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程杨木

(安徽省祁门县第二中学,安徽 祁门 245600)

摘要:“体验”“感悟”是语文新课标中的关键词,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还要重视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活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并不断探索出实施语文体验感悟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学习;体验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程杨木(1962— ),安徽祁门人,黄山市祁门二中教导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开启和展示学生智能的核心场所。从这个意义来说,课堂,是新课程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见教育行为,了解学习动态,提取研究信息,激发创造灵感。”[1]所以,课堂教学中实施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何实施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具有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体验感悟学习指的是,(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想象,通过体味、领悟等方式,最终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2]

一、体验感悟学习在语文新课改中的分量

(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体验”“感悟”(或“感受”“领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例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对它们进行了反复的阐述和强调: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加深体验与领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在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

以下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为例进行说明。

1.“单元说明”举例

例如,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就有五个单元的“说明”明确提出了体验感悟学习的要求。

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吧。”第四单元:“学习这些课文,你不仅能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六单元:“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1]

实际上,第三单元也暗示了学生: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去体验感悟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的“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2.“导语”举例

《童趣》(七年级上册):“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七年级上册):“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怎样才能获取更多更宝贵的生命体验?”

《春酒》(八年级下册):“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作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可以说,几乎无一则“导语”不是在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体验感悟学习的要求。[1]

3.“研讨与练习”举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丑小鸭》(七年级下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片断作文‘丑小鸭与我’。”

(三)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建议

在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课文研讨”部分都包括“整体感知”的内容,另外,“教学建议”部分也时常提出体验、感悟方面的要求。例如:

《我的母亲》(八年级下册)“教学建议”的第二条是:“本文写的是‘我的母亲’,这是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尽管时代不同,‘母亲’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个时代都相通的。所以,教学本文,要适当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

《再塑生命》(八年级下册)“教学建议”这样写道:“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体验,能从盲聋哑人的角度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这样对本课才会有深入的理解。”

《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建议”强调:“具体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可自行探索,总之要以诵读、感悟为主,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文精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为核心。”

这些建议当然会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所启发,所以,有位教师在设计某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时,三个环节都涉及体验感悟的要求:多形式诵读,感知文意;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多层次评说,感悟思想情感。

(四)在语文中考命题中的体现

首先,注重“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或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几乎成了近年来所有中考作文命题者一致的要求。如:1. 2004年武汉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善待自己”为话题,写出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认识、思考;2. 2004年常州市中考作文题是,以“接受与付出”为话题,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3. 2003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是,以“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 2005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非省级课改实验区)是:“读下面这封信,你一定会有所触动,也许你会想到自己曾经历过的事,也许你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信的内容略)

其次,中考阅读题重视了对学生体验、感悟能力的考查。如2003年、2004年、200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分别在第8题、第8题、第20题,设计了这类题型:(1)“作者说:阳光是……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什么呢?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2)“文中除了表现父子之爱,还表现了哪些人之间的关爱?由此,你对人世间的爱有什么深切的认识?”(3)“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二、体验感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无论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离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都毫无意义,只会使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他们的未来开辟广阔的精神天地。

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教育思想。从语文能力的形成看,语文能力的获得必须以自我体验为基础,没有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感悟、积累和体验,教师给予的和书上记载的都只能是外在的东西,难以融进学生的灵魂,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3]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感悟了,语文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从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要让学生对文本和某个语言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并能迅速地抓住主要问题,明了中心;探究其中的异同,体味个中的好处,达到真正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体验感悟方法的指导与体验感悟能力的培养。[4]

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觉悟人生的责任和使命,这样说话、作文,才能言之有物,有底蕴,有真情。有的学生的文章字面上没有什么毛病,但读后就如同喝了“白开水”一样,不生动,不感人,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不重视对人世间种种真情的体验。体验感悟学习能激发他们自觉地进行文学创作的冲动,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感人肺腑。

在现实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一学到某篇课文,就可以开展与之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有的实践经验或体会,通过读、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和文本对话,去体验、感悟作品的内涵等。即使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仍然需要引导学生去体验、领悟、感受,否则实践活动就有可能流于形式。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学习,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是弥补课堂教学的诸多不足,尊重学习主体个性差异的需要,也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况,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体验感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活动,有效地实施体验感悟学习,确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的问题。依笔者的体会,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

课堂教学中,面对文本,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冷静地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有时须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细细地品味,用心地感悟。“过心”比“过身”更为重要。[5]

教师切不可满足于课堂上研讨的七嘴八舌、轰轰烈烈(实则喧闹浮泛),忽视学生自我的感悟和冷静的思考;也不可只顾自己发表“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之类的空洞说教,应激发学生的内趋力,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用“心”去体验、感悟。

笔者在上《麦琪的礼物》时设计了一个作文片断练习,以引发学生用“心”自悟:《麦琪的礼物》深刻地表达了“爱是至高无上的”这一主旨,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礼物”,请以“礼物”为话题,写一段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生1: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送妈妈一样什么礼物呢?

