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千米的认识》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知识自身就没有语文知识那么生动有趣,假如再加上教师一味的灌输,用“填鸭式”方法来教学,就会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同时还会大大挫伤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需善于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泼的学习活动,把笼统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深懊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同学通过自身实践活动去感受知识,理解过程,掌握方法,把知识深刻的印在同学心中。
教学《千米的认识》这节课时,同学根本不理解“1千米”之长短,在作业中常会出现“一座楼房高18千米”之类的笑话,为了使同学切实体会到1千米有多长,我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出这样的教学过程:
我事先利用体育课组织全班同学赛跑。路程是1千米,(不告诉同学具体路程,跑道每圈200米,告诉同学让他们只跑5圈)然后在上数学课时,首先让同学说一说这次赛跑的感觉,同学高兴之极,畅所欲言,气氛一度达到灼热化。这时,我因势利导“跑道每圈200米,谁能算出这次每人跑多少米?”同学很快说出答案:200×5﹦1000(米)。于是我又告诉他们1千米有1000米,,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即1000米﹦1千米。“现在你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同学异口同声的说“知道了!”同学就是在爱这样的实践中知道了“1000米﹦1千米”的概念。在课后作业中也没有出现别的笑话,
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同学的智慧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成果得到了肯定,从而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通过这节课的有趣获取知识的过程之后,同学充沛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同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在那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努力为同学们发明趣学、爱学、能学、会学、善学的氛围。充沛挖掘实践活动这一学好数学的最好资源。把同学推向学习的前台,从而更好的培养同学学习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当一名怎样意义上的教师?从你的教学中,我深信,你一定会以独特的方式架起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那道彩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学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按顺序说说吗?
生:我们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你能在这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吗?出示:太谷到太原的距离是42( )
生1:太谷到太原的距离是42米。
生2:我也同意,因为我觉得在这里填分米、厘米、毫米都不合适。
师:想想47米会有多长,能举例说说吗?
生3:我不同意填“米”,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教室大约有10米左右,那47米的话就有5个教室那么长,太谷到太原坐汽车要很长时间,5个教室的长度我走走都行了。(大局部同学都表示同意)
生4:我也不同意,操场跑道一圈是200米,太谷到太原42米还没有操场一圈长怎么可能呢?
师:这两个小朋友分析的不错,那这里不能填“米”,那该填什么单位呢?(有同学在下面轻轻的说“千米”)
师: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在说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它是计量两地较远的距离的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反思
《数学课程规范》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需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指出“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经历数学的过程”。因此课一开始就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让同学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通过填写,让同学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给出的答案发生矛盾抵触,从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让同学感悟到到计量两地较远的距离时,用“米”不方便,必需寻找更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让新知发生于同学的需要之中。
教学片段二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在操场走一圈,并把所走的时间记录下来。
生:我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师:小朋友有没有计算过你走地路程,再走几圈就是1000米了,算算大概要花多少时间,想想会有什么感觉。
生1:我走了200米,用了大约3分,假如是1000米的话要走5圈,大约要15分钟。我想我会感觉比较累吧!
师:那我们亲自到操场感受一下吧。
……
师:通过课前的调查,大家对1千米大约多长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闭眼想象)把你家到学校的路线也闪现一遍,比较一下,是超越1000米,还是不到1000米。
生1:我家到学校超越1000米。
师:你怎么知道?
生1:我每天要走20分钟左右
生2:我家到学校不到1000米。因为我走路只要5、6分钟。……
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同学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新的长度单位不十分陌生。但三年级同学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介于同学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利用步行计时的形式,有层次地展开了对长度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同学对数学概念的笼统感、陌生感,使同学感到数学概念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跟生活又是那么地联系紧密。尽管这种体验是在课前完成的,但同学的感触还是很深的,课上,我又亲自带领同学走了1千米,这样建立的表象会更深刻。
同学只有在经历主动的探索建构中学习的知识,才干学以致用,才会终身难忘。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同学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同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千米的认识》课后反思
《千米的认识》是在同学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同学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协助同学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同学掌握计量单位间的换算,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同学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化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同学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同学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同学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当然,同学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开展合作学习,充沛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同学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同学的想象力有限,假如单单让同学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上这节课的第一课时时,就是让同学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同学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同学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让同学观察操场的一圈,让同学走一走、试一试,让同学亲身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这样,同学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同学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同学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假如有时间带全体同学去走一走的话,同学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缺乏,我让同学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4: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