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9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乘法》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乘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但都在千以内。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可能超越1000,因此本单元只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四方面内容,具体见下表。
口算
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
非整十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解决实际问题
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成五段编排。
第69~72页教学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第73~80页教学“倍”的概念,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第81~85页教学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86~90页教学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91~93页单元复习。
1?让同学在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自身解决问题感悟算法。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同学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教材充沛注意“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同学提供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建模、优化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算理,获得算法。
(1) 几十乘一位数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内容,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必需能口算几十乘一位数。第69页例题中3头大象运木材,每头运20根,用图画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并引起同学对乘法的回忆。在列出算式20×3以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同学都有自身的算法,或是把3个20连加得到60,或是从6堆直观判断一共运了60根,也会有同学通过2个十乘3得6个十来计算,或从2×3=6类推出20×3=60。教材预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说出一共运了60根,但会有相当多的同学并不清楚自身是怎样算的。所以,组织同学交流算法,一方面使同学仔细地想一想自身的算法,另一方面使全体同学都能理解后两种算法。因为后两种考虑对继续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影响很大。
同学从多种算法中选用比较好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试一试”20×8的积超越100,假如仍然进行同数连加或从一共几堆想一共几根会很麻烦,假如想2个十乘8或从2×8=16类推就很方便,这是教材为同学主动优化算法发明的一次机会。第71页“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了三组口算题,每组的上面一题是表内乘法,下面一题是相应的几十乘一位数。比较同组两题间的联系,从上面一题类推出下面一题的得数,是教材又一次引导同学优化自身的算法。
(2) 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教学也充沛利用直观情境图启发同学考虑,第70页例题特意把两只猴各有的14个桃分装在两个篮子里,其中一篮放10个,另一篮放4个,而且2个放10个桃的篮子上下对齐,放4个桃的篮子也同样摆放。这样,同学很容易看出两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也容易理出自身的思路。例题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是看图说得数、理思路。要舍得花时间让同学整理、表达自身的考虑: 先算2个10是20,再算2个4是8,然后把20和8合起来是28。教材重视整理、交流思路,为继续教学竖式计算做准备。第二步是建立竖式的模型。把考虑的步骤与过程用竖式的形式出现。这样,同学不只学到了笔算方法,而且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不是机械地接受竖式,而是有意义地建构。教师在这里的任务不是展示和讲解竖式,而是和同学一起建构竖式,明晰竖式中每一步的计算内容。第三步是简化、优化竖式,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这是在同学理解竖式的结构、计算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先算4乘2得8以后,再把10乘2得20的“2”写在十位上,既表示它是20,又同时完成了20加8得28这步计算,使竖式计算既快又方便。不能让同学误解为这又是一种竖式,要充沛体会是已有模型的进一步简化、优化。
(3) 第71页“试一试”让同学计算3×21,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在写竖式的时候,把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就能应用例题里习得的算理和算法。教材还告诉同学“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这是因为同学尚未认识乘法交换律,也不会计算3×21这样的竖式。让同学再乘一遍,再次体会乘的过程,初步学会竖式的写法、乘的顺序以和积的定位。
(4) 在能够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口算。本单元要求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每步乘都不需要进位的),教材让同学在能够笔算之后主动地口算。练习九第1题比一比、算一算三组题,每组的上面一题都是几十乘一位数,如30×2,只要想3个十乘2得6个十,是60。下面两道题都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如32×2,既要算30×2得60,也要算2×2得4,还要把60和4合成64。比出上面一题与下面两题的相同处与不同处,就很自然地从笔算过渡到口算。
(5) 教学进位的竖式计算,利用直观手段协助同学理解进位的原理和方法。第81页例题计算48×2,48个位上的8乘2得16,得数满十要向十位进1。教材考虑到同学在加法中有进位的经验,因此,鼓励他们先摆小棒算一算,把16根小棒里的10根捆成1捆,和40×2的8捆合起来是9捆,从中领会进位的原理。然后在竖式上处置进位问题,详细展开计算的步骤,突出16里的1个十正好和80的8个十对齐在十位上,显示了个位满十可以向十位进1。最后教学竖式的一般写法,进一步浓缩思维过程、连贯计算步骤,使竖式计算更便于操作。同学初学进位的乘法,经常会在进位时算错,教材示范了把个位向十位进的1记在十位上,既能体验进位,又能减少计算错误。另外,例题教学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想想做做”第1题发展到个位满二十向十位进2,第2题里还有个位满三十向十位进3,同学的进位能力在计算时逐步提高,最终形成概括的认识:个位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第86页例题48×3要连续进位,教材写出了个位上8乘3这一步计算,在积的个位上写出了4,还把进的2记在十位上,接下去的计算让同学完成。这样布置的意图有两点:一是鼓励同学联系已有的进位知识和经验,体会计算乘法时十位上满几十要向百位进几;二是鼓励同学主动解决新颖的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同学联系已有的计算经验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
