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64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积累、勤练笔”的作文教学方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其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众多中小学生忙于看、累于写,有的甚至已不堪重负。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何在?宋朝陈师道在《后山居士诗话》中指出,“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即写好作文要多看好文章,多练习写文章,多评改文章。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事倍功半的关键就在于忽视了“商量多”。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存在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我认为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因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改是教师的专利”的弊端,让学生参与评改、学会评改,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
  1.自主评改。学生完成习作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的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2.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
  二、构建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评改分离的严重现象,有的学生在改时不以评为依据,甚至评后根本不改。评改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只有评改结合,有效地进行反馈,才能切实发挥评对于改的导向作用。
  1.促进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为改奠定基础。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一般教师都写评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而关注评语的学生却不多,有的学生只了解分数或等级,有的学生也只是粗略地浏览,很难有所收获。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
  (1)改进评语内容。“你的习作狗屁不通。语句罗嗦,语言干瘪乏味……”试问这样的评语谁愿看?一味指责只会引起学生反抗。只有当评语充满鼓励、无比亲切,才能激起学生品读的愿望。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的正确使用都应给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温馨”用得真好!若能把台灯的颜色、形状写具体就更好了。比喻、拟人的使用,细腻的心理刻画,真挚的情感流露都表现了你非凡的创作才能。加油吧,相信今后作家的名册上一定有你的名字在闪光!
  (2)优化评价方法。评价时,可只写评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自己打等第。学生只有细致品读,理解了教师的评语后,才能给自己的习作准确亮分。它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
  2.跟踪管理,促使学生认真修改。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写抓得十分严格,自己评得也较为认真,但对改却不闻不问,导致有的学生形成了修改马虎,甚至不改的陋习。教师评价后应作跟踪管理,检查学生的修改情况,督促学生认真修改。同时,也可采用灵活的评价机制,分两次评价。初评时只写评语,复评时,以学生修改后的为标准打等第。激励学生认真修改,使评改有效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看多、做多、商量多是写好作文的一个系统,三者互促互补,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和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改变了过去只学写作不学评改的不良现象,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每周一次的写作,很多同学一听就头痛。为此我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个比例几乎为百分百,极个别的同学保持很勉强的中立,没有一个说喜欢的,这种现象,不能不值得我们老师深思。是什么抹杀了他们的热情,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他们的兴趣那?的确值得我们思考了!当然,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但对于更多同学来说,老师的引导起很大作用。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接手语文是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的。当时,我听到很多抱怨,都一致认为作文几乎不能被攻克。曾经,我的一腔热血也变得心灰意冷,但我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不管怎样也要奋斗一次。
