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心创设快乐游戏谈区域学习游戏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2: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心创设快乐游戏谈区域学习游戏的几点体会
  文章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以轻松、自由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了幼儿亲自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探索学习方法,无拘无束的游戏; 还能够充分地激发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动手愿望。他们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开心、愉悦的快乐情绪。

  关键词:游戏氛围、生活化、多层次、图标

  正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以轻松、自由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了幼儿亲自选择材料与体验活动过程的多种需要。是集体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开放、自由的活动。因此,深深地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的喜爱,特别是我们小班的孩子尤其喜欢。在这里,他们不仅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自由地探索学习方法,无拘无束的游戏; 还能够充分地激发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动手愿望。他们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又体验到了开心、愉悦的快乐情绪。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小班区域活动创设组织的一些初浅想法:
  一、打造温馨、自由的游戏氛围。
  小班幼儿刚刚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陌生的教室、老师、小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不安全感,他们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唯有游戏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给他们快乐,帮着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
  何为温馨!就是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轻松、安全的游戏环境。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布置上温馨的窗帘,醒目的标记,小桌子上贴着图案卡通、色彩鲜艳的广告纸,为“娃娃”做一床漂亮的小被子,再铺上软软的地垫,放上温暖的抱枕••••••孩子们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玩着有趣的游戏,身心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情绪上也得到了满足。又如,在“建筑工地”的活动中,在四周的墙上布置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再为幼儿再铺上软软的地垫,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游戏。在“糖果工坊”的游戏中,我们在墙上悬挂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糖果,还做了一个醒目的标记牌,孩子们置身于该区域之中时总是那么的兴奋。
  何为自由!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为幼儿在游戏中设置的场地、投放的材料,要给幼儿留出一定的自由支配的空间,要便于幼儿取放。孩子想玩何种区域,教师就要尽可能的满足他们。所以,在我班的区域游戏中,我们是让幼儿通过插照片的形式,自由的选择区域。而且,各个区域的材料都是敞开式的,便于幼儿取放。孩子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自由的进行游戏,真正体现了《纲要》的精神:让幼儿自主的学习 。
  二、创设生活化的区域游戏。
  《纲要》中指出: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于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误区:小班幼儿正处于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所以太难的、交往较多的游戏他们也不会玩,所以就玩玩积木、看看书、画画画就行了。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年龄小,但父母的早期教育,电视、广播、电脑的视听刺激,让他们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都懂。更何况,小班幼儿已经开始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逐步向结伴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单纯的独立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他们需要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更加有助于拓展他们经验和视野的游戏产生。因此,本学期,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生活化游戏活动。
  娃娃家:娃娃家的游戏可以说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它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扮演“爸爸妈妈”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同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了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生活区:这一区域从字面上看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里,任何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他们上幼儿园以后不会自己小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生活自理能力非常欠缺。所以我们设置这一区域,并投放了穿线板、扣纽扣、卷袜子、小衣服等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糖果工坊: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吃糖果,而且现在的超市里能见到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糖果、棒糖,多变的造型,鲜艳的颜色,可口的味道,深深的吸引着每个孩子的眼球,他们总是互相谈论着妈妈给他(她)买了喜洋洋形状的、小狗形状的、叮当猫形状的、草莓味的、巧克力味的棒糖和糖果。所以,我们班也开设了一个专门买糖果的区域,还为它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糖果工坊”。在糖果工坊里,孩子们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糖果,在买卖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交流。玩糖果工坊的小朋友还能自己学习制作糖果,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这些源于生活的区域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三、巧妙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也不同。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要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活动材料是关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2:54:38 | 只看该作者

