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做研究》教案
第一课时、我研究什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了解什么是研究。
3、了解如何做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我研究什么”,教师指导确定研究的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研究。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做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我研究什么”,教师指导确定研究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讨论导入:我们的脑海里总有许许多多的大问号。研究是什么?研究就是把一个个的“?”变成“!”。
二、课件演示,了解什么是研究。
图片中小男孩通过自己观察、记录、询问老师、查找资料,了解水坑里的水是怎么消失的这个问题。这就是研究,而且是了不起的研究。研究首先就应该确定研究对象,即我要研究什么问题。
三、学生自己思考想研究的问题,也可以和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共同制作问题卡片。
四、摆出问题,大家讨论。
五、教师指导确定研究的问题:先从你们感兴趣、又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开始。
六、讨论研究需要做的准备:
1、定个计划。
2、准备一个记录。
3、组成学习小组。
第二课时、开始研究吧
教学目标
1、以书本的研究为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促使学生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
2、培养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的意识和能力,去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学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教学重点
以书本的研究为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留心观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充分动脑、动手的意识和能力,去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学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科学研究过程。
1、制定研究计划;
2、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时间以及观察记录的对象;
3、开始观察、研究,并写好观察日记。
二、读故事,明白道理。
1、“小青蛙变成癞蛤蟆”这一故事,旨在使学生明白: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只有肯在崎岖的科学探险道上不断跋涉的人,才有可能达到科学的顶峰。
2、换位思考:“你遇到难题怎么办?”
三、发挥小组合作精神,组织活动——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1、提出问题: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让不倒翁不倒呢?
2、学生玩不倒翁。
3、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吗?
4、拆开玩具看不倒翁不倒的真正原因。
5、小组合作,学生动手做不倒翁。
6、展示,谈制作感受。
四、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蝴蝶从卵到幼虫、成虫直至化蝶的一生。“还有别的动物生长变化这么大吗?”
激发学生去观察研究。
五、课外作业:对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然后给同学做介绍。
第三课时、展示的时候到了
教学目标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分享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分享别人的快乐。
教学准备
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并认真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介绍。
教学过程
一、成果展示:
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都认真研究了自己想研究的东西。你们一定都很想把这些你们的发现、研究的成果告诉大家吧。今天,我们就来展示自
己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也来分享你发现的快乐!
2、活动要求:我们的汇报可以展示自己研究成果,也可以介绍研究过程,甚至可以展示你在试验中有趣的事情。
二、分展区交流展示。
三、答记者问:
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也看到了别人的作品。你对哪些作品感兴趣呢?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它们的主人吗?比如,他是怎么研究的?在研究中有
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有什么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一小记者,采访一下小小研究员。
四、总结评奖:
真棒!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都将是未来的科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