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2、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同学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同学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实际,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将同学引入重重矛盾之中,引导同学自身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锻炼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剪——拼摆——用统一的规范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同学始终在兴奋中考虑、探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自我需要,而且使同学学得愉快,学得主动。通过不时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使同学在实践与考虑中不时地碰撞出发明思维的火花。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溢了挑战和乐趣。
3、培养同学的迁移推理能力
通过平方厘米的教学,引导同学从平方米的名称中发明出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并类推出它们的意义。这样教学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运用相关旧知去促进新知的学习,不只培养了同学的发明能力,而且培养了同学从感性到理性的积极迁移的学习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同学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同学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小朋友们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同学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胜利的乐趣。
我设计了“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丈量你感兴趣的物体外表的面积”这一开放性活动。小朋友们对这个活动充溢了兴趣,他们不只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还会主动和他人合作,从中掌握了丈量的技巧。
二、缺乏之处
1、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这节课中小组活动似乎变了味儿,有的同学独领风骚,有的同学手足无措,还有的同学孤军奋战,……今后要从平时课堂训练着手,使小组活动扎实、有效。
2、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对小组合作的评价也不够到位。小组合作的效果只由个别同学参与了汇报,忽视了其他成员的参与,只注重对汇报的同学评价,却将其他同学的功劳一笔勾销,势必使小组活动演变成为个人展示,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3、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活动缺乏实效。还不得不漠视了许多小朋友的感受,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论小朋友们的探究是否完成绩将活动嘎然中止。比方最后的丈量活动,小朋友们活动的兴趣盎然,瞧他们的认真劲儿,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但铃声即响,我无可奈何,汇报时显得匆匆忙忙。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失望的眼神、遗憾的表情,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在考虑这局部内容能不能分开讲,尽可能使每个活动更充沛、有效。
不论胜利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同学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示自身的机会,让同学增添更多探索胜利的喜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