……

我思虑再三,觉得妈妈一年到头、一天到晚紧张忙碌,很辛苦:单位上要忙乎,家里要张罗,为我的学习她更是操够了心。恰好今晚体育馆有场球赛,爸爸今天又在家(爸爸经常出远门),我便去买了两张门票,好让爸爸陪妈妈去看球赛,放松放松。

吃完晚饭,我把票交给了妈妈,便拿起袋子,装上书本到同学家去学习了。

我从同学家回来,本以为爸、妈去看比赛了。谁料,门一打开,看见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惊讶地问:“妈妈,你们怎么没去?”“去了,我把门票退了,添了点儿钱,给你买了件衣服。来,试试看,合不合身?不行我拿去换!”

“妈妈──这是我送给您的生日礼物,您怎么不懂我的心意!”我生气了。

妈妈连忙解释:“电视上天天都可以看球赛,何必花这个钱?”“妈妈,这感觉不一样的!”“一样,你到同学家学习了,我心里高兴,比看球赛还开心!这是你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我笑了,妈妈也笑了。

生2:夜里,母亲房里的灯光久久未熄。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凝视着窗外皎洁的月亮,她多像母亲憔悴的脸啊!打开灯,写下一张“忏悔书”,把它塞进母亲卧室的门缝里。这便是母亲节我送给母亲的礼物。她劳累了大半辈子,总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可我却伤了她的心。

学生饱含深情的文字,正是学生独立人格、独特体验的再现。

语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这些规律都隐藏在语言现象的背后,蕴含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并且许多是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隐性知识,必须靠学习者用“心”去感悟,去体验,而且“有些东西读过之后,要在肚子里慢慢地‘发酵’,慢慢地‘悟’,突然哪一天,他会悟到什么”。[6]

(二)指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

“读”是实施体验感悟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有情味的朗读、有思味的默读、有韵味的赏读、有深味的诵读。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如,读杨绛的《老王》,你会“读”出一个生活艰难的人所拥有的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读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你会“读”出居里夫人那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

教师每教一篇文章,都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在“读”中循路入境,与作品人物同行,与作者心灵同在;在“读”中体味文本的情理,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心灵的震撼。

有的文章所表现的内容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往往“进入不了角色”,这时便需要教师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例如,读鲁迅的《孔乙己》,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素质教育的眼光来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还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剖析身边的“咸亨酒店”式的冷漠,并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是一个“看客”,进而“读”出鲁迅那穿越时空的深邃目光……[3]

(三)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去体验、感悟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体验感悟,或富有创造性而又个性化的解读。[6]

联想,主要是进行忠于生活的还原式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与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如,《与朱元思书》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作者坐船出游看山的幻觉,为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作者这句精彩的描写,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实践,想一想这方面观景的体验。这时学生记忆的闸门会很快打开,不少学生会自然联想到:在车船快速行驶时,四周景物仿佛会不断向后退,在类似的幻觉中观察景物,静止的景物会鲜活起来。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类似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感受现在的学习内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形成真切的体验,深刻的感悟。

(四)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验、感悟

想象是倾向于艺术真实的创造性思考,通过想象能体验感悟到文本隐含的意义。这种体验感悟需要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整合、创造、表达。

如,有位教师在教《麦琪的礼物》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小说着重刻画了德拉这一人物形象,对另一人物杰姆“如何卖金表买发梳”略而不写,我们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补充出来吗?

生1:杰姆在金表店徘徊着,为了给妻子买礼物,他已经节约了这几个月以来的零用钱,他宁愿走几里路去上班,也不坐只需一角钱的公交车;宁愿渴着,也不愿去买五分钱的汽水喝。可是就算是这样节省,还是剩不下几个钱。“唉!”杰姆叹了口气。

杰姆拿出金表,在手里掂量掂量,这可是他家的传家宝,是父亲临终前亲手交给他的。“先生,有什么要帮忙的吗?”金表店的伙计很热情地接待了他。“这块表能卖多少钱?”杰姆鼓足勇气说道。但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生2:杰姆拿着发梳,心里不免有些高兴,他仿佛看见妻子正拿着发梳梳理着那像瀑布一样的褐色头发。那头发波浪起伏,金光闪闪,一直垂到妻子的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了一件衣服……

这是学生在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对人物心灵的窥探,是心对心的感悟,是人文品质的熏陶。[7]

再如,《紫藤萝瀑布》的结尾这样写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什么“不觉加快了脚步”?“我”潜意识中隐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思绪?这只有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想象去体验感悟了。

(五)设置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感悟

通过设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感悟生活,感悟作品的内涵。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用《春天在哪里》这首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曲来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把学生从歌曲中的“山林”“红花”“绿草”以及“会唱歌的小黄鹂”,引入课文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富有特征的春景画面中,让学生充分领悟春天的美。还可特别重视“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一句,抓住美丽的春天跟小朋友的感受融为一体这个重要特点,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到人在春里,情在景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进而体会到作者与其说是在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倒不如说是在用自己的感觉和春天约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3 06: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