《规范》指出要加强估算。不单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里应用广泛,还因为估算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与方法,能促进数学考虑、发展智力。本单元里的乘法估算与笔算进位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同时布置,并在练习和应用中逐步提升。
(1) 在能够笔算个位向十位进位的乘法后教学估算。第85页第7题是本单元的第一次估算,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以和积的个位向十位进位的方法。题目指出“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每个两位数的个位上都是8或9,同学很容易看出各个两位数分别最接近几十,这就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看成了几十乘一位数,通过口算就能得出原来乘法题的积大约是几十。教学这道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同学独立理解题意并主动计算,通过连线表达估算的结果;二是引导同学回顾估算的过程,突出估算的关键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初步形成估算技能。
(2) 在教学积的十位向百位进位前进行估算。第86页例题48×3的十位上4乘3得12个十,要向百位进1。在笔算前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同学能够把48看作50,从50×3=150得到积大约是150。通过估算,感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不都是两位数,还可能是三位数,从而明白例题在竖式里积的十位、百位上都画□的原因,并主动进行十位向百位的进位。笔算得到的积是144,与估算的结果150相互印证,说明笔算是正确的,估算是合理的。
第86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的两位数,有一个个位上是9,其他个位上都是1或2。这道题要体会怎样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由于还没有教学“四舍五入”的知识,所以只能凭两位数的意义和已有的数感,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如59在50和60之间,接近60;52也在50和60之间,但接近50。
(3) 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往往不需要精确的结果,只要利用估算就能便利地找到答案,这时的估算显得特别有价值。如第87页第5题,汽车的辆数69接近70,且比70小些,装配这些汽车用的车轮个数应该比70×4的积280少一些,所以有280个轮子够了。像这样解题,不需要计算69×4,显然估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战略,比笔算省力、省时。还有第89页第4、5题,第91页第4题等,能让同学体会日常生活确实经常应用乘法估算,是培养估算意识的好素材。
3?让同学经历逐步笼统的过程,建立“倍”的概念,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常用的数量关系,同学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和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倍”是比较笼统的数学概念,从形象到笼统,先摆学具看出“倍”,再计算求得“倍”,逐渐形成“倍”的概念,是符合同学认知规律的教学布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单元解决的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包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类。
(1) 以“几个几”为生长点,初步认识“倍”。
第73页例题教学“倍”的意义,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对应着蓝花摆黄花。花坛里有2朵蓝花,6朵黄花,把黄花像蓝花那样2朵2朵地摆,摆成3个2朵。2朵花圈一圈,黄花圈成3个圈,更清楚地凸现黄花有3个2朵。教材指出“黄花有3个2朵,黄花朵数是蓝花的3倍”,让同学联系“几个几”首次感知“倍”的含义。第二步对应看蓝花圈红花。由于蓝花是2朵,所以红花要2朵2朵地圈。通过圈看到红花有4个2朵,于是说红花朵数是蓝花的4倍。教材让同学圈一圈、填一填,再次从“几个几”得出“是几倍”,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第三步用除法计算红花朵数是蓝花的4倍,教材告诉同学“可以用除法计算”,还写出了算式8÷2=4。这一步教学要注意三点:一是联系上面圈的过程,理解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让同学明白把红花2朵2朵地圈,就是把红花2朵一份地平均分,所以求8朵里面有几个2朵用除法计算。二是具体解释算式8÷2=4的各局部的含义,“8”表示红花有8朵,“2”表示把红花2朵一份地平均分,“4”表示有这样的4份。从而理解这个算式的数量关系。三是告诉同学得数“4”的后面不要写“倍”,因为它不是单位名称。
第74~76页“想想做做”分四个层次布置,前两题加强对“倍”的理解,是第一个层次。第1题从图上看出红带子有5条绿带子那么长,把红带子的长说成绿带子的5倍。第2题根据第一行3根小棒,把第二行的小棒也3根3根地摆,先说出第二行小棒是几个3根,再说出第二行小棒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第二个层次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形象思维到笼统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第三个层次是第4、6、7、8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第四个层次是第9、10题,每道题里都给出三个条件,要解决两个或多个问题,解答每个问题都要选用有关的条件,从而体会问题与条件的相关性,发展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倍”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第77页的例题实际应用“倍”的概念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把“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转化成“柳树有3个5棵”是解题的关键。摆学具能协助同学进行考虑,在摆出5根小棒表示5棵杨树以后,要想一想表示柳树的小棒应该怎样摆。只有把表示柳树的小棒摆成3个5根,才是准确地表达了柳树棵数是杨树的3倍,才干看出柳树有3个5棵,从而激活乘法概念,用3×5或5×3计算柳树的棵数。
例题后的“想想做做”第1题仍然先摆学具,再列式计算。通过摆学具体会3个○的4倍、5个□的2倍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这样,解答第2~5题就能直接用乘法计算了。教学这些题,要让同学分析题目里关于倍的那个已知条件,把“是几倍”转化成“几个几”,对自身列出的算式作合理的解释。
(3) 利用题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练习十里布置了六个题组,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联系旧知识,协助同学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第1题寻找与数学问题相应的算式,体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几个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计算,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第3题里的两个问题都是书包价钱与文具盒价钱相比,前一个问题求40里面有几个8,后一问题求40比8多多少。初步体会两个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是几倍”来描述,还可以用“相差几”来描述。第4题分别求11的3倍是多少、11的5倍是多少,进一步体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5、6题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种问题综合在一起,都是最近教学的新知识。通过解题体会它们是不同的问题,因而数量关系和解法是不同的。第6题不只为两种问题选择算法,还要选择条件。第7题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两种问题综合,也要从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上体会它们的不同。教学上面的题组,一般分两步进行。先让同学独立考虑并解答,再引导同学对题组里的问题进行比较,在求同或求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改革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教学。
