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4-6 18:33:00
|
只看该作者
专家研讨
本课的教学有三点是值得肯定的。
一是在教学例题时,不是简单地让同学看图说出图意,而是根据课本插图的提示,让同学拿出自身的所有铅笔进行分类。因为铅笔是小同学熟悉的学习用品,所以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作出分类。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除了老师课前想到的这几种分类规范之外,同学还想到了按铅笔的形状(“圆形”、“六角形”)、铅笔的型号(2B、B、h、2H)等,以和铅笔的品种(木头铅笔、活动铅笔、子弹铅笔等)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进一步看课本说出插图中三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既利用了课本培养同学初步的看图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同学学习的自信心:“我们想到的方法比课本上的多”。显然,让同学动手操作,分一分自身的铅笔,比只看课本插图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练习的布置,教师对课本的习题和其编排作了二次加工。课本练习的第四题,可以按花的颜色分成红花和黄花,又可以按花的品种分成玫瑰与郁金香。即使同学不知道花的名称,也能从花朵形状或叶子形状的不同分出两个品种。显然这一题的分类规范比较明显,可以把它作为巩固练习的第一题。课本第39页的“做一做”,原图中相同图形的背景颜色相同,教师自制教具时改为相同形状的背景颜色不全相同,使较明显的不同分类规范由原来的两种增加到三种。因此布置为巩固练习的第二题。课本练习六的第3题,由三道题材内容各异的小题组成,所以作为混合练习。实际教学时,这里的每一小题都有同学作出出乎教师预料的回答。例如,第一小题有同学把四个动物按是否吃人分为两类;第二小题有同学按性别分类,把熊猫和两个男孩归为一类;第三小题则有同学认为圆没有角,三角形、正方形和正方体都有角,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可见,这三小题对低年级同学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所以说教师这样处置,整个巩固练习由易到难的“序”比较清晰,符合同学实际。
本课也有两处可以商榷。一是最后一个练习,即教师自行设计的“给本组同学分类”的小组活动。教师的意图是,以前一题“给公园里的游客分类”为基础,进一步联系同学实际,并适当提高分类练习的难度。但“本组同学”只有“性别”这一分类规范比较明显。同学想到的其他的分类方法,有的规范比较模糊,如按个子高矮、身材胖瘦分;有的缺乏实际意义,如按头发长短分,把短头发的女孩和男孩归为一类。假如说分类是出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那么依样画葫芦,为分类而分类的练习就显得意义不大。
二是为了突出按不同规范分类的方法,强调“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有些不妥。一方面,事物的任何一种不同,并不都能作为分类的明确规范;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给一年级的小同学总结按不同规范分类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