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罗老师试讲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难点是充分认识和理解单位“1”。罗老师通过将9个圆让学生任选出其中的几个来平均分成四份,得到分数四分之一。学生由开始的不知道怎样将平均分的几个圆清楚的表示为一个整体,到分法不同,平均分的整体不同,带来了课堂生成的精彩。这样的设计,老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充分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之中,由迷茫糊涂走向清晰掌握,有效突破理解单位“1”的难点,应该说是一节难得的好课。可是,这却是一节照搬名师设计的一节课。同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生成,呈现的是同样的精彩和高效。老师在复制中深刻体会了名师的独具匠心,学生学有所获,这是课堂教学的双赢。我想,这就是成功。
这节课,可以说是被无数老师屡试不爽的经典课。作为一节经典课,有很多版本的设计,其中不乏名师的精巧设计。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如果是仅限于执教者老师独自演绎的课堂,是可以不去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只要学生学的明白课堂高效。
可是,如果要把这节课拿出去进行比赛,该去如何演绎,学生既学的清楚又突破出彩,想必是每个老师的心结。我们出去比赛,可以完全照搬吗?尽管预设相同生成不同。对于一个熟谙课堂教学的人来说,经典课名课的设计可以说历历在目,他们会如何看待这样的照搬呢?没有突破与创新的照搬课,会博得满堂彩吗?纠结于此时,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陈旧的设计只能是别人的成绩,代表不了自己的风格。如果在大赛中,名师的课照搬就是错的话,名师设计的课只可以成为老师们平时学习的典范而平时模仿了。
作为一个普通老师去参赛,课堂的高效要有,亮点更是必须有!
新,怎一个“愁”字了得?任何一丁点的想法与尝试,都凝结了设计者的冥思苦想。看似随意自然,其实不知道有多少的失眠在漫漫长夜!磨课的历练,是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提高的一条高效之路。想的再江郎才尽,还是需要再一点点去思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