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通过对画面的质疑,大胆猜测故事情节,感知角色的心理活动。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1.故事幻灯,电脑,投影仪。
2.故事读本两人一本;情节线索图标一套。
3.兔子、狐狸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观察故事开头和中间部分画面,引发幼儿对读本的兴趣和思考(投影)。
(1)展现读本封面。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书,你们知道这本书里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朗读故事的名字及作者)
(2)观察读本第一、第二及第十四页,引导幼儿猜测。
★观察第一页:教师再次朗读故事的名字及作者。
这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月亮、名称)小兔子正往什么地方去?
★观察第二页:谁来了?他看到小兔子,心里会怎么想呢?狐狸有没有吃掉小兔子呢?(幼儿充分展开想象和讨论)
★观察第十四页:狐狸在干什么?小兔子在干什么?(教师带领幼儿逐一观察本页四幅图)
2.幼儿两两合作自主阅读故事前半部分(4—13页)。
教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小兔子会和狐狸说些什么?狐狸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完以后可以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3.集体阅读幼儿看懂的和看不懂的画面,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第8页和第10页。(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标,并有意识地按序进行排列)
(1)教师:你看懂了哪一页?讲了什么内容?请你讲给大家听一听。(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表情和动作,如:伸出手是什么意思?讲出角色间的对话,不一定要求和书中内容一致)
(2)幼儿质疑,同伴互助: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看懂了?帮帮他。
(3)教师质疑,引导幼儿感知画面内容:重点阅读第8页和第10页——兔子坐在哪里?他做了个什么动作?大家学一学,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狐狸在干什么?(讲故事),他是怎么想的?(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兔子坐在哪里?狐狸背着兔子回到哪里去?他为什么会一边走一边笑?他想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图并进行讲述)
4.教师帮助幼儿根据图标提供的线索总结归纳:狐狸想吃掉小兔子,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5.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讲述故事前半部分(配班老师操作电脑,教师兼顾大屏幕和图标讲故事)。
教师:我们一起来把这段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6.阅读画面第16页、18页,猜测故事的后半部分。
★ 观察第16页:兔子爸爸和兔子妈妈回来了,小兔子怎么样了?兔爸爸和兔妈妈怎么样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兔子一家的动作和表情)他们会怎么做呢?
★ 观察第18页:兔爸爸在干什么?小兔子是怎么做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兔子一家的动作和表情)他为什么这样做?
★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小结: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为什么?
7.带领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投影)
教师:故事的结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8.幼儿两两合作完整阅读绘本。
教师:请你们一边看一边讲一讲这个故事。
9.故事表演。
教师:今天真的来了一只狐狸和一只兔子,我们也来做小兔子,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表演一遍。
配班老师扮演狐狸,幼儿扮演兔子,主班教师讲述旁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