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2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论语》五则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
4、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 (    )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以…为聪明   )
(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        (4)不筑(    修补    )  

2、翻译句子。

(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                                                                        

(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3、阅读理解 。
《智子疑邻》有何寓意?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三)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
(1)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                (2)此独以跛之故 (     )         

(3)居数月 (  经过  )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
(5)死者十九(       )           (6)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精通术数的人   )

(7)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         (8)父子相保 (  保全   )
2、一词多义 。
A.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            B.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3、划分节奏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翻译句子。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4)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5)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6)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5、《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四)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全文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1、本文选自(        ) ,作者(      )是(      ) 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棹小舟(    )曳铁钯(    ) 湮(    ) 啮(    )溯流(    )臆断(    )

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                      )。
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众服为确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到底没有找到。)

7、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8、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划出来。

                                                                             

(五)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翻译: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多诵古人篇章。
译:                                                     

(2)唯读书是务。

译:                                                     

(六)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乙)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翻译: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拒绝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对方了。”
【注释】直:通“值”    遽辞(jù):立即推却。  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1、解释加点字词。
①故不语郎君(      )       ②卒辇而致之(      )
③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 ④但无出水处耳(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3、陆元方卖宅和蔡勉旃          两件事,都反映了他们具有            的品质。
4、文中,“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妥当否?试从现代法律的角度进行点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4: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