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讲座提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你们好!
  站在这里,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心里总有点战战兢兢的。新课程改革来到我们这里已经三年了,再过几年,大家都能用上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今天我准备用一点时间,将自己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点理解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像中国古代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一样,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它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课程标准的产生也是一样,有它的时代背景。
1、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新塑造全球经济的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也有人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之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可以预言,在21世纪,人类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种种恩惠,一方面进行更加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清朝时,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的情景。敌人一来,老百姓在一些头领的鼓动下,挺着雪白的肚皮,嘴里念着所谓的不怕枪炮的咒言咒语,顶着敌人的大炮冲上去。结果当然是血肉横飞、横尸遍野。这是什么呀?这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你比不过人家。人家都用原子弹、导弹了,你却只能小米加步枪的,当然会输。所以,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可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真的没错!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知识革命”。上次有个学生家长来到我们学校不知要讲什么道理,一开口就说:我也是高中毕业的,我也是懂道理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农村里会写信呀,写合同呀什么的,头都抬得很高,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但是到了二十多年后的现在,有人说:不学电脑也会成文盲了。大学生找工作也难了,谁还理你高中毕业的呢?算一算,人类吸收信息的量,就发现:近30年人类知识总量翻了一番;未来的30年知识总量将翻三番。随着“知识的爆炸”,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2—5年,网络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为8个月。不看别的,光看我们教师,以前我们上课都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至多还拿了块小黑板;后来,我们用上了录音机、幻灯机,配备了“两机一幕”;刚刚学会放幻灯机可没过几天,这两机一幕也将扔进垃圾桶,用上电脑了,用课件等更现代的教育媒体上课了。大学中有的专业的大学生进校时学的知识到毕业时有些已经陈旧,跟不上时代了。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细化、过分系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终身教育与创新将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另外,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正在改变人类文化的传递方式,也正在改变着教育。教育突破现有的时空,实现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这必将引起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等重大变革。这正像我以前说的故事那样:台湾狂才李敖说他自己吃面条。旧社会的上海,货币膨胀。刚进面条店的时候,牌子上写着面条只有一块钱的,可算帐时,却要二块了,到一走出店门,牌子上已经改成三块一碗了。
  还有,新世纪人类面临各种困扰自身的问题,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战争、贫困,这些问题都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从教育上说,这些行为的产生与“维持性学习”形成的“撞击式思维方式”不无关系。为了迎新未来的挑战,要由“撞击式”思维方式转变为“预期性”思维方式,相应地要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也就是说,大家再不能敌来我挡了,人口爆炸了,好,计划生育;环境污染了,好,全球行动,拯救地球。不能这样了,而是要像古代易经所说的那样会算了,“夫庙算多者,得算多也”,还没有下雨,就知道要下雨了,该准备雨伞了;人家还没有跑,你却已经冲在前面了。
2、全世界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热火朝天地搞课程改革。我们不搞,行吗?又将落后五百年了。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
(2)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生活与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新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3)课程实施,改变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4)课程评价,发挥评价在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教育工作的目的: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全的价值观,善于与他人共同生活,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善于创新、探索。
(1)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
(2) 综合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3、落实纲要。
由于国际形势和我国目前教育的状况,中央高度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目前教育的状况的改革势在必行,就发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
A、面向全体,人人提高,一个也不能少 .
