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总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0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单元
1. 忆读书
一、文学常识
冰心(1900-1999),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有“世纪老人”之称。诗集有《繁星》、《春水》,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这两部诗集的主题。
二、日积月累
悬(xuán)念   笸箩(pǒ  luo )   天罡(ɡānɡ)   地煞(shà)  无聊  消遣(qiǎn)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索(suǒ)然无味 不能自已(yǐ) 津津有味 风花雪月  人情世故  若有所失  酷爱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三、文章思想内容
     课文生动地回忆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先分说后总说)
第三部分(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3段)总结要做到“读好书“的体会,那就是牢牢抓住个“比”字,有比较才有鉴别。
四、重点问题
本文围绕“读书好,多读多,读好书”这一中心,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
(1)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其间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作了比较。
(2)回忆了幼时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
(3)回忆了幼时阅读《水浒传》的过程,其间还将《水浒传》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4)回忆了少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词的有关往事,并提及《精忠说岳》未能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5)回忆了自己11岁时接触到《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
(6)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其次,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的经验。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
五、知识延伸
有关“书”的名言句子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一、 文学常识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有“美国文坛巨子”的称呼。他写有儿童惊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姊妹篇,此外还有大家熟知的小说名篇《百万英镑》。
二、日积月累
滑稽(jī)  戏谑(xuè)  虐(nüè)待  分寸  恶作剧  出奇制胜  六神无主  煞(shà)费苦心  煞有介事  煞(shā)风景   俗不可耐   心血来潮  言简意赅(ɡāi)  刮目相看  盛气凌人 趾(zhǐ)高气扬   撰文  乳(rǔ)臭(xiù)未干  微不足道   大动肝火   诽谤(fěi bànɡ)  闭门羹(ɡēnɡ)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用恶作剧讽刺一家报纸的编辑,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以及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这四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其中,第一、二、四件事是详写,写出了写作的原因、写作的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第三件事是略写)
第一部分(1-5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6-7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3. 山中避雨
一、文学常识
丰子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
二、日积月累
仓皇    寂寥(liáo)   冗(rǒnɡ)长   惜别   萍水相逢     怨(yuàn)天尤人   望洋兴叹  趋(qū)之如归   曹(cāo)杂   工尺(chě)   望洋兴叹  附和(hè)   和(hé)睦   和(hú)牌  和(huó)面  和(huò)弄   乐(yuè)以教和(hé)   陶冶(y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映——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感情线索:作  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线索特点:两线并行,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条理分明,结构严谨。
四、重点问题
1.根据记叙文“六要素”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前天  地点:西湖山中    人物:“我”、两个女孩子、青年们
事情起因:避雨
经过:游玩避雨——躲雨苦闷——借琴抚慰——拉琴和唱
结果:思考感受——乐以教和
2.说说在山中避雨的过程中,两个女孩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家村”的气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两女孩心境:怨天尤人,苦闷万状——很喜欢——和歌来唱(欢乐)
“三家村”的气氛: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引得人都来,青年们齐唱,闹得温暧。
原因:“乐以教和”,音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绪,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4. 风筝
一、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二、日积月累
伶仃(línɡ dīnɡ)  不堪(kān)  荡漾    嫌恶(wù)   傲然  肃(sù)杀  苦心孤诣(yì)  恍然大悟   笑柄  瑟缩(sè)  虐(nüè)杀   惩(chénɡ)罚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
第一部分:(1、2段)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1段)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第三层(7-11段)“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第三部分:(12、13段)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四、重点问题
1.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事情:1.“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2“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原来“嫌恶”放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并以踏扁弟弟苦心孤诣制作的风筝为“胜利”,且当年对此事,毫不在意;时隔二十年后,这件事剧烈地啃噬“我”的心,以至渴望得到补救,却已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这事,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这也使全文笼罩着沉重的悲哀。
   表面最直接的原因:“我”中年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由此事悟到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科学思想来指导。)
2.课后思考题二、三


