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0:37:00
|
只看该作者
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月4日是小朋友们报道的日子,没有多少事情可干,离放学的时间还有很长。在询问小朋友们是否在假期进行过简单复习后,利用三、四节课的时间进行了顺序的练习。因为我知道,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小朋友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小朋友们先尝试,然后让同学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同学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褒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小朋友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在进行了基本的练习后,慢慢的加大难度。在含有两级运算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是通过实战来进行练习,接下来是解决后面的带有小括号的应该怎么做。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学完了课本第一单元所包括的三种类型的混合运算,绝大多数小朋友都能知道计算顺序,小朋友们的学习状态也在慢慢的回升。
开学来第一节课,先是尝试了几个简单的混合运算,然后和大家一起来看书,解决书上的应用题。课堂上尽量让小朋友多说,把自身的思路表达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班上小朋友的弱点,本学期要作为重点。从计算效果上来看,绝大多数小朋友能够会做,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运算顺序不清晰、计算粗心等。在后面的练习中要加强。
(二)
本节课的新知小朋友们在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小朋友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开始先是采用我读题小朋友们独立进行计算再集体订正的方式。从小朋友们做的情况开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小朋友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绝对不拿起笔来列竖式算算,看来培养小朋友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根据上学期小朋友们应用题出错较多的情况,这学期布置同学准备了练习题本子,主要把课本上的应用题抄到本子上,然后用铅笔进行计算。我觉得形式还是不错,关键是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到位。一天一节的数学课怎样让小朋友“轻负担高质量”还要下大力气。
(三)
这节课的主题是关于括号的问题。很多小朋友已经明确在有括号的情况下怎样进行计算,顺序已经非常的明确。但对于括号的作用理解得并不深刻。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如:(32×15)—(32÷4)。其实在这个题目所加的括号并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并没有必要加。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口号的作用,我们练习了几个题目,像如课本第14页的第4题,我先把数读出来,在告诉小朋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根据老师的表述看看括号需不需要加,加到哪里。此题练习完后,小朋友对括号的认识更加深刻。效果比较好。
(四)
关于0的运算小朋友们平常还是接触挺多也比较熟悉,看似简单却包括很多知识,特别是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要做到充沛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在听取了高主任的课后,我又作了局部梳理,尤其是在板书上进行了规整。黑板的左半边是0在加法、减法、乘法中的特性,单独留出黑板的右边解决除法的问题,板书也进行了简化。如:
0+5=0 0+任何数=任何数
在处置本节课的难点时,先请小朋友根据“0÷5=0”说说0在除法中的特性,有的小朋友就提到“0除以任何数都得0”,接着就有小朋友提出了反对意见,同学讲完后,我把他们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板书“找不到商、确定不了商”来解释为何“0不能做除数”。同学看似明白了,做题也能作对,不过我感觉还有局部小朋友不是很理解
(五)
本单元的整理复习我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并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复习,而是根据平常同学掌握的情况,尤其是作业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看似简单的一个题目,小朋友们因为计算速度不一致的原因导致容量较小,但是同时培养了小朋友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尤其是当有的小朋友很快做完,但是老师要求的时间还没有到,空闲的时间干什么,那就是检查,不停的用笔在打草纸上进行验算。计算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特别是运算顺序、括号的使用。适当的复习了应用题,分析了数量关系。
上课两周了,最大的感觉就是小朋友们的水平良莠不齐,怎样有效的利用好40分钟,让不同水平的小朋友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数学满足,在后面的课堂中考虑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