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5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升和毫升》和公开课教案思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升和毫升》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同学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资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规范》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和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分四局部编排:
第10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第11~14页初步教学升。先讲述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
第15~17页教学毫升。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等内容。
第18~21页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提高同学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能力。在《美妙的“杯琴”》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知识和音乐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
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知识,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
1?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协助同学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为了让同学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0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布置。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同学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1)
同学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并告诉他们,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注意和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便于同学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一是情境中的两个茶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哪一个茶杯能盛比较多的水”是直觉下的想像与判断。同学通过这样的想像,容易体会到“杯子容量”的实质含义。二是要给同学较多时间去领悟“茄子”卡通说的那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和“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
(2)
例题的第二个问题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同学更深刻地理解容量的含义,解决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让同学说说“冷水壶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回归到“能盛的水”的实际层面上,通过把概念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让同学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为了便于同学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第三步通过倒水验证猜测。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水壶里后尚未盛满。倒水验证猜测这种方法要让同学自身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
“想想做做”第1、2题,在一个杯子里盛满水,往别的杯子里倒,继续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容量小、容量相等的含义。
(3)
例题的第三个问题让同学体验需要统一的单位来计量容器的容量。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同学说说“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再次在笼统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第二步观察教材里的插图,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假如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假如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第三步让同学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体会只有使用确定的杯子才干准确地表达水壶的容量,也就是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是容量的概念,同学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资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
2?
教学升和毫升,让同学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升和毫升各编排了两道例题,都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丈量等教学活动。
(1)
引出单位。第11页例题出现了瓶装酱油、食用油、饮料和桶装纯洁水等图片,在每幅图的旁边都标注了“×升”或“×L”。第15页例题出现了瓶装的洗洁剂、饮料、牛奶的图片,也在图片的旁边标注了“×毫升”或“×mL”。让同学在实际的情境中体会升和毫升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广;体会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使用场所。教学这两段内容时,要让同学看着图片说说瓶里装了些什么,各有多少,都以什么为单位,为什么两道例题使用的单位不同。从而自觉地感受升和毫升都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单位。假如液体比较多,可以用升作单位;假如液体比较少,则用毫升作单位。
(2)
感受1个单位有多少。同学知道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之后,希望知道1升、1毫升各有多少。教材和时满足他们的需要,第11页例题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设计这个实验有两个原因:
一是同学对正方体比较熟悉,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所以对棱长1分米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感性经验,正是这点经验协助他们感受了1升有多少。二是在实验中能带出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常用工具——量杯。在这个实验中,正方体容器是制作或选择的,1升水是在量杯上看出来的。第15页例题先介绍量筒,然后观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让同学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接着做滴管滴水实验,通过“十多滴”形象描述1毫升有多少。
设计的两个实验协助同学感受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使同学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忆牢。实验必需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同学分组进行,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应该由教师演示给同学看。在实验中要引导同学关注其中的数学内容,让他们仔细体会通过实验能知道什么。
除了这两个实验,教材还设计了许多能体会升和毫升实际意义的学习活动。第14页第1题和第16页第2题,把1升水和50毫升水放入不同的容器,看看水面在哪里,从而加深对这些水有多少的印象。第14页第3题称1升水有多重,联系重量体会容量。第17页第5题数数100毫升饮料要喝多少口,算算一口喝多少毫升,同学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了毫升。
(3)
教学进率。第16页例题教学升和毫升间的进率,并在“想想做做”里布置了局部习题。这个内容的教学分四个层次展开:
第一,通过说出三个量杯里各有100、250、500毫升水,教学认读量杯上的刻度和用量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方法。第二,通过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刚好倒满2次的实验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个关系。第三,“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几瓶正好是1升的推算,巩固1000毫升就是1升的认识。第四,“想想做做”第4题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3?