B、全面认识语文,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
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在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人文性: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打个比方说,像我这种年岁的人,小时候往往都喜欢看打战的,做游戏也学着埋伏、冲锋。可现在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喜欢奥特曼,喜欢数码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人生的开始。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艺术,对艺术的理解可以不一样。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有的通过读,脑中出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表象;有的则通过这表象感悟到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而大人们的理解却把它用到男女的身上去了。这些理解都是可以的。
  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我把它概括成四个字:读、背、说、写。当然,这四个字都包含很大的内涵,我们实践中去细细琢磨好了。
读:语文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读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朗读、默读、轻声读,齐读、小组读、轮读、分角色读等,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在读中感悟教材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艺术的熏陶提升人格。
时间上,可以利用课前读、课堂,课外,重视读的检查,老师、家长、小组长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要指导,不拉音,注意节奏,重音、情感等。读出真情实感。要培养读的兴趣,多表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可以选择一部分适合少年儿童的读物,鼓励他们购买、订阅一些,班级可以搞图书角。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背:课本要求的,优美的段落、古诗文等,老师、学生选的优美段落,优秀的作文选,注意抄写积累,注意检查落实。教师、学生、家长皆可查。
说:说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积累,读书、背诵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光有积累还不够,还要进行训练。课堂上,回答问题,上讲台上表演、读书,辩论等,说话的礼貌,用词,语气等文明得体,听不懂的能够提出来交流。说是语言运用的过程,也是积累提高的过程,最主要的,它是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发展打基础的。语言交际智能也是人的智能的一种,这种能力后天的培养很重要。
写:作文。难度有所降低,1-2写话,3-6习作。不要再提中心突出、健康、结构等。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小学毕业,能够达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有一定的中心就行了。双向参与的过程。读写结合,适当背诵范文,开放、实践,先做后写,指导,反复修改,读范文。用自己的语言,真实、亲切、幽默,不能板着脸作文。
实践性:
立足课本,突破课本?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与表达本身既是一种实践行为,又是一种实践能力。由此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等。)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不宜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生活性?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大量的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能力。强调日积月累。(观察日记、先做后习作、写调查报告、听妈妈讲故事、接待客人等)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
(1) 从巩固语言入手。如《小蝌蚪找妈妈》“寻母启事”
(2) 从发展想象入手。音乐作文
(3) 从学生兴趣入手。《荷花》“对荷花的美,你可以怎样表达出来?”画、写美文、作曲、跳舞等等学生喜欢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4) 从发展口才入手。于永正老师的交际作文—《一块面包》就是针对有小朋友把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而请学生怎样处理的课。
(5) 从扩展形式入手。(超文本)
民族性: 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
培养语感 整体把握
怎样培养语感? 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出发,就不应该照搬印欧语法的条条框框,也不应像他们那样重语法教学,而应该重视积累、、感悟、熏陶、语感,提倡多读多写,克服浮躁焦虑的心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期望立竿见影。
熟读? 背诵、口语交际
想象:想象画面,体会意义?
多思?
整体把握?
《黄继光》“读了课文,你被课文中的什么所感动?”
分层落实:你在阅读中感悟了什么?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灌输、训练---------自主、合作、探究)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主探究一下,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探呢?是不是上课时,两个人四个人围在一起说说就是探究呢?答案显然是片面的。
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的课堂结构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自己独立寻找论据解决问题。?
? 同学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形成结论。?
《忆铁人》
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
关于合作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形式,不实际) (我们搞的《双向参与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课题中的作文批改这一环节就是合作学习)
?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对待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任务?
学生对同伴观点不认真分析?
合作学习的目的:
? 懂得合作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学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听、辩,吸取和修正?
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组织好小组成员?
训练好组长(有责任心、有威信)?
组织好角色分配?
组织好汇报内容?
(四)语文评价与质量监测
监测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学的情况和教师教的情况。改进学、改进教,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的评价:注重选拔和甄别,重结果轻过程。
质量监测与语文教学过程的关系。(监测内容仍烦琐:字:读写笔画笔顺查字典、词短语的写、理解、近义词、反义词、感情色彩。句子:写完整、造句、加标点,改病句、改句型、缩句、扩句,带关联词的句子,段:阅读理解,找中心句,重新排列,写段意,篇:分段,写段意、过渡段、中心段,结构特点,理解句子,习作变成了作文,要求高)。监测要严格按语文标准去出题。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写字-  读书--  听课(动脑、动手等) 预习、交谈—作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2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