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6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公开课教案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引进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利用同学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悬念,引起同学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同学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同学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和其原因,可以充沛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导语: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同学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同学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同学发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同学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沛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同学说是几(同学读“1”);再竖起1根手指,同学说是几(同学读“2”)。
[教师为同学提供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同学联系自身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同学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方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同学充沛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同学进行观察。
教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同学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同学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同学看到两面三刀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教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同学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同学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育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a.指名请同学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竞赛跳远。
b.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c.说说课后竞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竞赛跳远,同学立即兴趣大境,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跳远竞赛活动中,以动促思,为同学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同学在玩中学。使同学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