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0-4-4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课件:天空中飘来两片云)
它还会变呢!(课件:演变成云字)它变成了——
生齐答:云
师:“云”字怎么写的?我们来看看。
师:谁会写“云”字,请你们当小老师教老师写,好吗?
生齐说:横横撇折点;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云”字
师:你们发现“云”的哪一笔写在横中线上?
生1:第二笔,横。
师;谁来给云字找朋友?
生1:云白云
师:你能用“白云”说句话吗?
生1:白云在天上飘。
生2:云乌云
师:什么时候会有乌云呢?
生:要下雨的时候。
生3:风云(风字读成了方言。老师纠正)
(5)小朋友找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点评:“尖”与“云”字的教学很有特色。教学“尖”字是从电尖尖的视塔向生活中尖尖的物体过渡的,这样就挖掘了学生的生活资源,重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知道了尖就是“上小下大”,很巧妙地教会了学生记字的方法。
然后又让学生把“尖”字上的“小”与平常写的“小”进行比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云”字的课件设计很好,两片云变成了云字,激发了学生学字的兴趣。特别是采取请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好,学生说笔画,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学生很有成就感,体现了师生平等。]
2、学习第二句。
(1)师:小朋友看,谁来了?(点课件:孙悟空卡通图象)
生:孙悟空!
(2)师:谁来喊喊它的名字?
生1:孙悟空
师:读“孙”的时候要把舌头伸直。“悟”读第四声。
师:谁再来喊。
生2:孙悟空
师:老师听这一组的小朋友喊喊。
生:孙悟空
师:我们一起来喊。
(3)师: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
(学生鼓掌)
课件:出示“迎”字
师:这就是欢迎的“迎”,谁会读?
生:迎
师:跟老师读,迎。
生:迎迎迎
师:谁来给“迎”字找朋友。
生1:迎欢迎
生2:迎迎来
(4)师:孙悟空来到小朋友家的电视前,小朋友多高兴呀!谁来高兴的读这一句。
生1: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请男孩子来读读。
男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师: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
生:迎来天上孙悟空,来到我家电视前。
(5)师:小朋友那么喜欢孙悟空,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生1:孙悟空你可以教我七十二变吗?
生2:孙悟空你到我家来玩吧!
师;孙悟空也有话对你们说呢!
(课间休息)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很到位。无论识字、朗读还是说话,都充满童趣。学生与在孙悟空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6)师:小朋友想想,是谁迎来了孙悟空?
生1:是电视机。
生2:是电视塔。
师:你们想知是怎样迎来的吗?(生说不出)这个问题是挺难的,还是让孙悟空来告诉我们吧!(课件:画面上演示卫星发射信号,电视塔接受信号又传播到千家万户的情景;同时配有画外音孙悟空:小朋友,电视塔的本领可大啦!它先通过仪器,接收许多电视信号,然后把这些信号发送到千家万户。这样,我就来到了你们眼前。你们知道了吗?现在,请你们看好了,我要变了——[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很精彩!电视塔的作用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如果让老师讲,不仅呆板,而且效果肯定出不来。教者在这儿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通过孙悟空的画外音配上“卫星发射电视信息,电视塔接受信息,然后将电视信息发射到千家万户。”的画面,轻松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过渡:师:唉,他变成什么了呢?我们读读课文最后一句就知道了。
3、学习第三句。(课件出示第三句文本)
(1)学生自由读。
(2)师:这句话里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认识的小朋友就大声地读。
生:变成彩动
师:下面小朋友分小组来学生字,老师还有几个要求。每小组选其中一个要求
来学习。
(分小组学生字)
(3)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先汇报?你们小组学的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