第二单元
5. 回忆我的母亲
一、文学常识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
二、日积月累
溺(nì)水   拾掇(duō)   啜(chuò)泣   辍(chuò)学   点缀(zhuì)   私塾(shú)   劳碌(lù)  和蔼(ǎi)  宽厚   管束(shù)  慰勉(wèi miǎn)   为富不仁(rén)   节衣缩食  迁徙(xǐ)   佃(diàn)农  祖籍(jí)  狼藉    韶(sháo)关  勉强  任劳任怨   妯娌(zhōu lǐ)   周济(jì)  人才济济(jǐ)衙(yá)门  匿(nì)笑
三、文章思想内容
体裁:回忆性散文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文章结构严谨,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紧扣母亲的特点选材,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先具体记叙和描写,最后概括叙述和议论抒情。(总叙——分叙——结叙)
四、重点问题
1.第一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作者从哪三方面抒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3.背诵第16-17段,并简析
   有三层意思:一是痛悼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写作特点
1.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2.具有深刻的历史内容。3.强烈的思想感情,朴素的语言。4.布局安排合理:确定顺序、选择材料、安排详略、前后照应,过渡衔接。
五、其它
  省略号、冒号的用法
6. 小巷深处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林莉
二、日积月累
瘦瘪(biě)  小瘜(biē)三   炫(xuàn)耀  落寞  揶揄(yé yú)   斑驳(bó)    哽咽(ɡěnɡ yè)  咽(yān)喉   咽(yàn)气    脸颊(jiá)  蹒跚(pán shān)   憧憬(chōnɡ jǐnɡ)    名正言顺  叩(kòu)击  费解  执著  荤(hūn)菜   造孽(niè)
三、解题
    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精神的家园。以“小巷深处”为题富于形象感,比较含蓄。
四、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文题“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
全文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为母亲骄傲,写到“我”长大后对贫穷的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
五、重点问题
1.“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过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思想情感的变化:(幼小时)对生活满足,并为母亲自豪——(少年时)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淡忘了母亲殷殷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青年时)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变化的原因:1幼年的纯真2长大的虚荣心作怪、无知3老婆婆的话使我醒悟。
2.本文叙写了盲母爱养女的事情有哪些?贯穿于其中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1收养“我”、2搬家、3改脾气、4终年辛劳、5为“我”骄傲、6抑制感情、7送生活费、营养品
这几个生活片断是按时间顺序写,“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
3.找出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神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4.文章对“小巷”和“竹棒”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散文是讲究形象的,形象是情感的依托。这篇文章中,小巷深处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长长的竹棒,那竹棒后蹒跚着的长长的人影,还有母亲那黝黑的脸、粗糙的手、黯淡的眼晴和挺拔的身形、充满憧憬的神态,都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形象。对这些形象的描写,其实就是情感的形象抒发。
六、有关“母爱”或“亲情”的诗文。


7. 我的老师
一、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三天所见》。她的老师安妮·莎利文。
二、日积月累
纳闷(nà mèn)  启蒙  预兆  无垠(yín)  温存  毛坯(pī)  绚(xuàn)丽   觅(mì)食 筑巢 (cháo)  颤(chàn)抖  恐怖(bù)
琢磨(zuó mó):思考,考虑。
琢磨(zhuó mó):动词,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的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带领她走出不幸的是她的老师——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本文是作者送给老师的一首赞歌。
四、写作特色
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从侧面表现和运用反衬的手法。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顾迈南
2.邓稼先: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
二、日积月累
元勋(xūn)   浩瀚(hào hàn)    崭(zhǎn)露(lù)头角    销(xiāo)声匿迹    寥寥(liáo)无几 含辛茹(rú)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豁(huō)出去  豁(huò)然开朗   宰(zǎi)割  欺凌(línɡ)    蓦(mò)地(dì)  给予(jǐ yǔ)  震撼  弥(mí)漫   风餐露(lù)宿   妥(tuǒ)善
三、文章思想内容
   体裁:人物通讯
   本文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甘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四、写作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3.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第三单元
9. 春
一、文学常识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诗人、民主战士。代表散文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
二、日积月累
酝酿(yùn niànɡ)  宛(wǎn)转  应和(hè)  嘹(liáo)亮  烘托  静默  欣欣然  呼朋引伴(bàn)   朗润(lǎnɡ)  繁花  卖弄(nònɡ)  黄晕(yùn)  蓑(suō)衣  花枝招展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景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本文按“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
• 盼春   (反复,拟人)
           春草图  
           春花图  
• 绘春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 赞春   (比喻,新、美、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07:33 | 只看该作者
四、重点问题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盼望着”?两个“了”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连用两个“盼望”,表达了盼望春天心情的急切,两个“了”中充满了喜悦之情。
2.绘春
春 草 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特征
新、充满活力
百花竞放:“不让”
鲜艳芬芳:“红”、“粉”、“白”            “甜 味儿”
多而闪烁:“遍地是”、“眨”
和煦、芳香、悦耳
细密、闪烁、绵长
充满活力
顺序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
触觉、嗅觉、听觉、视觉
由近及远、由景及人(动静相结合)
由点到面、由上到下
语言
修辞:拟人、排比。用词:“钻”、“偷偷地”、“嫩嫩地、      “绿绿地”、“轻悄悄”、“软绵绵”(叠  词)
修辞:拟人、比喻、排比
用词:“闹”、“飞”、“眨”等
修辞:引用、比喻、拟人
用词:“抚摸”、“呼朋引伴”、“卖弄”等
修辞:比喻、拟人
用词:“斜”、“织”、“逼”、“静默”
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作用
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
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不能颠倒。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
有关“春”的诗句
1.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3.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07:54 | 只看该作者
10. 济南的冬天
一、文学常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
二、日积月累
镶(xiānɡ)  发髻(jì)  安适  宽敞  空灵  济(jǐ)南     响晴  响亮  水藻(zǎo)  澄(chénɡ)清  显露(lù)  露(lòu)马脚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第1段:济南的天气——温晴
第2-4段:济南的山:鸟瞰全城、济南全景、一城山色、雪后斜阳
第5段:济南的水:城外远山、卧雪眠房、岸边垂柳、绿萍水藻
第6段:总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四、重点问题
“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不同?
“冬天的济南”落在“济南”这个地方,重在景象;“济南的冬天”,落在“冬天”这个时令,重在感觉(精神)。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的,而不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五、有关“冬”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 竹林深处人家
一、文学常识
黄蒙田,当代画家、散文家。
二、日积月累
1.晾晒(liànɡ shài)  沏(qī)茶  气势 深沉  隧(suì)道  竹箬(ruò)   屏(pínɡ)风  山麓(lù)
密密匝匝(zā) 名副(fù)其实  名符(fú)其实  竹坞(wù)  山岚(lán)  匾箪(biǎn dān)
2.有关“竹”的诗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春江晓景》-宋 ·惠崇)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用回忆手法来写,通过描写竹乡丰收的景象、竹乡人用竹之彻底以及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重点问题
1.分别体会竹海景象给作者的感受。
远望——竹林如海 “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近看——深入竹海  如在“海底隧道里走过”
举目四顾——穿过竹海   “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五、写作方法:“移步换景”的手法。