  如在“娃娃家”的活动中,我们一开始准备了餐具、食物、家用电器等成品材料,让幼儿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奶瓶,让幼儿模仿妈妈的样子给小宝宝喂奶喝。现在我们又投放了彩泥,鼓励幼儿自己制作小元宵。
  又如在“建构”活动中,开学时,我们为幼儿投放了大小各异的纸盒,让幼儿学习垒高、平铺的技能,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对垒纸盒渐渐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又投放了大小、高矮、粗细不同的罐子,让幼儿先将罐子分类,然后再进行垒高。在垒高的同时,孩子们还学会了分类。
  在“小画室”和“巧巧手”的活动中,我们通常会根据幼儿的能力层级,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做点心(剪纸),能力最强的幼儿沿线剪饼干;能力中等的幼儿剪弯弯曲曲的面条;能力较差的幼儿剪只面条。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促进了不同层次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在“糖果工坊”的活动中,我们先为幼儿提供了已经做好的棒棒糖,幼儿学习如何买卖。后来,我们又投放了糖纸和搓好的纸球,幼儿学习拧糖纸,自制糖果;当幼儿熟练掌握拧糖纸的方法之后,我们就会让幼儿自己学习用面纸搓成团,然后再用糖纸包装起来。从而完整的掌握糖果的制作方法。
  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活动材料,促进了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四、利用图标的互动,接受和理解游戏规则。
  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规则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活动区规则就是我们小班老师最苦恼的问题。像以下这样的情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强调一些规则:“小朋友,你们要把材料放放整齐……”。但是活动起来,往往无济于事,这儿扔一个,那儿丢一个,材料总是弄得到处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这些类似的情况,都要花去几乎三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的时间,于是,我们常常埋怨: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淡薄,总是玩不起来。”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理解规则的能力,还是另有原因呢?经分析和研究,小班的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而是比较青睐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所以我尝试用标记图为媒介,让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站出来和孩子们说话,让他们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以愉快自主的方式,比较轻松地接受和理解规则。
  (1)巧用图表,了解进区活动规则。
  标记图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进区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图的启发,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区,还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小班的幼儿进入各个活动区,也要受到相应人数限制,一般,一个区角以4—5人为宜。与以前老师一味地抽象说教:“某某区最多只能进5人。”或采用生硬的“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图来融合进区规则,实际效果也好多了。比如:益智区,只能进5个人,我们就在半开放性的栅栏上贴上5棵树,让小树告诉孩子们:1棵小树只能停1只小鸟,这儿最多只能容纳5只小鸟。迟来的小鸟看到这儿没有小树可停了,他们也不再进入,而是选择到其他区角去寻找小树了;又如:在娃娃家,爸爸、妈妈、孩子都是在地毯上活动的,我们在4棵小树的下面,用即时贴粘上4对小脚印,孩子们会受小脚印的启发:进入这个区角是要脱鞋子的,还要把自己的小鞋子一一对应,放在小脚印里。另外,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域,特别是显眼的地方,分别粘贴上能表现该区活动内容的标记图,比如:穿门帘区粘上挂有彩色门帘的蘑菇房;图书区粘上XX小朋友一家特大的全家福照片,一看到这些色彩鲜艳、含义明确的图示标记,孩子们心里就会思考:“噢,这儿是玩什么的?我要不要进去玩呢 ?”这样他们不仅体验了自主选择区域的感受,而且也调整了其他幼儿的重复选择,确保了区域活动的有序性。
  (2)巧用图表,知道收放材料的规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收放材料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小班孩子,需要重点掌握的规则之一,就是能将材料自主、有序地取放于原位。但由于区角里面提供的材料都比较多,这么多材料需要分类分层摆放,但小班幼儿往往无法记住这么多种类材料的摆放位置和顺序,我们也尝试用标记图来帮助他们辨别、掌握这种规则。比如:穿门帘区内就有竹节、竹片、竹篾、竹丝等6种竹材料,我们在小橱架上分3层贴上竹节、竹片、竹丝、竹篾等6种不同图案的标记图,这样一样,孩子们就很容易给6种竹材料分类,还很乐意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呢,另外,像其他区角活动的工具或材料,如美工区的剪刀,我们也在竹筒上分别贴上出不同的颜色的剪刀图案,孩子们在非常方便整理小剪刀的同时,又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练习了对应和分类,像这些有趣的标记会使孩子觉得充满了取放过程充满了趣味及挑战性,同时,对使用区域空间和活动材料起到了提示、指引、规范的作用。
  (3)巧用图表,掌握游戏操作的规则。
  生动、形象的操作规则图示,既能够引起小班幼儿的丰富联想,激活他们的思考,又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在幼儿视线可及的范围内,贴上生动形象的操作提示图示,比如在厨师区,我们在墙裙处设计了四幅操作顺序图片:挂进区卡――戴帽子――自由取放橡皮泥――把东西整理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厨师们往往会作出相应的行为调整,有的小朋友进入厨师区,忘记了戴厨师帽,但只要他一看到标记图,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对,马上去摘下一顶厨师帽戴在小脑袋上……久而久之,标记图便与幼儿的行为建立了联系。同时,对于一些教师比较难以顾全的材料,比如:剪刀,我们就在醒目的位置贴上含义鲜明的图示――小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剪刀,以此来暗示孩子们,使用剪刀时,要小心一些,避免它戳到同伴或自己。有时候,有些区角需要营造一些特殊的气氛,以满足幼儿的特殊需要。比如:张贴一些“我再来一次”,“你有困难我来帮”等情感内容的图示,吸引孩子们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这样,使得标记图的隐性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另外,当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新的操作方法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将自己认可并更新的规则,通过自己的画张贴出来 ,并介绍给同伴,其效果更是非同一般。
  通过反复的尝试,我体验到:小班区角活动要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确实离不开富有童趣,含义明确的标记图,标记图就是小班区角活动规则最有力的切入点。孩子们通过标记图得到提醒,获得帮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使得活动更加有序,每个人都能在活动区里安静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我们老师获益了,把自己的精力解放出来,为观察幼儿,提供深入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想伴随着小班幼儿年龄的增长,思维的特点会有新的变化,标记图的设计也会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渐进过程,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大班的标记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总之,在实践中,我学会了用幼儿的心去创设区域,用幼儿的经验去提供材料,用幼儿的特点去理解规则规化,从而创设真正孩子们喜欢的、精彩的游戏。正如题目所说“精心创设,精彩游戏”,希望精彩的区域游戏能让幼儿更加愉快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让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最为精彩的一道风景线。

羊尖中心幼儿园 张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6: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