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2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从统一到鼎盛》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7:2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统一到鼎盛》教案
                                     ——秦汉一统(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秦朝历史的资料,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介绍文字和照片、秦统一的措施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搜集。
2.战国七雄分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文。教师提问:“课文里的问题和赞叹,你也曾经有过吗?你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下面的图你见过吗?它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交流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及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导读图的理解:“这支阵容齐整、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板书课题)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并对每一句话的内容做简要的提问和说明,帮助学生了解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
  3.理解与计算。(1)让学生查看教科书上的历史年表,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并给予说明解释。(2)请学生计算一下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3)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明确谁是谁非,应借此介绍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以公元1年―――公元元年为纪年开始的标志,由元年向后推算,称为××年。由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前××年。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百年为一个世纪。请学生想一个办法,用一个图表来表示公元纪年的方法,并想一想它与数轴有什么不同(无零);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间共相距多少年(325年);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440年)。
  4.讲解与思考。教师提问:“你能从课题中看出,秦汉440年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吗?”(统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上面的课文后,简单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然后出示战国七雄分布图,并做讲解:“秦王嬴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他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举统一了中国。”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叫“第一个”“统一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多民族”和“统一”的意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汉时期都是统一的国家。)
5.模拟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品表演等形式把讨论的结果表现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不统一行不行?你能从教科书第32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表演中得到答案吗?不统一文字行不行,统一有什么好处?”(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而安定的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6.讲解与讨论。请学生讨论秦始皇名字的由来。教师可做如下补充:“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觉得如果再用王等称谓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自己统一了天下,功绩卓著,‘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将两者合二为一,叫做‘皇帝’。他自认为是第一个皇帝,历史称他为‘始皇帝’。虽然,秦始皇自称是第一个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万世一系,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秦朝只经历了15年就灭亡了。”
  7.思考与评价。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科书第33页教师和乐乐的话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发言,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财富可以积累,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秦始皇还有另外一面,即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并用上面括号中的要点加以启发,鼓励他们在发言中加以论证。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8.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7:28:34 | 只看该作者
《从统一到鼎盛》教案
                                     ——秦汉一统(二)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朝是一个强盛的国家。
2.了解汉朝的多方面成就。
3.知道汉武帝和苏武等重要的历史人物。
4.从饮食传统感受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以及中华文明的悠久。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让学生背诵历史朝代顺序表,教师提问:“秦朝以后是哪个朝代?算一算从汉朝开始至今有多少年?”教师总结:“历史虽然走过了两千多年,但是,从今天的生活中还经常能够见到汉朝时期的历史对我们的影响。”
2.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4页老师的话。教师谈话:“面条、饺子这可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食物了,你们喜欢吗?面条、饺子的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为什么这两样食物能延续下来,并能走出国门,受到世界很多民族的喜爱呢?长长的面条虽然‘其貌不扬’,却很快征服了美国人的胃口。在美国报纸的饮食专栏中,大标题写着‘到处都有人吃面,到处都开了面食店’。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食品,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美食。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其乐融融。‘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谁能不赞美我们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呢!”
