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写作课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4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写作课教学反思
                         临高中学       王小花
最近,我就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Writing这一课上过两次示范课(下文中第一次课称作T 1,第二次课称作T 2)。比较之后,感慨颇多。
T 1的教学设计是:
1 Review the six pictures about six great women and ask S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2 Make a survey and fill in the form.
3 Report and competition.(Ask Ss to report two results of his survey each time.)
4 Writing strategies.(Steps- Organizing ideas- Structure and examples- Connecting words)
5 Writing.
6 Evaluation.
7 Appreciation of the compositions.
8 Summary.
9 Homework.
T 2的教学设计是:
1 Show three pictures about three women, great,famous or common.
2 Make a survey and fill in the form.
3 Report and competition.(Ask Ss to report one result of his survey each time.)
4 Writing strategies.(Steps- Structure - Connecting words)
5 Writing.
6 Appreciation of the compositions.
7 Summary.
8 Homework.
T 1与T 2 对比,有不少改进的地方:
一时间的把握和分配更合理有效。T 1的步骤1、3、4和6花了很多时间,导致课时很紧。而在T 2时,我把步骤1的六幅图片改为三幅,把步骤3的汇报两个结果改为汇报一个结果,步骤4的写作策略由四个改为三个,步骤6的Evaluation归入步骤8的Homework,因为这样处理比较机动,如果时间充裕,那么学生们可以开展作文的自评或互评;如果时间不充足,那他们可以课后进行这个环节。以上的这些环节的处理和改进为学生们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构思和写作。
二在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更准确到位。T 1的步骤1是复习六幅伟大女性的图片,而T 2则是展示及让学生猜测三位女性的图片,她们中有伟人,有名人,也有普通人,这就使得本节写作课的主题“The Woman I Admire”的范围变得更宽广,而不是束缚在伟人上; T 1的步骤4里面的策略有点过多过杂,而T 2的策略比较简洁有效;另外,T 1的步骤7赏析部分是叫学生说出所听到的作文的优缺点,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个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而T 2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并做笔记,然后说出所听到的作文的要点,这既促使同学们去认真听,也锻炼了他们做笔记、概括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此外,我认为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一老师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不要贪多贪全,相反,要懂得取舍。如,我在T 1 的步骤4就是采用了太多的写作策略,不但影响了时间进度,而且还收不到教学效果,因为有些内容指导性较强,但实用性不强。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也是一门艺术。
二恰当使用竞赛这一形式。我在两次课中都采用了这一形式,但却都遇到同一尴尬局面,就是在评选优秀小组或优秀组员时,很难评判。因为学生们之间的水平相差不大,表现也差不多。这是我感到头痛的地方,不知其他老师有没这方面的体验,或是有何高招。
总之,我认为再优秀的课也有可以反思可以改进的空间,只要我们有一颗追求进步追求完美的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6: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