引导同学实际应用升和毫升。
实际应用学到的知识,既体现了数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又能在应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教材从多个角度引导同学应用升和毫升。
(1)
留心观察、采集数据。第12页第3题看图说说热水器、电饭锅的盛水量各是多少升,第16页第1题看图说说针筒、输液袋、口服液瓶里各装了多少毫升药水,第19页第7题到商店里看看用毫升或升作单位的瓶装物品。这些都是真实的数据,不只让同学知道各个单位有很广的应用,而且丰富了生活常识。
(2)
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第14页第2题为高压锅、洗碗池、塑料盆、浴缸的容量选择合适的数据,第18页第2题为金鱼缸、饮料瓶、铁锅、汤勺的容量选择合适的单位,第19页第5题为盛放2升水选择合适的容器,第12页第4题估计四个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第14页第1题估计三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同学进行这些选择和估计时,凭借已经建立的升与毫升的概念,联系与这些常用物品有关的生活经验,再次加强对各个容量单位的感受。
(3)
制作并使用简易的量器。第13页例题制作以升为单位的量器,第19页第6题制作以毫升为单位的量器。这些制作取材容易,只要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矿泉水瓶或玻璃瓶。制作也不困难,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方法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制作时体会1升水、1/2升水、1/4升水、3/4升水以和10毫升、20毫升……100毫升水各有多少。
制成以后就能用来丈量各种容器里大约有多少水,同学肯定很感兴趣。这些制作与丈量,还培养了同学的动手能力。
4?
实践活动寓数学内容于游戏之中。
实践与综合应用《美妙的“杯琴”》里的数学内容是:
怎样在几个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水,怎样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至于敲敲听听、比较声音和编编唱唱、敲出一首乐曲都是为了激发兴趣。教学时要突出数学内容,让同学想方法进行倒水的操作,使用自制的量器估计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要防止只顾玩而忽略数学内容的现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 理解容量的意义
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同学猜想,猜想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干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同学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 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 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 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 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
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同学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 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 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为了准确丈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三、 感受容量单位“升”
1. 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
2. 视频播放超市和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让同学读一读)
3.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规范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4. 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 感知1升的多少
1. 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提问: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2. 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同学看量杯的刻度)。
3. 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比较: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4. 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 了解饮水的常识: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五、 应用拓展
1. “幸运1升”。
(1)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同学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 “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1) 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一个同学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学猜。(2) 先猜容量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较大的容器。
3. “节约1升”。
(1) 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2) 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六、 全课小结(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设计意图
同学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同学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同学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和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沛尊重教材的同时,教师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沛唤醒同学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接着,在感受实际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应用时,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借助互动的学习,促进同学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交叉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送积极的情感。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同学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同学想像和记忆?课堂能否给予同学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我们期待:我们的同学对1升的感悟,从此开始;对“一生”的感悟,也从此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活动目标:
1.使同学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2.使同学联系实际,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了解“净含量”的意思,初步感受“不同的液体,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同。”
3.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从中获得胜利的体验与乐趣。
活动准备: “杯琴”6套,常见容器若干,饮料若干瓶,台秤一部,量杯6只,植物油、水、牛奶各1升。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玩“杯琴”
(1)练习:各小组自由玩“杯琴”。
(2)扮演:同学们,玩“杯琴”玩得开心吗?能不能给大家齐奏一曲?
(3)介绍:真好听!这么美妙的杯琴是如何制作胜利的呀?
生: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杯子里装的水不同,敲出来的声音就不同。于是,我们经过添水、减水的反复调试,得到了1~7七个不同的音。有了这七个音就能演奏了。
小结:在相同的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敲击以后会发出不同的音。美妙的“杯琴”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
一、估一估
1.导入:生活中,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各种液体自身的用量也不同,因此,我们的生活中便有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容器。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估计容量”的能力大比武,把你在前面认识升和毫升中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都用上,比比谁的估计身手强!(有信心吗?)
