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良好习惯 做好入小学准备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主要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要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则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调整身心来适应,这种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家庭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是幼儿园老师和孩子需要作出努力的时候,家长也该为孩子导航。做为家长,要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一、生活自理及作息调整
在幼儿园里事事有人照顾,但进入小学,孩子就要开始独立生活,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完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并在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1、做时间小主人: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能按时到校;分清学校上课和下课的区别,懂得喝水、上厕所等琐事要在课间完成。
2、做礼仪小使者:早上进校主动向老师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要谦让,常说“谢谢”, “对不起”;升旗时,面对国旗立正,行注目礼。
3、 做行为小榜样:课间休息在走廊上不奔跑,不做危险的事;上下楼梯靠右慢慢走;吃饭时不说话,不发出太大的响声,能把自己的用餐区收拾干净。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专心上课:知道上课铃响坐回座位;上课时人坐正,脚放平,眼睛看着老师;不想、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学会倾听,勤于思考,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说话前先举手,被老师请到后起立,发言;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2、 读写规范:读书时左手按书,右手指书,字字过目,读清楚;学习握笔姿势,写字时做到一尺一拳一寸。
3、 作业自理:学会记作业,了解每天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自觉复习,家长既不帮忙也不要在一旁监视。
三、做好必需的知识储备
1、 熟记常识: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能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牢记家庭电话和家长信息。
2、读写能力:创设多种形式,如唱儿歌、做游戏等,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边学边玩,尽早识字,尽早阅读,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
3、 数学能力:通过拼图、折纸、搭积木等形式,学习简单的计算及图形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提前熟悉校园生活
孩子上学前,可带孩子提前参观几次校园,熟悉校园环境(包括学校操场、教室、厕所等),给孩子描述一下校园生活,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如果有机会,再让孩子提前认识一下班主任,结识一两个同班的小朋友,这样孩子开学时就不会因为面对着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而产生心理压力,从而顺利融入新的班集体。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东亭中心幼儿园大(6)班家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