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6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
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同学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同学回答后,告诉同学,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同学“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同学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同学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同学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同学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同学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 )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 )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 )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公开课教案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和“=”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我在设计时,根据《规范》理念,以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为动身点,以教材为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精心编排。归纳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教师充沛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加才干。
吃水果是同学感兴趣的活动,教材中选用了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通过小猴的提问,同学发生了协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考虑,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胜利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同学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让课件在此处闪烁三下,提起同学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同学的印象。
(3)布置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协助同学记忆。
(4)专门设计二个游戏:“看谁举得对”、“看谁摆得好”强化了同学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同学在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同学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同学,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检查同学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习,如第18页“做一做”第1题;也有让全体同学进行适当操作的补充练习;也有对知识进行概括笼统的综合练习,如练习一的第5题和第6题;还有发展同学思维想象的开放式练习,如用“1”、“1”、“2”、“3”、“4”、“5”、“>”、“<”、“=”,来摆不同式子。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主线,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并重是现代素质的要求,也是胜利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够抓住重点、多层次突破难点,使同学掌握知识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本课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习”中多次让同学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考虑的能力。在识别“>”和“<”时,鼓励同学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尊重同学的自主选择,维护了同学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在“巩固新知”中,增加了同学摆一摆的环节,培养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