12. 树林和草原
一、文学常识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作品《猎人笔记》。
二、日积月累
濡(rú)湿  苦艾(ài)  自怨自艾(yì)荞(qiáo)麦 轧轧(yà) 铿锵(kēnɡ qiānɡ)   蔓(màn)草  榛(zhēn)树  清澈(chè) 颤抖   贪婪(lán) 青苔(tái) 穹(qiónɡ)隆  朦胧  头晕目眩(xuàn)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随开象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抓住特征,注意顺序,讲究语言,寓情于景地勾画出了俄罗斯夏日草原的独有风光。


第四单元
13. 空城计
一、文学常识
1.空城计:三十六计之一,其战略是“虚者虚之,疑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2.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二、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
分拨(bō)  司马懿(yì)  失色  旌(jīnɡ)旗  隐匿  城铺(pù)  鹤氅(chǎnɡ)纶(ɡuān)巾  笑容可掬(jū)  麈(zhù)尾  司马昭(zhāo)  抚(fǔ)掌  骇(hài)然  远遁(dun)  言讫(qi)    旁若无人  犒(kào)劳
2.字词解释
分拨:分派
飞马:这里指骑着快马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着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
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
骇然:惊惧的样子
言讫:说完。讫,完结,终了
三、文章思想内容
开端:(第1段)司马懿兵临西城(背景、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
发展:(第2段)诸葛亮临危施计(在“空”上做文章)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计(明写司马懿,暗写诸葛亮,侧面烘托)
结局:(第5、6段)诸葛亮释计(对话、对比)
四、重点问题
1.孔明“三笑”:笑容可掬(故做轻松、故做姿态),抚掌大笑(侥幸、如释重负),拍手大笑(自豪、嘲笑)
2.人物形象: 孔  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3.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己知彼,他对司马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对司马懿见到空城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事先想到 ,故此能险中取胜。
司马懿虽是魏之名将,并与诸葛亮打过多次交道,了解诸葛亮的性格,但他对诸葛亮的了解不够全面,加上他刚愎自用,导致他中计失败。


14. 美猴王
一、文学常识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本文选自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二、日积月累
镌(juān)刻  迸(bènɡ)裂  麋(mí)鹿  瞑(mínɡ)目  石碣(jié)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jié)  力倦神疲  开辟(pì)  径(jìnɡ)直  开窍 (qiào)    造化 顽劣(liè)  拱(ɡǒnɡ)服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三、文章思想内容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高潮、结局:(第4段)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四、重点问题
作者如何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
    作者对美猴王身世美、行为美、言语美这三方面生动地描写,主要通通石猴发现和带领群猴住进水帘洞这两件事情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因为石猴有勇有智、本领高强;能够友善平等地对待众猴,为众猴谋福;能带领众猴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石猴能够一呼百应,为众猴折服。美猴王又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神奇性。
五、写作特点
1.神奇瑰丽的想象。2.在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塑造石猴的形象。3.语言优美生动,流利明快,富于表现力。


