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8:0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准备:
远古时代的生活与学生相距较远,课前布置学生充分收集资料,把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爱学、乐学,能运用查找资料,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探究,了解有关古代人的生活智慧与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是:收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
“一个好的老师会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   (2)讨论    (3)练习    (4)汇报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本课共有四个子话题,分别为走进远古时代、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古人的歌谣、中华食文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采取课件《女娲造人》和《人类进化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因为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太远,以神话故事引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一部分:走进远古时代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展示资料( 出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图片)
探讨:
1.我们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考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
2.我们的祖先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都克服过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吧。(出示北京人生活的图片)
3.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呢?
【设计意图:】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借助课件影像、图片展示来走近远古时代的生活,从而更好的体会其中的漫长与艰辛。
第二部分: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这部分首先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吃熟食的故事,了解从吃生食----吃熟食。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运用怎么“火”。以火的产生过程和作用。然后出示炎帝图,介绍书中神农氏的传说,人类有了种植和养殖,教材粟和稻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介绍粟和稻以及早期农具。出示机械犁、牛拉犁、人拉犁、刀耕水种,重点介绍刀耕火种。最后了解我国三大农作物资料。(出示水稻、小麦、玉米图片) 速读一下小资料,你有什么感想?(了解中国种植成就)
填空练习是对这部分重点知识的检验,采取学中练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从从吃生食到吃熟食,从穴居、洞居到现今;并且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在讨论中增强民族自豪感。练习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
第三部分:古人的歌谣
这部分农谚和二十四节气歌两个教学内容。农谚采取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哪些农谚进行介绍学习。二十四节气歌首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短片:《节气歌》然后课件出示节气图,学生观察、教师指导明确节气的意思,了解不同节气名称和特殊节气“清明”,并且介绍部分节气的含义然后速记节气名称,利用课件进行猜节气的练习。
思考: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这部分以短片和猜节气、讨论为主,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第四部分:中华食文化
中华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并不是一节课就能阐述全面的,为此我采取重点介绍教材中我国的饮食特点和饮食中的故事以及中西饮食比较这三个内容。教学中利用图片、课件,以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部分知识。
这部分设计了和全篇内容有关的填空和判断题,以便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从古至今,人们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饮血茹毛到今天的品尝美味,吃再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饮食文化。通过中西方饮食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更加体会到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总结延伸
这部分采取学生谈收获和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达到情感教育的升华。
布置预习要求:查找和穿住有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汇报更加深了本课的印象。通过了解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最后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留了“搜集古时候穿住有关资料”的实践作业,对于下节课教学有较大帮助。
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这样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很好地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附板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
饮 血 茹 毛
开 吃 熟 食
种 植 养 殖
饮 食 文 化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从走近远古时代到中外饮食的比较,内容很多,跨度很大。不足的是可能出现教学时间超时。教学中在课堂上引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以,孩子们学起来时特别有兴致。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8:03:42 | 只看该作者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分配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中华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5.小结: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2.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08:04:06 | 只看该作者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
教材分析:
《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主要由生活中的“吃”切入、火联和拓展到农业生产以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这三个方面。
学情分析:
重在了解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看今天话明天想明天,看中国想世界,不要就史实谈史实,让学生陷在对历史史实的求索中。而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看到发展,看到人在其中的作用,学会比较与联系地看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
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
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有条件的同学大家回去点击浏览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华食文化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5.小结: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6 00: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