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2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用竖式计算。13×2 2×21 4×22 32×3
2、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下面4道题。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考虑之一
曾有人认为,在课程改革后,课堂一开始都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直接学习新知,不必再进行新课前的复习准备。
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实际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同学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但是不要人为的设置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
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再现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相加、几个十是多少以和两位数加法和一位数乘法笔算等相关旧知,唤醒并激活同学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考虑之二——
在学习例1 ——20×3时,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多样化的算法:
(1)20+20+20=60
(2)3个2堆是6堆,6堆是60。
(3)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4)2×3=6,所以20×3=60。
(5)……
在教学中,同学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同学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看到有6堆,就是6个10是60。
二是“先不看20的0,算2×3=6,在6后面写0,就是60。”
教学时,我重点抓住第二种算法,让同学说出道理,并和实物图对应起来,使同学初步理解这种算法的原理。
紧接着,让同学对比练习:
4×3= 7×8= 5×6= 9×2=
40×3= 70×8= 50×6= 90×2=
练习之后让同学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一个环节——编题:同桌同学仿照刚才的口算题,一人先编上面一道,另一人对应编下面一道,然后交换。
我感觉,以上的教学,外表上看好象没有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面对的是同学真实的学习状态,适时引导同学在观察比较和模仿编题中理解和掌握优化的口算方法。
感觉缺乏的是,这个例题的教学时间好象用得太多了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