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按公开课教案方案,首先出示教学挂图,让同学了解了信息: “一份牛奶全月28元,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多数同学很快列出算式,28×12 ,我又让同学自主探索算法。很多同学拿着笔不知从哪入手下笔,我又对同学说,你能不能尝试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呢?在我鼓劲之下,同学开始了尝试与探索,不一会小手一只只的举起来。通过交流,全班一共发现了两种解法:
生1:28×6=168 168×2=336(先算半年的钱,再算一年的钱)
生2:28×10=280 28×2=56 280+56=336(先算10个月的钱,再算2个月的钱,最后把两局部合起来。)我对同学的回答即使给予肯定。
在教学28乘12列竖式计算这一环节时,我没有直接教给方法,而是鼓励同学利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计算。第一步积的书写没有困难,因为同学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接下来该怎么算?第二步积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一阵缄默过后,有个别同学开始举起了手,甚至有个别同学已经脱口说出了答案。但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追问想法。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满脸困惑的同学,假如你能自身解决这个问题,就独立解决;如需讨论,可以与你的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接下来,我看到多数同学都行动起来,巡视了一周,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写对了,有局部同学书写格式错误,还有少一局部同学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就适时引导同学观察十位上的1应该是10,第二步的积实际上是28乘10=280,那现在再来试试会不会写了?这时极一局部同学已经会了,我让两名同学板演竖式,不会的同学看看黑板上的写法,从而理解算理。
但在作业过程中 ,却让我措手不和,又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又不会对位。我寻找原因,发现回答问题的只有一局部同学,而剩下的这三分之一可能没听明白,只是人云亦云。所以在教学时,要让所有同学都有所收获,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或板演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需让每个同学亲历学习过程,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才干真正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