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习目标在体验中生成。生本教学这局部知识的目标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围绕这一目标我们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怎样才算是建立“克和千克的重观念”?如何实现让同学了解“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的教学目标?二是想“同学在经历操作时会得到怎样的感受?”, “同学体验中得到的知识与在传授中学到的知识有什么区别?”,显然,只有让同学在充沛的体验和感知中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感受,正如俗语所说“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过,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因此最终落脚点是“体验”,让同学在充沛的体验中,在大量的操作中,通过估一估,称一称,再掂一掂建立起初步的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二、学习内容在体验中完善。生本理念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 。同学在课前的调查中很自然的要看到千克和克的英文表示“kg和g”和斤。对此局部同学已经有了初步感性经验,因此教学中对“kg、g”,老师没有避而不谈,而是顺应了同学自然的认知需求,和时增加了这局部知识的教学,并努力利用同学的经验促进新知的学习,做到了为同学的学习而教。从而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同学的充沛体验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克与千克课后反思(李银凤)
学情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用眼睛观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觉来感知。
课后反思:
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时,我选择了课前调查法,让同学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调查,同学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抓住了数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切入点,让同学更有兴趣,更有效地学习后面的新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同学最能理解的是自身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同学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我主要立足于让同学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在注重同学探究体验的同时,我也兼顾适宜的知识传授,正确地处置好知识传授与探究体验的关系。
3.如在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时,我注重的是同学的探究体验。让同学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一个回形针的质量,充沛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50克、100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笼统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同学将自身带来的实物掂一掂、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称一称系列活动,同学通过这些操作,同学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同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教学千克和克的字母,教学弹簧秤的刻度时,我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在一堂课中教师能正确地掌握好知识传授与探究体验的度,使同学更加学得开心,学得自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7:11:00 | 只看该作者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出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明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同学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中,我先让同学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会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同学学后面的学习建立了充分的信心。
二、为同学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保守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同学的操作与思维,同学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给同学提供了充沛的“做数学”的机会,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同学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沛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同学通过大量的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盘秤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小朋友们自身体验到的,并形成为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同学体验的自由空间
同学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假如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同学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同学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在同学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缺乏1千克重的物品后,我又引导他们分小组称了称超越1千克重的物品。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同学体验的空间。
在本节课中,由于大量的活动,课堂秩序不够井然。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兴趣很高,经常在老师还没有说完活动规则时就急不可待地行动起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让同学理解1000克=1千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训练中应该更扎实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注重同学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小朋友细心倾听的良好习惯。不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完成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8 17: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