2.集体估计,掌握估计方法。
教师出示若干个容器,指名估计容量,说说估计方法。
(1)980毫升光明“房型”牛奶
生1:这盒牛奶和我们前面数学课上认识的1升的伊利牛奶差不多大,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1升。
(2)250毫升统一冰红茶
生2:我们知道1瓶AD钙奶的容量是100毫升,这盒冰红茶大概有两瓶AD钙奶那么多,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200毫升。
(3)20毫升的小酒杯
生3:数学课上我测出了我一口大约喝10毫升水,这个小酒杯假如装满水,我感觉我两口能喝完,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20毫升。
(4)教室里的红色水桶
生4:教室里的纯洁水1桶19升,这个水桶比纯洁水的桶稍微小些,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15升。
小结:在前面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丈量、估计等活动,已经知道了一些容器的容量。将这些“已知容量”作为“规范”记在脑子里,在估计时,与它们进行比较,可以协助我们估计得比较准确。
3.小组内估计,锻炼估计身手。
(1)为了能在今天的“估计能力大比武”中有好的表示,许多同学都回家练习了一翻,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练习的吗?
生1:我回家找了很多容器估计,还邀请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竞赛,然后看上面的净含量,看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
师: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庭大赛谁获胜了吗?
生1:大多数是我,有的时候是妈妈,因为许多东西是妈妈买的,她已经记住了它们的容量。
师:看来学习和实践都很重要!
生2:我回家把上面写着多少毫升和多少升的东西都看了一下,知道了很多常见物品的容量。
师:观察可以协助我们积累经验,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生3:我还用自身在数学课上做的1升和100毫升的瓶子量出了一些容器的容量。
师:自身动手丈量得到的结果在你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一定是最深刻的。
(2)通过回家的实践,每位同学都选择了几个容器带到了学校,接下来,我们就在小组里开展一个估计竞赛。组长拿出一个容器,每人报0自身的答案,然后看看贴在底下的正确答案,比比谁估计得最接近。
4.小组估计竞赛,比试估计身手。
估计得怎么样?谁最厉害呀?谁准备的“秘密武器”最厉害呀?下面就请每组拿出一个你们觉得最厉害“秘密武器”,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来估一估(小组内可以进行讨论,在规定时间内拿出统一答案)。比一比,哪个小组估计得最接近。
5.交流活动感受,分享胜利喜悦。
通过刚才的“估计容量能力大比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1:我觉得估计容量一点都不难,只要记住了1升、100毫升有多少,其它的和它们比一比就行了。
师:是呀,“大”和“小”都是与“规范”相比较的。
生2:我在估计时首先是确定它用毫升还是用升做单位,比100毫升小的就与AD钙奶比,比1升大一点或小一点的就与“1升的伊利牛奶”比,再大一点的就与水桶比。
师:就是先确定一个大致范围,再进行具体比较。很好的方法。
生3:我觉得看得多了,到后来很快就能估计出它的容量了。
师:熟能生巧呀!
二、量一量
1.导入:为了更好地认识升和毫升,上周数学活动课,我们去逛了一趟时代超市。你们在超市里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原本我们以为液体应该都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但是洗洁精却全是用克和千克做单位的,而锅、碗、盆子、杯子也不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是用厘米做单位的。
生2:我们在卖一次性杯子的商标上发现,除了毫升,还有“CC”和“盎司”这样的容量单位。
生3:我们发现可乐和雪碧的瓶子里都没有装满,上面还空了一截,其他饮料一般都是装得满满的。
生4:我们发现牛奶也是,有的用毫升和升做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2.对于你们的发现,我也很感兴趣。就像你们说的,容量单位除了升和毫升,还有“CC”、“盎司”等,我特意买了用“CC”、和“盎司”作单位的两种一次性杯子。每组发两个,请你们利用桌上的量杯和水,来研究一下它们与毫升有什么关系?
(1)每组一个9盎司和300CC的一次性杯子,实验研究。
(2)你们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发现?
说明:CC其实是你们五年级将要认识的另一种计量单位“立方厘米”的英文缩写,1毫升就相当于1CC。而“盎司”则是一种英美国家使用的计量单位,英制的1盎司大约是28点几毫升,美制的1盎司大约是29点几毫升,所以,“盎司”并不是一种国际通用单位。在我国,酒吧里喝洋酒会以盎司计量,而其他地方不常使用。
3.刚才你们还提到,可乐和雪碧的瓶子里都没有装满,上面还空了一截,其他饮料一般都是装得满满的。那我就想了,这一瓶可乐明明应该是600毫升,上面空了一截不是“短斤缺两”吗?
