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余数的除法》这局部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局部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局部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学好。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教学中我充沛利用学具让同学先动手摆,让同学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局部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主要引导同学动手操作,协助同学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让同学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形成认知抵触,发生学习需要。让同学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给几个人?同学边操作边完成表格,然后让同学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的,一种是有剩余的。这时同学就发生了认知抵触,萌发学习需要,需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教学活动水到渠成,教师顺势揭示课题。
接着引导同学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还剩1根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同学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然后让同学“试一试”,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逐步完善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最后是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 “想想做做”时,让同学借助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比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假如没有正好全局部完,也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
同学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笼统,便于同学掌握。能为同学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同学面对数学问题,用自身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妙。虽然在摆的过程中,同学交流中,课堂有点乱,但同学自身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当平均分有剩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那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而剩余的局部就是余数,凸显了有余数除法的的概念与意义,让同学在实际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同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同学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考虑的过程。我觉得设计的这几个环节比较好。
1、以刚刚参与的外出游玩的情境引入,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什么是余数。
2、在游玩人数的改变中,感受有余数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探究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练习中,熟练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验证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让同学懂得每个规律的形成,每次大胆的猜测都要经过不时的验证,培养同学严谨的探究知识的作风。
4、通过拓展练习,让同学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锻炼思维,让小朋友们觉得数学很有趣,很深奥,有很多秘密可以探寻,就象在果园,跳一跳能摘到很多果子,甚至是最好最难得的果子。因此,为了使同学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我还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同学观察、猜想、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同学在“做数学”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同学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竖式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布置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考虑空间,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同学能主动参与、独立考虑。
本节课我觉得节奏过快、内容过多,没有给同学巩固与消化的空间,从而感觉整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学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以落实,只是很肤浅地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上认识了竖式计算。我想在今后的公开课教案中,如何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将是我最值得考虑和改进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在开始我采用设疑方式引入新课,这样对同学来说既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在复习旧知时,虽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但往往会流于形式,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大,应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导入。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预设的过程,同学能体会到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步一步认识余数,但同学还是每一步都让老师牵着走,同学没有自已的思维,因此,我要在这步中,让同学多讨论、多考虑,起到小组活动的效果。从而让同学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同学心中悟出始知深,同学才干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得出新的学习的方法,使其学得轻松,愉快,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同学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重点,同学在计算过程中,马上得出其结论,但对于大局部同学来说,只是借助了他人的理解死记硬背结论,而没有让同学理解,所以我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多体验,多动手进行计算,从而自身得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倡议同学有效地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同学学习过程所要学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体验不只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抓住同学的思维,让其多动脑,多动手,让同学真正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同学学得轻松。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切入教学,以同学熟悉的一个小组4人,一个小组6人,怎样就让两个组的人数一样多了?又添了一个小组这个组是8人,怎样就又让他们三个组的人数一样多了?通过同学的动手操作引导同学进入情景,让同学自然地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后反复考虑之后,觉得假如我把4人、6人、8人出示图片,让同学动手移一移体会移多补少的思想。从而从形象思维过度到笼统思维。让同学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之后激起小朋友学习的欲望,让小朋友们发生一种轻松愉悦之感。接着自学课本42页,自学提纲是:1、从横向实物统计图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2、你是怎样求它们的平均数的?同学先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小朋友们的思维角度,较浅显地使小朋友们步入重难点地学习中。同学汇报时,同学的两个为什么?(①把这些数加起来是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要除以4?)通过评价同学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对话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时教师给予引导,得出: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实际性,联系了生活实际,使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填空
1、甲数是108,乙数是189,丙数是104,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2、小云上学用了35分钟,回家用了31分钟,他往返的平均时间是( )分钟。
3、小芳的体重是36千克,小兰比小芳重4千克,她们两人的平均体重是(   )千克。
二、 判断正误,错的说明理由
(1)某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是38岁,
那么每一位老师的年龄一定是38岁。( )
(2)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小红同学不可能捐4元。( )
(3)游泳馆,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一定不会有危险。
三、列式计算
1、张明有48元,李亮有52元,假如要使他们的钱数一样多,李亮应给张明多少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1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