|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4 08:40:13
|
只看该作者
生: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师:就是这句话。用嘴巴夹住石头,这就是“叼”。【举出生字卡片:叼】
师:叼起的“起”也是一个生字,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新部首。谁认识?
生:走字旁。
师: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共有几笔?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走”。
生合:7笔。
师:课文是怎么说小朋友刚才看到的画面的。【电脑出示: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学生一起读两句话。
8.师:就这样,乌鸦喝着水了。【老师板书:喝着水了】我们真为乌鸦高兴啊!咱们把全文连起来读读。学生读书连贯,而且有些语句能带感情朗读。
学生齐读全文。
四、整体感知,巩固生字:
1.师:课文学到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让我来考考你。
【出示三组词串: 口渴了 找水喝
一个瓶子 半瓶水 瓶口小
终于 办法 叼起 渐渐】
学生开火车读词串,第一次带拼音读,第二次不带拼音读,第三次齐读。学生读词无人出错,尤其是前后鼻韵区分得非常清楚。
2.师:那离开了词语房子,字娃娃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举出生字卡片】
学生第一次读在心里,用点头向老师表示。第二次开火车读。第三次齐读。
3.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小乌鸦口渴了,后来想出办法喝着水了。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用心于儿童成长处 ——可谓善哉(观后感)
“漂亮的老师,精湛的教学,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我很好奇为什么年轻的她竟获如此多的桂冠?听了许嫣娜老师这堂课,我感受到了这节课充分彰显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段)“情趣、意趣、理趣,三趣共融;灵动、灵慧、灵秀,灵气十足”的特性,犹能可贵的是她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学情和习惯。
(一) 准确把握学生年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许老师运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不断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
例一,老师板书课题时,“在许老师班里,聪明的孩子会在老师身后高高地举起小手一起数笔画。呆会儿,我看看一年五班有多少聪明的孩子?”在老师言语的刺激下,全班孩子自然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例二,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读完一遍就冲许老师眨眨眼睛;读完第二遍就把书轻轻地合上,放在右上角,然后做端正看着许老师。因为《乌鸦喝水》是19课,有点靠后了,为了呆会小朋友们能够很快地找到这一课,徐老师还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在19课中夹上铅笔,这样你就能迅速翻到课文了。”眨眼,充满童趣的动作;合上书,做端正,维持课堂纪律的好方法;在书中夹铅笔,儿童不会的事情,就直接告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蕴含其中。
例三,同桌互读词语后。“今天的位置和教室不太一样,教室里都是两人一桌。今天有两人一桌,三人一桌。刚才许老师发现,这三位小伙伴在读词语时,采用了开火车的方式,这样每位同学都能读到词语,真是学习的好方法!还有,这两个小伙伴,他们在读词语时,头挨着头,互相帮助,多团结呀!可是,许老师还发现这两个小伙伴却离得远远的,你们能听见对方的声音吗?下面,孩子们再把词语读给同伴听听。”第二次同伴互学,小脑袋、小身子紧紧依偎,可爱极了。又一次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灵活应变突发问题,凸显高超教学艺术。
当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她们是苏教版)版本不同时,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灵活而有效地调整,不露丝毫痕迹。
随文识字充分挖掘儿童学习情趣,把握识字与儿童成长的契合点,符合儿童生长规律,流畅、高效。
课前猜“鸟” 的演变图,紧紧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由“鸟”到“乌”,采用形象记忆法,乌鸦乌黑的羽毛差点遮住了眼睛。比较“喝”与“渴”,联系偏旁表意的特点,多种形式区别识记。“看”字,动作演示,理解义,识记形。“瓶”字,提炼文中的词串“一个瓶子”“半瓶水”“瓶口小”,反复朗读,强化记忆。
在孩子们的眼里,一个个汉字变得灵动,富有了生命和活力。喜欢汉字,喜欢识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