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人 | 张龙东 | 教学 班级 | 培丰中心小学六(1)班 | ||||||||||||||||||||||||||||||||||||||||||
教学主题 | 《数学思考》 | 教学时间 | 2015年5月15日上午第二节 | ||||||||||||||||||||||||||||||||||||||||||
教学 主要 过程 记录 | 一、游戏设疑,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2分钟挑战游戏吧!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数一数,看看8个点连成了多少条线段。(学生在探索卡一上数线段)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找规律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化繁为简,引出方法: 师:同学们,用8个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困难,如果把点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分组探究,填写探究卡二。 师巡视关注学生探究情况,同时注意收集学生研究的信息。
我会根据探究发现列出算式: 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条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 (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 (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 (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 (条)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 (条)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3.全班汇报交流,概括规律,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连线过程及规律。 4.回应课前游戏的设疑,进一步提升。 下面你们能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出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教师用课件演示答案。 12个点共连了1+2+3+4+5+6+7+8+9+10+11=66(条) 20个点共连的线段数为: 1+2+3……+19=190(条) 5.还原生活,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问题:10个好朋友,每2位好朋友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学生列出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教材100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2、3、4题。 六、板书设计: 4、数学思考 (1)找规律
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 (条)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 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 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 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n-1) | ||||||||||||||||||||||||||||||||||||||||||||
启发与 反思 | 优点: 1、 教师业务素质较好,教态自然,语气和蔼。 2、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效果良好。 3、 课前准备充分,精心设计探索卡,指导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自主探索,概括规律,运用规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培养。 4、 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课堂。 缺点: 1、教学激励性表扬语言比较单一。 2、推导规律的过程应多花些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概括。 记录人:简尔花 |
授课人 | 李千双 | 教学 班级 | 培丰中心小学三(1)班 |
教学主题 | 《认识小数》 | 教学时间 | 2015年5月15日上午第三节 |
教学 主要 过程 记录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结合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认识小数 (二)、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 米,还可以写成0.1米。(板书:1分米= 米=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三)初步理解0.1的含义。(拿出米尺) (四)初步理解零点几的含义。 (五)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六)学生看书 ,完成例1补充。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四、了解历史,拓展认识。 五、总结。 | ||
启发与 反思 | 优点: 1、 教师业务素质较好,教态自然,语气和蔼。 2、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效果良好。 3、 课前准备充分,让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小数,从生活中认识小数。 4、 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达成课堂的优化。 5、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培养。 缺点: 1、学生对于如“1米30分米”用“1.3米”表示的算理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应加强引导。 2、可出示如0.06,0.009之类的小数让学生认识。 记录人:简尔花 |
授课人 | 邱学万 | 教学 班级 | 培丰中心小学五(2)班 |
教学主题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 教学时间 | 2015年5月15日上午第一节 |
教学 主要 过程 记录 | (一) 复习引入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 )个就是1。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 )个就是1。 板书课题 (二)温故知新 1.让学生理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课件出示例1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 张饼,妈妈吃了 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出问题: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提出问题: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请学生对照演示过程再次说明计算的方法。 3.分数加法的方法 小结: 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4.出示例2,课件呈现:有 瓶矿泉水,我倒出了 瓶,还剩多少瓶? 请学生看题,并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 ,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5.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课件呈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深化 | ||
启发与 反思 | 优点:教师教态自然,语气和蔼,业务素质较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良好。课前准备充分,能充分运用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层次分明,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建议: 1、分数加法、减法的意义应让学生在会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一样。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更有效激发。 3、加强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的指导。 记录人:简尔花 |
授课人 | 李千双 | 教学 班级 | 培丰中心小学三(1)班 |
教学主题 | 《认识小数》 | 教学时间 | 2015年5月15日上午第三节 |
教学 主要 过程 记录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结合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认识小数 1、师:老师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出示主题图) 2、揭示小数的概念 像3.45、0.85、2.60、36.6、1.2 和1.5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师板书) 3、读小数 4、认识小数点,规范书写小数点 5、讨论小数的读法 6、找生活中的小数,初步体会在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二)、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 米,还可以写成0.1米。(板书:1分米= 米=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三)初步理解0.1的含义。(拿出米尺) (四)初步理解零点几的含义。 (五)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请你将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米=0.4米 元=0.7元 师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六)学生看书 ,完成例1补充。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四、了解历史,拓展认识。 五、全课总结: | ||
启发与 反思 | 优点:教师业务素质较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效果良好。课前准备充分,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层次分明,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小数,从生活中认识小数,认识小数后又用小数的知识表示生活中的事例,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培养。 缺点: 教学过程中知识容量过大,有些知识点由于教学节奏过快,没能很好地让学生思考、掌握。 记录人:张龙东 |
主持人 | 赖桂东 | 时间 | 2015年5月 15日 下午 | 地点 | 培丰中心小学 |
主讲人 | 赖桂东 | 主题 | 小学数学教材研读策略 | ||
参加活动人员 | 张龙东、简尔花、张丹照、游初泽 、张志红、 郭才忠、 张祥熙等 | 记录 | 张龙东 | ||
主要 过程 记录 | 一、教师在使用教材上存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策略 1、梳理式研读 (1) 读懂问题情境 (2) 读懂主要知识点 (3) 读懂教材设计的教学线索 (4) 读懂习题的功能与层次 2、追问式研读 (1) 深究核心知识的数学本质 (2) 挖掘教材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 3、联系性研读 4、换位式研读 三、只有真正会读,你才真正会教! | ||||
启发 与反思 | 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习题,把握好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把双基的训练拓展到四基的训练,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变式训练,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正如赖老师说的:“脑中有术,才能心中有数,做到教学有术。”“只有真正会读,你才真正会教!”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