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子相良》教学设计
【教学简说】
考虑到同学经过将近三年的文言学习,应该具备一定文言常识和自我解读文言的能力,配合中考中必定会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我把《惠子相梁》这样的故事采取以同学自学为主,教师在旁适当指导的方式解决文本上的语言关和寓言寓意关以和人物形象特点,主要是想通过此课文重点讲解庄子哲学思想和其来源和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有着与庄子类似思想(或者说传承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历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联系性,拓宽阅读视野,增加我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也方便初三文言文复习的统一性,为以后初三文言总复习在零散的六册课本中找一条线进行串联讲解准备起来。让同学先有这样一个意识,学会融会贯通,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1、提前安排预习作业:借助参考资料,收集阅读关于庄子的生平和其哲学思想。
2、请同学朗读,请同学正字正音,教师范读。
相 鹓鶵 夫 醴泉 鸱 吓
3、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醒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可以运用比较法,通过同学译文和规范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
⑴ 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⑶ 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⑷ 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⑸ (鸱)仰而视之
4、小组讨论:
⑴ 庄子讲的故事中,鹓鵮、鸱、腐肉分别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禄比作。
⑵ 庄子对惠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你说说看。
在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身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标明了自身的立场和志趣,又和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通过文本研讨庄子和惠子两人物形象(性格、品质)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不讲朋友情意,急功近利,不折手段,多疑……
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轻视功名利禄、机智幽默、善于借事说理……
5、课外拓展:(印发庄子生平故事和其哲学思想的资料)
结合庄子生平,说说庄子为何有此种处世倾向和志趣?
(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又应当怎样予以正确地评价?应当从庄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阶级出身和其思想渊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剖析。)
6、考虑:
从庄子的身上你是否在恍惚间好像想起其他古代文人的影子,他们是那么相似,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但是他们的风格和精神实质和庄子是如出一辙,只是表示形式各有千秋。
九年级下:
庄子(战国中期)《惠子相梁》:内心深处充溢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
八年级上下:
陶渊明(晋)《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自我写照。
八年级上:
陶弘景(南北朝)《答谢中书书》:移情山水,聊以自慰。
↓
八年级下:
柳宗元(唐)《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独失意、《江雪》“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的执着坚持。
八年级上:
刘禹锡(唐)《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八年级下:
范仲淹(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入世,坚韧不拔。
欧阳修(宋)《醉翁亭记》:“于民同乐”的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
周敦颐(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苏轼(宋)《记成天寺夜游》以闲情雅致来宽慰郁郁不得志。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挣扎。
↓
袁宏道(明)《满井游记》:脱离官场,脱笼之鹄般的欢呼雀跃。
↓
张岱(清)《湖心亭看雪》:午夜观雪景之痴人。
7、作业:根据所整理线索,复习所提到文人相应的文言文,进行比较,从文和人两方面寻找异同。
【课后体会】
中国多少古代文人都有积极入世之志,实现宏图伟业之心,却极少有入世平顺之势,到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的。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让心灵不间断地挣扎于出世和入世之间,最终都以各自的方式退居内心世界,自守知识份子的品质。或许也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誓言。有“移情山水,聊以自慰”苏轼、陶弘景、刘禹锡、袁宏道;有“与民同乐,尽力而为”的欧阳修;更有人走出官场,抛弃名利欲求,降低生存需求,隐居山林。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庄子编制草鞋来维持生计,当无欲无求时人才干真正地挺直腰杆吧,也大概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有人弯腰有人低头,或许也不能一味地探究人格品质的好坏吧,甚至只是克服不了那点欲求,意志力差了点。但有人同样弯腰同样低头,为的却是沧生,那就又是另一种人生境界了。当然也有让人肃然敬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是一种不为私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永不放弃。从古到今,政治与文学、为官与从文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无休止尴尬无奈却一直无法妥协的磁场。庄子的哲学思想传承在历代文人的精神文化之中,久久弥香,到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