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同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同学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同学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同学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同学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同学经历发明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是自主的,同学的选择是开放的,同学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胜利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 注重同学的自主活动,让同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同学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同学提供充沛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让同学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沛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同学独立考虑,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同学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和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同学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出现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战略也开放,同学可以选择自身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同学学不同的数学。在课堂中,老师为同学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同学充沛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同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同学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考虑、实践、计算。
2.给予同学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同学考虑的主动权。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自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和这个过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同学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同学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送,而是同学主动建构自身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沛发挥同学积极性,引导同学自身动脑、动口、动手,才干变成同学自身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要把考虑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要让同学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同学去想、去做。要让同学有进行深入考虑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同学智慧的火花,是小朋友同学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同学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同学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在考虑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2.协助同学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战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战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同学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同学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 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同学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时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研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同学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同学在自主探索中不时地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时,我充沛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一、从同学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局部同学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主要体现在:
1、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
25+25×2=50×2=100。
2、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同学都知道是用42÷2来算鸡的只数,课堂中我将这个题的条件改成“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有一局部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3、少局部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58+12=50。
4、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二、结合同学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同学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三点来协助同学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1、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完后检查一遍。
2、计算时先确定一下计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月4日是小朋友们报道的日子,没有多少事情可干,离放学的时间还有很长。在询问小朋友们是否在假期进行过简单复习后,利用三、四节课的时间进行了顺序的练习。因为我知道,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小朋友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小朋友们先尝试,然后让同学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同学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褒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小朋友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在进行了基本的练习后,慢慢的加大难度。在含有两级运算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是通过实战来进行练习,接下来是解决后面的带有小括号的应该怎么做。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学完了课本第一单元所包括的三种类型的混合运算,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知道计算顺序,小朋友们的学习状态也在慢慢的回升。
开学来第一节课,先是尝试了几个简单的混合运算,然后和大家一起来看书,解决书上的应用题。课堂上尽量让小朋友多说,把自身的思路表达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班上小朋友的弱点,本学期要作为重点。从计算效果上来看,绝大多数小朋友能够会做,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运算顺序不清晰、计算粗心等。在后面的练习中要加强。
(二)
本节课的新知小朋友们在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开始先是采用我读题小朋友们独立进行计算再集体订正的方式。从小朋友们做的情况开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小朋友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绝对不拿起笔来列竖式算算,看来培养小朋友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根据上学期小朋友们应用题出错较多的情况,这学期布置同学准备了练习题本子,主要把课本上的应用题抄到本子上,然后用铅笔进行计算。我觉得形式还是不错,关键是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到位。一天一节的数学课怎样让小朋友“轻负担高质量”还要下大力气。
(三)
这节课的主题是关于括号的问题。很多小朋友已经明确在有括号的情况下怎样进行计算,顺序已经非常的明确。但对于括号的作用理解得并不深刻。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如:(32×15)—(32÷4)。其实在这个题目所加的括号并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并没有必要加。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口号的作用,我们练习了几个题目,像如课本第14页的第4题,我先把数读出来,在告诉小朋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根据老师的表述看看括号需不需要加,加到哪里。此题练习完后,小朋友对括号的认识更加深刻。效果比较好。
(四)
关于0的运算小朋友们平常还是接触挺多也比较熟悉,看似简单却包括很多知识,特别是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要做到充沛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在听取了高主任的课后,我又作了局部梳理,尤其是在板书上进行了规整。黑板的左半边是0在加法、减法、乘法中的特性,单独留出黑板的右边解决除法的问题,板书也进行了简化。如:
0+5=0 0+任何数=任何数
在处置本节课的难点时,先请小朋友根据“0÷5=0”说说0在除法中的特性,有的小朋友就提到“0除以任何数都得0”,接着就有小朋友提出了反对意见,同学讲完后,我把他们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板书“找不到商、确定不了商”来解释为何“0不能做除数”。同学看似明白了,做题也能作对,不过我感觉还有局部小朋友不是很理解
(五)
本单元的整理复习我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并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复习,而是根据平常同学掌握的情况,尤其是作业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看似简单的一个题目,小朋友们因为计算速度不一致的原因导致容量较小,但是同时培养了小朋友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尤其是当有的小朋友很快做完,但是老师要求的时间还没有到,空闲的时间干什么,那就是检查,不停的用笔在打草纸上进行验算。计算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特别是运算顺序、括号的使用。适当的复习了应用题,分析了数量关系。
上课两周了,最大的感觉就是小朋友们的水平良莠不齐,怎样有效的利用好40分钟,让不同水平的小朋友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数学满足,在后面的课堂中考虑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 18: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