15. 心声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黄蓓佳,当代作家。
捻(niǎn)子  噗(pū)  蜷(quán)   簪(zān)子  眯缝 琅琅(lǎnɡ)  嘟囔(dū nonɡ) 抽噎(yē)  抽泣(qì)  棱(lénɡ)角分明 窸窸(xī)窣窣(sū)  恍惚(huǎnɡ hū)  发窘(jiǒnɡ)  
二、 日积月累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开端:公开课前,李京京想读,老师不让读。
发展:回家路上,李京京在树林朗读并回忆往事。
高潮:次日放学后,李京京听赵小桢朗读,并给她指出错误。
结局:公开课上,指定者不敢读,京京勇敢表现。
四、重点问题
1.“心声”的含义:一指李京京深埋心底的亲情、友情。二指李京京非常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的愿望。三指作者借小说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2.人物:李京京:天真纯朴、铭记亲情、执著、渴望表达亲情。
        程老师:认真负责、好强自信、深感懊悔、自责。


16. 勇气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狄斯尼,美国作家。
二、日积月累
拘谨 颀(qí)长  健谈  熹(xī)微  悉意  寥寥(liáo)可数 干净利落  绶(shòu)带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勇气”为标题:一方面是美国伞兵运用智慧和勇气,两次冒险求助;另一方面是一位法国妇女在第一次因帮助他而失去丈夫后,又第二次救助伞兵,表现出对正义事业无私的支持的勇气。
四、重点问题
1.文章结尾,将军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她懂得她的信仰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爱和平,愿为全世界的和平尽力,亲自赶跑侵略者,用自己的双手捍卫和平。因而,即使在她为了救陌生人而失去丈夫时,她也觉得她是幸福的。所以我们就能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勇敢,正是这信仰给了她勇气,使她做出了非常人的举动。这是一种高尚的幸福观;正是这信仰,使这位平凡、普通、长得并不漂亮的女人变得异常美丽。也正是这信仰,在战争中才有了不怕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是每个英勇战士同在,是取得胜利的保证。
2.人物:美国伞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是法国夫妇给了他宝贵的生命,也给了他更多勇气,于是他英勇战斗、屡建功勋。
       法国妇女:这是一个爱丈夫,爱孩子,但她更爱她的国家。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第五单元
17.犟龟
一、文学常识
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二、日积月累
犟(jiànɡ)  倔(jué)强(jiànɡ)  遗憾  荒漠 哀悼(dào)  期待 庆典  聚集 障碍
三、文章思想内容
    叙述了小乌龟在参加狮王二十八世婚礼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并且详细地叙述了小乌龟是怎样以他的“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四、重点问题
课文的标题是“犟龟”,说说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种“犟”?
   “犟”指小乌龟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和阻碍都不改变初衷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它的“犟”表现在:认定目标。小乌龟并非不听别人的正确劝阻,相反,只要是有助于实现追求的目标,别人的劝阻它都是乐意听从的。当听到蜗牛说“你走的方向完全相反”后,小乌龟非常感谢它指路,然后慢慢地掉转方向继续前进。


18.小溪流的歌
一、文学常识
严文井: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严文锦。
二、日积月累
牢骚(láo·sāo)  沉淀  阻碍  恐吓(hè) 吓唬(xià hu) 低沉  怨恨 富足 五颜六色  兴致勃勃  无穷无尽   卵(luǎn)石  水磨   积蓄  眺望  泡沫
三、文章思想内容
   小溪流唱着一首永不息止并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告诉我们要学会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四、重点问题
课文中枯树桩,枯黄的草,乌鸦,泥沙,沉船各代表什么?在写小溪流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还要写这些阻碍?
这些形象都代表着衰朽没落的事物,他们即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对于未来没有信心,只有牢骚。
枯树桩,枯黄的草,乌鸦,沉船代表了一种安于现状,看不惯新事物的落后的保守势力。其中,乌鸦属于社会生活中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的人,他们考虑的只是没有“好玩意”;泥沙是跟随时代或潮流前进了一段之后,不愿坚持到底,半途而废,甘愿掉队的代表,是一种落后的势力。
在小溪流的成长过程中,写这些阻碍,是作为小溪流的陪衬,这样,更加突出小溪流不断进取,能正确把握前进方向,冲破任何阻碍和干扰,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


19.基因畅想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漆孝诗,美国心外科专家。
二、日积月累
基因 畅想  偌(ruò)大  嬉游  独处 抱憾  虔(qián)诚  温厚 恭(ɡōnɡ)良 濒(bīn)危  克隆
心有余悸(jì):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憨(hān)态可掬(jū):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
横亘(ɡèn):横卧。亘,空间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一、文学常识
坎斯·彼勒,美国作家。
二、日积月累
褪色  蹭(cènɡ)  退化 试图  引人入胜
司空见惯:语出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后来,用来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三、文章思想内容
1.人类尾巴的形态。
2.人们对尾巴的装点和保护。
3.尾巴的功能和作用:传情达意的作用,保健的作用,操作之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8 04: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