本单元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从过去的应用题到现在的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名称上的变化,也不只仅是出现方式的变化,更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变化。
(1) 首先是教学目标不同了。新课程把同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看作是他们进一步掌握和应用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渠道,看作是他们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学目标主要是这样三条:
① 培养同学从自身身边的客观环境中提取数学结构的能力。即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分析现象,用数学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和符号交流思想的意识和能力。
② 促进同学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体验数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开展合情推理的同时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战略,体会战略的多样性。从而发展数学考虑,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明性。
③ 使同学在解决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出现方式不同了。新课程认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要面向同学的实际生活,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到同学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素材和问题。
① 强调题材的实际性和趣味性。让同学解决的问题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是经历过的或能够接受的,是感兴趣并乐意研究的,是反映社会发展和先进科技的问题,同学从中体会生活里有大量需要用数学解决的问题。让同学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取材于自然、生物等学科,同学从中体会数学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实际的题材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有趣的题材能吸引同学去研究。
② 注重出现形式多样、活泼。实际生活里的问题不都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出来,更不会总是由他人提出并整理成应用题后再让同学解答。以生活原型出现能被同学接受,感觉到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以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出现实际问题,让同学多角度、多途径地收集、整理和利用信息,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同学的能力。
(3) 关键是改革教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单要算出问题的答案,还要让同学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发现问题,初步形成研究问题的思路,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战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应是教师展示预设的思路和算法,不应是同学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充沛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师生一起参与、平等对话、动态生成、反思体验的过程。在当前的教学中,有两个环节需要加强:
① 留出充沛的时间进入情境。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教材以实际情境出现问题,要引导同学观察情境、了解情境、熟悉情境,从中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用的教学资料。要让同学仔细地看,充沛地讲,把图画、对话、表格里的数学信息用自身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要指导同学把收集到的信息分一分、理一理,按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说准确。同学通过进入情境、收集和整理信息,不只能理解题意,还能联系已有的经验,设计解题步骤,找到解题方法。
第82页例题首次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这道题要从左往右顺次利用已知条件。图画出现了两只猴采桃的情境,假如顺次整理条件: 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小猴采了6个。同学就能看到大猴采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小猴采的个数已经知道。因此,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再算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教学这道例题,要让同学体会理解题意是十分重要的,初步学习顺着实际问题的表述,边整理条件边考虑,并照这样去解答“想想做做”里的问题。练习十一第8题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带出“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实际问题,协助同学理解“2倍多4个”里有“2倍”与“多4个”两个数量关系,要先求出排球个数的2倍是几个,再求比排球个数的2倍多4个是几个。同样,“几倍少几”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个数量关系的顺次组合。
第87页例题的特点是先利用右边的两个条件,算出吃了多少个桃。这是与上一道例题的不同处,也是解题思路的一次发展。先算什么?仍然通过整理已知条件、充沛理解题意才干想到。这道题让同学继续体会理解题意的重要,学习从已知条件考虑先算的数量。
另外,这两道例题都写出了答句。这就表示,从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起,对同学提出写答句的要求。
② 留出充沛的时间进行交流、反思、体验。同学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是在生活经验或直觉的支持下进行的。他们虽然把问题解决了,但是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缺乏有意识的体验。教材编写彻底解脱了“模仿例题、解答习题”的模式,通过一道例题带出一片两步计算的问题,从例题到习题有明显的变化和跨度。因此,同学在例题中的收获不能局限于这道(类)题怎样解答。要学习如何组合信息,实现已知向未知的推理;如何根据问题恰当利用条件,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过去应用题教学十分突出综合法思路和分析法思路,现在还要不要这些思路?怎样看待这些思路?