生1:我觉得没有,因为瓶上标的是“净含量”,就是指里面的600毫升。
生2:我认为600毫升就是指瓶子里一共能装600毫升可乐。
(1)什么叫“净含量”?
师:“净含量”是瓶子里饮料的多少还是瓶子能装多少饮料呢?可乐公司有没有“短斤缺两”呢?于老师从超市购买了一些饮料,供你们研究。
(2)同学实验研究。
(3)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组的1瓶可乐没有装满,瓶上标的净含量是600毫升。通过丈量,我们发现里面的可乐刚好是600毫升。
生2:我们组测的是220毫升的袋装“红梅”牛奶,净含量确实是220毫升。
生3:我们组测的是1瓶装得满满的饮料,瓶上标的净含量是500毫升。通过丈量,我们发现确实是500毫升。
生4:我们测的一瓶美年达饮料也没有装满,但通过丈量,我们发现里面的饮料不但不少,还超出了它瓶上标的净含量。
师:确实,净含量就是指瓶中液体的多少,而不是指瓶子能装多少液体。比方这瓶可乐,净含量600毫升,就是指里面的可乐是600毫升。那瓶子的容量是否刚好600毫升呢?大于还是小于600毫升?
说明:根据国家对定量产品包装的规定,包装上必需标明净含量。假如实际量低于所标净含量,则视为“短斤缺两”论处。只要是合格的商品,它的实际量不但不会少于所标净含量,有是还会超出净含量。
三、称一称
1.刚才还有同学说到,牛奶有的用升和毫升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那牛奶是否也和水一样,1升就是1千克呢?
(1)提出猜测:这三个烧杯里分别装有1升水、1升牛奶和1升油。你认为它们的重量相等吗?
(2)同学猜测,说说想法。
生1:我觉得牛奶和油应该和水一样,1升就是1千克。
生2:我认为牛奶和油都比水重,因为牛奶和油都比水粘稠。
生3:我认为油应该比水轻,因为油总是浮在水的上面的。
2.实验验证:将三种液体分别称一称。
3.交流实验结果:1升水的重量正好1千克;1升牛奶的重量大于1千克;1升油的重量小于1千克。
小结:不同的液体,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等。
四、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升和毫升”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估一估”、“量一量”、“称一称”等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和容量单位升。
2、使同学初步了解丈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同学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和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认识一升。
课前准备:饮料小包装2瓶、大包装8瓶,,一小瓶满瓶饮料,大瓶一个(少量饮料),咖啡壶2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量杯一个,师演示玻璃杯一套,塑料盆1个,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教学容量。
(1)创设情境“领饮料”,
明确:能装的多也可以说成容量大。
(2)容量有大小。
提问:这些饮料放在一起,我们能一眼就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老师手上有2个容器,你能看出谁的容量大吗?(猜)
小组讨论验证方法。
汇报。
师实验验证猜测。
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哪个的容量最大?哪个的容量最小?
生猜想后,师验证(书上操作过程)。
生进行推理,得出:第2个容器容量最大,第3个容器的容量最小。
2、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提供操作步骤图片,生根据图片合理推理。
得出: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容器和第三个容器的容量相等。
小结:(略)。
(3)小游戏:猜大小。
生猜大小。
师出示两个容器,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分析猜想错误的原因。
小结:要想准确的丈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教学容量单位升。
1、生活中的升。
(1)知识基础:你知道哪些容量单位?
你在哪里见过容量单位升?
(2)师出示图片: 找容量单位升(L)。
(3)小结: 人们在计量象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时,通常是用升作单位的,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2、认识一升:
(1)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多少?
指出:国际上规定,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就是一升。
(2)感受一升。
(3)记忆: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一升呢?
(4)巩固练习。
A、1升。
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一升大?
