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小学 邹红霞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细节最能演绎课堂之美,细节最能体现教育智慧,细节最能决定教学成败,所以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一、挖掘文本,打磨细节美丽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无疑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教师只有充分钻研教材、才能彰显出教学机智。
在这次湖北省语文优质课竞赛中,长阳实验小学王玉环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课前有十分钟师生自由活动时间,老师巧妙的抓住文本所包含的“独特”一词,先利用课件将长阳美景武落钟离山、清江展现在学生眼前,后又将充满人文气息的长阳巴山舞和特有的哭嫁习俗一一呈现,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习俗,并以此为契机,过渡到随季羡林爷爷去了解德国独特的民族特点,那就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师对课前十分钟的设计,可谓一石二鸟:既向大家展示了长阳的特色,又凸显出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既活跃了现场气氛,又紧扣课文的中心。此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文本内涵的挖掘,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泰山不拒细壤,故解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解成其深。”教学和其它工作一样,也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我想正是因为王玉环老师认识到关注细节的重要性,才会如此重视课前细节的处理。
二、课堂预设,折射细节美丽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我在执教二年级的《识字4》时,通过对文本的探究,我推测学生不容易记住“豹子”的“豹”字,于是我事先预设了一个突破识记“豹”的环节──课件展示“豹”字的演变过程。课中,学生的确出现了识记困惑,我相机出示课件,将“豹”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的字体发展依次呈现。尤其重点介绍“豹”的甲骨文写法:“古人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这个字,瞧,它有血盆大嘴,锋利的牙齿,敏捷的四肢,身上的斑点也清晰可见,这就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豹子。”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豹”字,还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汉字悠久的历史,以及汉字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同时也使我在识字教学中,不仅关注到了字的音、形、义、书写、评价,还关注到了字的文化背景的层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为整节课增色不少,但假若没有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细节。
三、精雕细琢,彰显细节美丽
张继红老师为我指导的《伯牙绝弦》一课中,有许多环节都是精雕细刻出来的。如在学生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后,我设计的问题是: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此时我引导学生了解到古人常以琴言志,他们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学生说他会用琴声表达思乡、高兴、悲伤、怀古、激动、胸怀等。我总结道: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此时,让学生再读文中的2、3句,学生读得更是有滋有味。这样的精雕细琢,可以把一篇干巴巴的古文剖析成沉甸甸的金玉,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透过文字本身体会到了深层的含义。
四、互动生成,成就细节美丽
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经常出现一些令教师始料未及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是生成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预设,让生成的错误演绎出细节的美丽。
一位教师在上《生命桥》时,让学生读句子:“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而起,……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该生把“一座”读成了“一座座”。)另一生指出他的错误,老师却微笑着说:“我觉得他读得挺有道理!”生3:“我明白了,一老一少两只羚羊跳过悬崖时,在空中划出的弧线是“一座”生命桥,现在是一队队羚羊飞跃山涧,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弧线,那不就是“一座座”生命桥吗?”教师激情飞扬地说:“这真是一曲‘生命的壮歌’!”全班再次齐读时,读得更悲壮。
当学生朗读出错时,这位教师巧妙地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得到温馨的呵护,体验了一次意外的喜悦。
一部好看的电影或电视剧,总能有一些精彩的镜头留在我们的脑海。一堂好的课,也总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我们回味无穷。这些,都是“细节”留下的魅力。我们的课堂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要做到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的精彩和独到,就能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处见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