综合法、分析法思路是人们在长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并善于运用这些思路对分析问题非常有益。数学教学发展同学的数学考虑,也包括形成这些思路。但是,过去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教学,经常是教材和教师把思路摆出来,通过讲解、提问等手段“逼”着同学依照既定的思路走,在反复的机械训练中形成考虑模式。同学在形成思路的过程中十分被动,甚至是痛苦的。踏进思路的同学学会了解答应用题,获得了高分;未能踏进思路的同学则不会顺利解答。现在,要改变解题思路的教学。首先,形成思路的基础是同学已有的经验,不是在零起点上接受思路。其次,形成思路的方法是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其中的考虑提炼出思路。思路是在同学内部萌发和生成的,不是外界灌输的。第三,思路不是单一的,是灵活的,富有个性的。解决同一个问题应该允许同学间有不同的思路,要尊重、鼓励思路多样。第四,教学思路是让同学学会考虑,不是把哪些思路、各有什么特点作为知识讲授,也不必出现思路的名称。
现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是:进入情境收集、整理信息—同学凭已有经验独立解题—反思解题过程提炼思路。要把解题的步骤与方法作为对象,在再认识的过程中形成思路。如第82页例题,在解答以后可以让同学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这道题分几步解答的?先算了什么?为什么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是利用哪两个条件计算的?这样,同学就初步认识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体验了解题的思路,感受了第一步计算的重要。再如第87页例题,解答以后还可以讨论上面的那几个问题,让同学知道第一步计算有时利用题目的前两个条件,有时利用题目的后两个条件。又如第87页“试一试”,有的同学会说:第一天吃了9个,第二天吃了12个,就知道两天一共吃了21个。有的同学会说: 求还剩几个,先算吃了多少个。有的同学会说: 原来有42个,第一天吃了9个,还剩33个;第二天吃了12个,还剩21个。在交流中,体会了解题思路的多样性。总之,组织同学围绕刚才是怎样理解题意的、自身是怎样想的,进行交流、反思、评价,从而体会整理信息不是罗列条件和问题,还要发现条件之间的联系,研究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要从中再生出新的、有用的信息,就是教学期望的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分五段布置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69~7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九,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口算;
第二段,第73~8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十,教学倍的认识以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三段,第81~8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十一,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和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四段,第86~9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练习十二,教学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和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另外一些实际问题;
第五段,第91~93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引导同学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逻辑基础。同学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是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连加来计算,二是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为表内乘法。而后者实质上是改变计数单位进行的一种简单推理。如,计算20×3时,先把20看作2个十,因为2个一乘3得6个一,所以2个十乘3乘6个十,也就是60。教学时,可以先让同学独立计算,再通过交流引导同学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自身的算法,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引导同学利用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实质上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但是根据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不可能逻辑地从乘法分配律推演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解决这一教学矛盾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借助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同学在直观水平上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教学时,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引导同学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第一,出现实际问题,让同学根据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列出乘法算式。如,14×2。第二,鼓励同学想方法计算14×2的结果,并在同学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适时启发同学先算10×2,再算4×2,最后把两次算出的积相加。
第三,出现如右的竖式(1),引导同学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计算的过程。如,竖式中的“8”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竖式中的“20”又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竖式中的“28”是怎样算出来的?第四,介绍如右的竖式(2),通过讨论引导同学进一步理解计算过程并初步掌握算法。

3.通过竖式两种写法的比较,使同学理解并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的笔算方法是同学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难点。教学第81页的例题时,可以先让同学通过估算获得乘积的大致范围,或通过其他能够理解的方法获得计算结果。如,先算40×2=80,再算8×2=16,把80与16合起来是96。在此基础上,出现如右的两个竖式,引导同学观察、比较、考虑:2乘8得16,右边竖式中积的个位为什么只写了6?2乘40得8个十,右边竖式中积的十位为什么写9?9可以用几乘几再加几得到?从而使同学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第86页例题的教学过程与上述例题的教学类似,重点也可放在竖式的两种写法的比较上。
要启发同学考虑:3乘40得多少?120是多少个十?为什么计算结果中有14个十呢?14可以用几乘几再加几得到?