小组活动,进一步认识一升。
B、了解生活中常见容器的容量,并且用手比划其大小。
三、全课总结: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判断练习。
生用手势表示对错,并论述理由。
设计意图:
1、让同学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认识容量以和容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观察不同包装的饮料、冷水壶 ,让同学比较它们所盛的水的多少,体会容量含义;通过“猜大小”游戏活动让同学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液体容器的观察、比较以和操作,让同学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
注意培养同学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在同学认识1升以后,布置了丰富的估计容量的活动,既能加强对1升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同学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和容量单位升。 2、使同学在实践中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3、使同学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能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容量的概念,感知1升是多少。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容量不同的冷水壶2把、高脚杯、水杯、纸杯水等各种容器、量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和搜集的带有容量单位的实物。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同学
创设情景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 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 同学发表自身的观点。
组织探究(一)认识容量 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 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板书:容量。)(新的《数学课程规范》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瞄准与同学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在这里,同学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容量“的含义,首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容易引起同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观察(容量差异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 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方法验证吗? 教师引导同学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同学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设计意图:同学初步学会比较容器容量的方法,初步理解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同学先猜想,然后同学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 (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同学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培养同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 1、揭示统一的容量单位(1)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起同学考虑容量多少,同学再次在笼统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 (2)你能借助手中的杯子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吗?教师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演示。

(3)教师总结引出统一容量单位。教师明确:杯子的容量不同,一把水壶的水倒在大小不同的杯子中,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丈量或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升(1)寻找容器上的容量单位。常见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其实它就藏在这些容器上赶快找到它们,介绍给大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认识容量和升。(2)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 (3)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自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3.感知一升有多少。(1)认识量杯。 (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丈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实验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倒入量杯后,你发现了什么?。 4. 实践活动。同学活动一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1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1升需要喝水补充。 1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想想看要验证1升水可以到在多少个可乐杯中,需要准备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1升水可以倒几杯。(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同学感知1升水是多少,加深同学对1升的体验。)同学活动二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把1升水倒在这些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吗?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同学活动三师: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我们做那些事情需要用水?你估计一下1升多还是少。师: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设计意图:加强同学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同学交流,并明确杯子有大有小,杯子大能盛得水多。 同学观察比较,明确容量大的容器盛水多,容量小的容器盛水少。 同学自由发表并比较选择。 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判断。 同学在小组交流,说一说自身的实验方案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进行推测。 同学观察并交流,明确: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器容量相等。的两个容器,形状不一定相同。 同学通过实验明确。 同学明确:容量相同的容器形状不一定相同。 同学挑选不同的杯子。 同学观察并交流自身的发现。 同学观察并交流。 同学观察并回答。 同学考虑并交流。 同学实验并明确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正好是1升。 同学交流试验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同学分组实验,并注意记录。 同学根据水位估计较大容器的容量。 同学交流。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口答
实践活动1升水有多重? 1升油有多重?(设计意图:使同学通过实践知道相同容量的油和水的重量是不同的,体会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
3、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4、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容量的概念,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了解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教具准备:
演示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容量的意义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杯子):这两个杯子都是空的,想想看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同学讨论并汇报结果。
教师指出: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在小组内说说看,你对容量是怎样理解的?
2、教师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同学猜想,研究方法。
装满水倒一倒。同学演示。
3、想想做做。
下面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12页第1题。)
二、认识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对话解读。
2、“这个黄水壶能倒几杯呢?”
随堂演示。
这个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问:这个黄色水壶能倒满7倍水,那个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黄水壶的容量比蓝水壶大吗?
同学讨论,发表意见,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
水壶里的水能到满5杯水。
5、从这两次的倒水,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使用同样的水杯。
教师小结:为了准确丈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三、感受统一的容量单位“升”
1、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2、展示超市商品商标。(色拉油5升 牛奶1升 饮料2.5升等)
从这些商品的标识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符合“L”表示。
3、告诉:你知道吗?有关升的史料。
4、同学例举: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感知1升的多少。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
1升的量杯。 指导看量杯刻度。
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虽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6、 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同学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一升。
教师补充饮水的常识
四、应用拓展。
1、下面哪些东西是用升做单位的,请在□内加上「P」;不是的加上「O」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12页第4题)
2、下面的容器里可以盛水多少升?想一想电饭煲、纯洁水桶的容量,看谁猜得准。(12页第3题)
3、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动画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