  第一次写作文,我认真地批阅着作文的逐字逐句。总体情况很不乐观,首先,字数不能达标,写够的也是东拼西凑;其次,语言单调乏味,语句不通,只是范范的叙述,既不生动,也不形象,表达不清的现象时有出现。第三,中心不突出,不知道想干什么,跑题现象严重。
  有了这些结论,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不断的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想,作文字数不达标,主要是因为语言积累少,阅读少的原因。不善于积累总结,把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我们应明白,作文是什么!就是生活的一幕,就是相机快门下的那一瞬间;它就在你上学的路上;它停留在你与同学欢笑嬉戏时;它在你悲伤时;在你快乐时;它在你劳动时;它就是你的情感;他漂流在你的谈话间;它一直跟随着你只是你没觉察到它。现在,你明白了吧!作文就是你生活的写照,记录着你情感的波动,就是你灵魂的记录。
  明白了这些,下面就是具体的实施这个环节,可不容忽视。首先,我进行了引导,孩子们,老师能看到平时大家都很聪明遇事总能说的很清楚,把见到听到的讲述的绘声绘色,大家都能听明白,有时,别人错怪了你,你也能主动说向老师明情况,而且说的句句在理,老师也会被你择服,为什么换成让笔来表达的时候就畏首畏尾,不敢动笔了那?孩子们,勇敢起来吧!把你想的写下,把你的真实感情倾吐,你一定能写出理想的文章!
  有了这些还不够,他们的语言并不生动,有时甚至要想说清一件事显得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积累的少,要想提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平时讲课时,遇到好的词语,我就让他们根据语境多体会,而不是只机械的掌握了意识就可以了,看着意思回头看放在课文中好不好,通过大量的造句来掌握这个词语。课文中有描写的地方,我也会要求他们模仿着描写身边的相似事物,经过一段时间与优秀文章的对比
  孩子们也能描写的惟妙惟肖。然后,我稍加提示,孩子们,如果它能成为你文章的一部分,那你的文章将会更精彩。是的,只要能写出好的段落何求没有好的文章哪?
  写作,最主要的是多读多看,多思考记忆,还要勤练习,用心读书仔细品味,一定能克服写作难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上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时,孩子们说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是:“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一般先添上反问词,比如‘难道’‘怎么’,再把否定改肯定,肯定改否定,再添上疑问词,比如‘呢’‘吗’,最后把句号改成问号。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相反,先去掉反问词,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再去掉疑问词‘呢’或者‘吗’,最后再把问号改成句号!”然后,我又让孩子把我写出的这一段话读了一次,问:“明白了吗?”他们皱着眉头回答:“明白了!”我觉得很不高兴,说:“怎么?有气无力的?”孩子不吭声。我就叫了一个差一点儿的孩子,问:“你明白了吗?来,你说一次!”他小声的背着说了一点儿就混淆了,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我明白,这么绕口的一段话让孩子记了这里,忘了那里,差生肯定会更困难,得想个容易的办法才行!于是我说:“孩子们,让你们这样记,也是容易绕晕,那你们来总结一下,看怎么简单一点!”于是,孩子们,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机灵鬼张耀华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每种改法用四个字来概括,差生肯定会记住!”我一下来了兴趣:“说说!”
  “陈述句改反问句,就是‘两添两改”,即添反问词,添疑问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句号改问号!反问句改陈述句当然就是‘两去两改’,即去反问词,去疑问词,把肯定改否定,否定改肯定,把问号改句号!”我一听,高兴的说:“好办法!好一个两添两改,两去两改!”果然,差一点儿的孩子也一下子记住了。
  做练习时,我让孩子用两添两改和两去两改的方法来检查自己的结果,果然提高了改句的正确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听了东辰小学的杨老师上《提灯女神》,在最后,杨老师让孩子们在文中插图旁,用诗意的语言诠释自己心目中的提灯女神,听他们孩子念着一则则写南丁格尔的小诗,我真是非常吃惊。我对我的同事们说:“唉,你看人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我的孩子,肯定不行!”
  在我上了《提灯女神》后,我也让我的孩子用诗意的语言诠释自己心目中的南丁格尔,没想到,孩子们是同样的精彩,于是,我对我的同事们又说:“朋友们,别怨天尤人,相信孩子,他们也行!关键是,我们要引导他们好好体会,我们要学会给他们尽量多的展示训练的舞台!”下面是我摘录的我的孩子们的几篇作品: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呀!
  是谁,在霍乱中英勇出进?
  是谁,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勇敢救援?
  是谁,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
  是谁,彻底扭转了人们对护士的看法?
  是您,是您,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你是护理业上的明珠,
  你是具有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爱心天使!
  