4.指导同学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倍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量关系之一。教材在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之后,集中布置倍的认识以和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样布置的意图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同学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含义的理解;二是让同学相对完整地掌握有关乘、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拓宽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接下来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教学时,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第一,通过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引出倍的含义。可以先让同学利用已有知识对给出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告诉同学: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除了可以求它们的差,还可以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由此,结合画图或实物演示介绍倍的含义。第二,根据倍的含义,引导同学认识到: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1份,看另一个数中有这样的几份,也就是把一个数按指定的每份数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第三,鼓励同学根据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并在交流中明确: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5.引导同学借助生活经验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战略。从本单元开始,教材将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已知信息的收集、选择、组合方面,在合理确定解题思路方面,在灵活解答解题战略方面对同学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同学的指导,以使同学更好地适应新的挑战。第一,要协助同学弄清问题情境中的事理,以对事理的准确掌握促进对数量关系的准确理解。第二,要启发同学用自身的方式表达收集的信息。第三,要多让同学说说从已有的信息中,还能想到些什么。第四,解答后要让同学适当解释每一步运算的实际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57: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经历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充沛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可以从已知条件或问题动身分析数量关系,会分步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使同学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推理能力。
3. 使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好吗?
课件出示小猴摘桃的情境。小猴乐乐说:“我一共摘了42个桃。”小猴飞飞说:“我也摘了42个桃。”同时出示乐乐家和飞飞家的情境,乐乐说:“我吃了3天,每天吃9个。”飞飞说:“我第一天吃了9个,第二天吃了12个。”
提问:看了刚才的动画片,你知道了什么?(乐乐摘了42个桃,吃了3天,每天吃9个;飞飞摘了42个桃,第一天吃了9个,第二天吃了12个。)
再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乐乐还剩多少个桃?飞飞还剩多少个桃?……)
谈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评析:创设同学喜欢的小猴乐乐和飞飞摘桃、吃桃的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同学自主探索的愿望。让同学在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处置、加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既能使同学体会到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使同学初步感受两个实际问题的联系,为进一步探索解题方法作必要的准备。]
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小猴乐乐摘桃、吃桃的情境。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怎样求小猴乐乐还剩多少个桃呢?请小朋友在下面试一试,并在小组里交流自身的想法。
同学中可能出现的解法有:(1) 42-9-9-9=15(个);(2) 9×3=27(个),42-27=15(个)。
反馈:你是怎样列式的?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假如出现第一种解法,则先交流这一解法,明确“因为每天吃9个,吃了3天,所以要从42里连续减去3个9”。再交流第二种解法,明确“要求还剩多少个,要先算3天一共吃了多少个”。最后让同学比较两种算法,明确“从42里连续减去3个9,也就是先算3个9是多少”。假如同学中没有出现第一种解法,则直接交流第二种解法。
[评析:放手让同学利用生活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同学通过比较和交流,和时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考虑,有利于同学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 教学“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通过自身的努力知道了小猴乐乐还剩——15个桃。(出示小猴飞飞摘桃、吃桃的情境)你能求出小猴飞飞还剩多少个桃吗?先独立解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独立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
同学中可能出现两种解法:(1) 42-9=33(个),33-12=21(个);(2) 9+12=21(个),42-21=21(个)。
反馈时,着重引导同学交流每一种解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通过比较理解每种解法的考虑过程,体会解题方法的合理性。
[评析:引导同学主动运用例题中获得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有利于实现解题方法的迁移。让同学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有利于同学体会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感受综合和分析思路,发展解决问题的战略。]
3. 比较。
谈话:请小朋友比较一下,例题和“试一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求还剩多少个桃,都要用两步计算解答。例题中3天吃桃的个数同样多,可以先用乘法算出吃了多少个,“试一试”中2天吃的个数不同,不能用乘法算出2天吃了多少个,可以先算吃了一天后还剩多少个,也可以先算两天一共吃了多少个。)
[评析:通过比较和交流,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梳理,协助同学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战略。]
三、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谈话:你会列式解答吗?
同学独立完成后,说说自身是怎样想的。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同学独立解答后,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同学理解两种解法)。
提问:假如给你100元,让你去这个商店买上衣或裤子。你想买些什么?能提出一个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吗?
同学提出问题,并选择一两个问题解答。
[评析: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为同学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既有利于同学更好地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又有利于调动同学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同学独立解答后组织反馈。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你能说一说每张表格所表示的意思吗?
要求同学独立解答,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同学说一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 总结反思,积淀经验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9 03: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