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5-5-19 21:34:14
|
只看该作者
《灾难深重的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 回想中国古代灿烂的历史和先进的文化,体会中国为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2. 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以警世世人,激发国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热情。
3. 了解中国近代之所以受欺压的症结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近代之所以受欺压的症结所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学生列举有关的项目)但是,当西方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清政府依然闭关锁国,中国的发开始变慢,由此陷入了灾难深重的境地,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成了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梦想。那么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呢?
二、鸦片侵蚀中国
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的汁熬制而成的,具有催眠和止痛作用。明代以来一直作为药物少量进口。17世纪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长时间吸食就会面黄肌瘦,浑身无力,甚至成为‘废人’。由于鸦片很贵,上瘾者常常倾家荡产。
讨论:现在提倡远离毒品,洁身自好,你对这个提倡的认识是什么?
1. 英国人首先利用鸦片挑起中英鸦片战争,缘由如下:
(1) 鸦片输入严重的影响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到1835年,中国已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阶层包括达官贵人、一般士兵、城镇市民、农民、苦力中都有烟民。造成的危害如下;
财富的大量流失;士兵没有战斗力、田地荒芜……自上而下,社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2) 鸦片严重危害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洋人一方面大发鸦片财,一方面又看不起这种烟民行径,于是以偏概全的叫我们中国人叫‘东亚病夫’。这是一个使多少代中国人感到耻辱的称呼啊!当时的有识之士和老百姓深恶痛绝。纷纷展开抵制鸦片的斗争,林则徐虎门硝烟就是典型的代表。
(3)虎门硝烟的经过
湖广总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输入的利害,要求禁烟。
林则徐受朝廷之命到广州禁烟,迫使以英商为主的鸦片商人陆续交出鸦片200多万斤,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观看有关虎门硝烟的电视视频,感受大快人心的时刻)
文章当中林则徐禁烟决心的话语和学生们讨论一下。
2. 经过鸦片战争的经过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回伦敦,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战争期间,许许多多的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壮烈殉国。查阅资料,谈谈几位爱国将领的事迹:(关天培、郑廷贞……)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具体规定见课本27页。
分析条约的若干条款,讨论为什么它是不平等的?中国失去了什么?
三、圆明园的倾诉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的利益已经取得,但他们还是贪得无厌,于是联合法国于186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 当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并下令官兵自由抢劫三天。当月18日,防火烧掉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参看课本29页的资料,和学生们讨论,怒斥侵略者的丑恶嘴脸。阅读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分析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连外国的报纸都揭露侵略者的罪行,连外国作家都谴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可见全世界反对侵略、反对压迫的呼声是多么的强烈。
3. 现在在法国的拍卖行正在进行中国圆明园大水法的铜兽头的拍卖活动,这就是那时外国侵略者从中国掠夺去的,中国正力图追回这两件国宝,但困难很大。可见,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礼义廉耻可言,拿着偷来的东西公开叫卖,这是可笑之极。
4.观看《火烧圆明园》,体会那悲壮的场面,一起痛斥侵略者的罪行,一起痛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面对这里的断壁残垣,追忆历史那悲壮的一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感到的不应该只有屈辱与愤怒,更感到一种历史的责任。我一定刻苦学习,奋发立志,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为使中国民族的伟大文明在世界上重放异彩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中国……签订了大量的卖国条约,是中国完全的陷入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用来统治中国的工具,人民受到了双重压迫。不光这样帝国主义还是不满足,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 阅读30页的图表,了解中国的现状,看看有哪些侵略者是瓜分中国的罪魁祸首。看看
《时局图》各种野兽各代表什么?这说明中国人民怎样的心理?
2. 阅读31页的文章,同学们展开广泛的讨论,看看造成这样的尴尬形式的原因。
回答问题:中国的上海,为什么外国人不让进园子?
“ 华人与狗不得进入”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的等维护中国人尊严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屈辱历史已经过去,中华民族是宽容大度的民族,对历史的遗留的问题也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去处理,但总有一些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他们的伪装终究不能暴露在明媚的阳关之下。向学生们讲讲参拜靖国神社之事,给孩子们说说原委。让学生们知道邪恶终究不能战胜正义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