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 | | | 1.教师出示一张纸,提问:“谁有办法把这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研究,进行尝试。 3.学生展示自己组尝试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画变成立体的画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学习这种有趣的画。 出示课题。 | 通过尝试发现,初步了解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 | 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 提问: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看出来用了哪些方法吗? 2.探究方法: (1)学生继续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材料,研究纸立体的制作方法。 (2)学生探究后交流汇报。 (3)教师总结纸立体的制作方法: 通过卷、压、折、剪、粘、挖、穿插等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画面。 | 通过欣赏、讨论、交流,不但学习方法,同时还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 | 1.请几名学生上前为大家演示几种纸立体的制作方法,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 2.请学生思考:除了纸之外,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制作立体画面? 3.教师出示用彩泥制作的浮雕作品,提问:这个彩泥作品和以往的彩泥作品有什么不同?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全立体的雕塑作品叫圆雕,只有一部分雕塑形象凸显于平面之上的,把这种表现形式称作为浮雕。 | 通过学生、教师演示方法,直观地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难点。 | | 1.出示浮雕的作品请学生欣赏,说说给你的感受,思考浮雕有什么特点? 2.结合浮雕作品,请学生说说浮雕怎样制作?师生共同总结出浮雕的制作方法。 | 通过欣赏作品,说自己的想法,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 | 1.作业要求: (1)用纸或彩泥等材料,制作出一幅立体画面。 (2)发挥材料的特点,使作品更有创意。 2.教师巡视指导。 | | |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1.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及制作方法。 2.给同学作品提些建议。 | | | 出示其它材料制作的立体画面作品,如纽扣、图钉、锡箔纸等等,让学生回去后可以尝试来制作。 | |
小资料: 浮雕是雕刻的一种,雕刻者在一块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的平面。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 浮雕为图像造型浮突于石料表面(与沉雕正好相反),是半立体型雕刻品。根据图像造型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高浮雕则是多层次造像,内容较为繁复。浮雕的雕刻技艺和表现体裁与圆雕基本相同。古今很多大型纪念性建筑物和高档府第、民宅都附有此类装饰,其主要作品是壁堵、花窗和龙柱(早期)及柱础等。 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地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 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圆雕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相比之下,浮雕虽然更多地受制于一种依存关系,即对“平面”或“墙面”的依赖,但其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仍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而且,其审美特性在现代艺术革命的促进下,也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对固定“墙面”的依赖性和适应性,在现代浮雕上已不再象古典浮雕那样显得那么地强烈、拘谨和不可动摇。对现代浮雕而言,作为载体或环境的“墙面”是自由的、可选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