3.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家庭作业,讨论饺子的来历。教师引导:“各种传说虽然不同,但都反映出饺子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你们知道西安的饺子宴吗?虽说仍然是饺子,不过形、色、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材料的选用、制作工艺,到组合方式、吃的方法,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的情趣。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一跃而成为招待佳宾的高档宴席上的主角。”
4.讲解与思考。教师谈话:“在汉朝,不仅饺子、面条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而且由于小麦的普遍种植,还出现了以小麦为原料的食物―――饼。饼是‘并’的意思,因为以水和面,好像将两者并起来。火烧而食者,为烧饼;蒸笼而食者为蒸饼,即馒头。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始于汉朝。你们知道这么多种面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吗?农业、水利、农具、技术的发展给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丰富了。”
  酿酒业:汉朝的统一,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为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
手工业: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汉朝丝织技术和纺织机械都领先于世界。从现已出土的汉朝的丝绸看,有的像天上的云霞般灿烂,有的像地上的鲜花般绚丽多彩。据说,汉武帝一年中征集天下的丝绸500万匹,可见丝织业的产量、质量都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教师可以以马踏飞燕为重点,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6页有关马踏飞燕的课文,然后向学生介绍: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朝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做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的骏马形象出现于汉朝的雕塑和工艺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5.教师总结:“汉朝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布置家庭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17:28:56 | 只看该作者
《从统一到鼎盛》教案
                                     ——唐朝盛世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交流对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提高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2.了解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感受和体会唐朝文化的发达。在某个方面加深对唐朝文化成就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就教科书出示的内容,搜集有关唐朝文化的资料。了解学生此前学过的或了解的有关内容,如语文课中学过的唐诗等知识。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有谁见过北京古城的照片或者图画?北京古城内的布局有何特点?北京古城是明清时期修建的,但你知道吗,它是仿照唐朝的都城长安城修建的。”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长安城结构图,并提问学生:“它与你知道的北京城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长安城的特点是什么?宫城和皇城各是什么地方?西市、东市各是什么地方?从中你看到长安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那里是海外中国人集中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由于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地位非常高,加上中国的使者和商人也出现在亚洲各国,所以外国人便将中国人统称为“唐人”,现在的西方人有的仍然称呼中国人为“唐人”,“唐人街”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也说明了唐朝的对外交往是很频繁的。)
  3.探究与思考。“你能通过教科书第40~41页所出示的资料,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吗?”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教科书所提供的资料,说明当时的唐朝都与哪些国家有来往;引导学生从图片和图表中寻找答案。例如,留着大胡子的阿拉伯使者、铜镜上的地中海风格的花纹、琵琶上的波斯风格图案、有胡服(少数民族服装)特点的唐装,以及“主要外国使团入唐次数一览表”等都是学生探究的资料。教师可出示世界政区图,引导学生查找与唐交往的各国的位置,并让学生在这些位置上做出标记(可用颜色鲜艳的红纸),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唐朝在当时世界中的显赫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广泛的交往给双方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4.阅读与思考。教师可通过示意图和“不怕艰辛的文化使者”等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教师提问学生:“读了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你怎样评价鉴真?”教师应注意从鉴真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传播世界上最先进的唐朝文化所做的贡献等方面加以引导。5.自由讨论:“关于文成公主,你们又知道多少呢?文成公主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唐朝不仅对外交流频繁,而且也注重与各少数民族进行友好往来和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6.教师小结。通过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及繁荣的情况,强调交流对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前几节课,我们分别从唐朝的政治、经济、国际交往等方面了解了唐朝的强盛,那么,唐朝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教科书第43~44页向我们展示了唐朝文化发展的一些情况,其中有人物、艺术、书法、诗歌等,请同学们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也可以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进行选择,并准备在下次课上向全班做介绍。”
  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巡视,并适当地进行启发。教师应提醒学生写出提纲。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需要在课后补充的内容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应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选择,或者由教师指定。(1)欣赏敦煌壁画。(2)欣赏颜真卿书法。(3)探究筒车:作为一种农业灌溉器械,它是怎样发挥灌溉作用的?教师可适当地补充资料,例如,用水力来推动,大大节省了人力与畜力,是古代少有的“自动化”机械。它能够把水提高到33米高的地面进行灌溉。如果将两部筒车相接,就可以把水提高到66米。这在古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而且它的结构又如此简单,对许多地高水低地区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个筒车的动力,既可以是人力或畜力,在具备较高流速与较大水量的地区也可以是水力。(4)赛诗会:学生可以做简单的道具、服饰,仿唐人吟诗。既可以小组先排演,然后向全班做表演;也可以个人参赛,比一比谁背的诗多;还可以通过配画的形式来展现。请学生自己定评比条件、评比规则。(5)阅读陆羽写的《茶经》,讨论饮茶的习惯和历史。(6)阅读“大度的娄师德”一文,并提问学生:“你欣赏娄师德吗?为什么?”
  3.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4.教师总结。对于唐朝在文化上多方面的灿烂成就做简要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4-12 11:11:1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5 22: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