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5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静的”。行不行?
生:不行。
师:既然你们说不行,那么从这段文字中,除了“安静”,你们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这句话中感到小镇非常美。
师:那谁能美美地读读这段文字。
(生尝试读,师随机评价。)
生:“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这句话让我感到小镇的生活非常悠闲,我仿佛看到一个老汉叼着烟斗慢慢地划着船。
师:你能读出这种悠闲的味道吗?
(生尝试读,师随机评价。)
生:我从“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这句话中感到小镇朦朦胧胧的,非常温柔。
师:要读出“温柔”的味道,有一定难度,谁愿意试试看
(生尝试读,师随机评价。)
…………
师:是啊,除了“安静”以外,“恬静”可能还包含着一点美,一份悠闲,一丝温柔,或许还有其他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舒缓轻柔,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师:在这样的场景中拍摄一段录象,再配上我们的背景音乐和朗读,就是一本非常棒的风光解说片,同学们,想不想拍一部这样的风光片?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的实施不应以否定教师“导”的作用为代价,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高屋建瓴”的“导”,学生就不可能深入地比较全面地理解了“恬静”】
四、以“拍摄风光片”为切入点,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请你以导演的身份参加讨论。
讨论内容:
场景?
群众演员
道具
台词
注意:讨论的过程中多问一个为什么?
(师生分别以导演助手和导演的身份进行现场交流。)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都是导演了,我是你们的助手。(笑)
师:金导(该同学姓金),请问我们开拍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生:我们需要很多土特产,例如青菜、黄瓜、西红柿、鱼、虾、小羊等。
师:导演,我们仓库里正好有一些许多蔬菜瓜果的道具……
生:不行,道具看起来不新鲜,剧本上说:那刚从地里收集来的青菜、黄瓜、西红柿,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些鱼虾也刚从河里捕上来,活蹦乱跳的。
师:其他导演有没有补充?
生:我们还要许多群众演员。
师:多少?
生:几百个。
师:为什么要这么多群众演员?
生:因为如果群众演员少,就拍不出“拥挤的人流”,小镇就显得不热闹。
生:我们还要找一条窄一点的最好是在河边的街道。
师:现在我也要过一过做导演的瘾,我要招收群众演员演小镇上的“小贩”,大家做裁判,谁能当场吆喝出“价廉物美”四个字,我们就录用谁。
(生纷纷上台“吆喝”,精彩纷呈。)
【以一个整合性比较强、生活气息浓厚的“任务”(拍风光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剧本),学生学得有趣且学得有效。】
五、布置课外作业。
师:想不想去看一看书中所描绘的小镇,老师手里有一张卡,上面有许多江南水乡古镇的网站的网址,网站里有许多优美的介绍古镇的散文,你可以纯粹地欣赏,也可以作为旅游指南。如果你想要的话,可以到我这里来领。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学生真的按照老师提供的网址去查找资料了,去欣赏有关美文了,去水乡古镇去旅游了,学生的获得将有多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