  ——冯渝钦
  
  
  
  希望的神,
  人类的神,
  永恒的神,
  无私奉献的神,
  我们心目中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
  
  ——谢文阳
  
  
  南丁格尔,
  你是精灵,
  你是天使,
  你是仙神!
  
  你是黎明前的曙光,
  是黑暗中的希望,
  是寒风中的太阳,
  是我们伤病员的避风港!
  
  你的努力是我们战斗的动力,
  你的关怀是我们精神的归宿,
  你的呵护是我们坚硬的后盾,
  你手中的灯更是我们希望和温暖的源泉!
  
  感激你啊,南丁格尔,
  你是提灯女神,
  你是希望女神,
  你是人类女神,
  你更是无私奉献的永恒之神!
  
  ——赵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给我上了一课
  御营小学:易晓华
  今天朱鹏在写作文《夸夸我的同学》时,我以为他要夸班上常得表扬的同学。没想到的是该同学笑着说:“我想夸史可!”“史可?”这可是我没想到的,该同学常不交作业,课堂上小话不断,手撕纸出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但朱鹏接下来的话让我震惊了:“史可虽然课堂纪律不好,但他也有优点。我发现他记忆力特别好,有一次我跟他比赛背书,他居然比我快多了,我想他要是课堂纪律好一点,他的成绩肯定跟咱们班最好的宋双差不多。而且他跑步速度快,折纸折得又快又好,他的这些优点都让我们佩服!”说完他还笑着问我:“易老师,您说他该不该夸呢?”
  “当然该夸!”
  是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朱鹏又给我上了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我当了一次学生
  今天,听了美术老师在我班上的一节校级公开课,我有意识地坐在板房教室后当了一次学生。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上课的王文老师,眼睛一刻也没敢离开老师的视线,可耳朵里一会儿是右边教室数学老师的讲课声,一会儿是后边教室语文老师的朗读声,一会儿是左边教室英语课的听力训练,来自三面的声音,声声入耳。我不由抬头一看,左边的窗户慢慢地移动,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六年级的一个学生为了减少影响,自觉关上窗户。我这才深切地感受到了坐在后面听课的艰辛,左、右、后的其他班级传来的授课声,比本班上课老师的声音还听得清楚。“真为难这些孩子啊!”我在心里叨念着,“这需要成人都难以克服的毅力。”我不由得再仔细看了看这些板房中坐在后面的孩子,他们依然那样专心地听着、画着。从那炯炯的目光中,可以想像:这板房课堂真的考学生专注倾听的毅力,要排除外界的干扰,谈何容易,但美术老师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巧妙的课堂设计、耐心的指点像磁石一样吸引我很专注地听讲。我也时时在注意我的孩子们,他们也和我一样,听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还时时举起他们那稚嫩的小手,响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室里师生正像今天这堂课的主题一样,组成了一个“亲亲密密一家子”。
  这次当学生,感触颇多:在板房学习,除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以外,我们老师还要多为后面的孩子着想,多关注他们,给他们多一点爱,像这位美术老师一样,精心准备,用自己的魅力以及有趣的教学环节去感染学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高效,达到事半功倍。
  
  剑门路学校刘琼英 陈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的御营小学5、3班的孩子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
  今天,是到南山烈士陵园扫墓的日子。我们徒步到烈士陵园。一路上,阳光高照。开始,孩子们兴高采烈,脚步轻快,可半个时辰后,孩子们的小脸就晒得通红,满头满脸开始出汗了,脚步也明显地慢了下来。有的孩子还形容说:“易老师,我背的吃的,现在像有一千斤那么重!”我看着这些平时娇生惯养的孩子,同情的说:“孩子们,你们这时可能走累了,那就喝点水吧!”孩子们却说:“不,还没有祭奠烈士,我们是不会享受的!”音乐委员说:“同学们,我们这点苦算什么?来,我给大家起支歌,大家边走边唱就不会觉得累了!”说完,嘹亮的歌声响起,孩子们的脚步又有力起来!我见了,心中一阵感动!
  到了陵园,只见到处都是人,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各校都在排队等候祭奠烈士!要轮到我们学校,起码要等待两个小时!但我还是把孩子们队排好,让他们耐心等待!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以为孩子们肯定熬不住,何况此时阳光强烈,他们又刚刚经历了长途跋涉!没想到,他们挺立着,坚持着,包括平时最调皮的王钊,都静静地立着。我不禁问:“孩子们,你们今天怎么这么能干,这么遵守纪律?”他们说:“烈士在看着我们呢!”我听了,又是一阵感动!
  两个小时后,我们祭奠完了烈士,到小树林午餐。大家按分好的组坐好开始吃带来的食物。一些小组连忙给老师这个组送来了认为非常好的食物。但因为我感冒了,所以谢绝了很多孩子的好意!其中有一个孩子——姜学东,他第一次送来了一盒泡鸡脚,说:“易老师,吃这个,好吃得很。”我摇着头说:“谢谢,你去吃吧!老师感冒咳嗽,不能吃这个!”他听了,一溜烟的跑了。没想到,一会儿,他又回来了,左手拿了一个面包,右手端了一杯牛奶,说:“易老师,这些你能吃吗?”眼睛却充满希望的看着我,我望着这个平时挨我的批评最多,做作业也最慢的孩子,感动了!连忙接过他端来的满满一杯的牛奶,一叠连声的说:“能,能,太谢谢你了!”他这才开心的跑走了!
  孩子们,今天——4月3日,你们给我的感动实在是太多了,我会记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10 07: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