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庄子〉故事两则》公开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了解《庄子》和庄子生平、思想。
  2、能力目标: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掌握比喻的深意。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3、德育目标:
    拓宽同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掌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别,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同学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设计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优秀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实际,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誉“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优秀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鸩鹑,你知道吗?鸩鹑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鸩鹑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鸩鹑,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原本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 惠子相梁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 非梧桐不止
   ⑷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 于是鸱得腐鼠
   ⑹ 鱼出游从容
   ⑺ 是鱼之乐也
    同学明确:
   ⑴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同:国都、京城。
   ⑶ 止:栖息。
   ⑷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⑸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⑹ 从容:清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⑺ 是:这。
四、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
   ⑴ 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⑵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示了他怎样的心境?
    同学考虑,明确:
   ⑴ 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身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标明了自身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别,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同学讨论明确: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身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研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发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假如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轻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抚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同学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效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其不意。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鄙。
    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深思良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惠子相良》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体会对比对表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庄子淡泊名利,崇尚生活情趣的人生态度。
【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性格。
【难点】
  比喻在表情达意作用。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城人。战国著名思想家,杰出文学家。
  2、一词多义:
    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动词吓唬)
    相
    惠子相梁(辅佐。做宰相,动词)
    欲代子相(辅助军主的人,相当于后世所说的“宰相”,名词。)
  3、古今异义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古意:国都。今天:国家)
    或惠子曰(或,古意:有人。今意:或者表选择的连词)
    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古意:两个词,在这时。今意: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庄子望见之(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5、特殊句子:
    搜于国中(状语后置语)
    过之,仰而视之曰(省略句,“仰而视频之”的是“鸱”)
  6、整体掌握:
   ⑴ 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与功名富贵着的嘴脸,表示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示在:其一,故事发展经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其二:人物形象成鲜明对照。
   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则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争辩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收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争辩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史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① 从故事自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②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③ 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认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⑶ 问题研讨:
    ① 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② 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
  8、课堂练习:
    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总结:本文通过写惠子相梁之后猜疑庄子取代自身而又被庄子言辞反击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禄的珍贵者,表示了庄子对功名利禄淡泊的态度.
【板书设计】
  一(1):庄子来梁看望惠子。
二(2~3):惠子极怕庄子取代他的宰相职位,于都城大力搜捕。
三(4):庄子机智﹑风趣地表达自身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惠子相良》教学设计
【教学简说】
  考虑到同学经过将近三年的文言学习,应该具备一定文言常识和自我解读文言的能力,配合中考中必定会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我把《惠子相梁》这样的故事采取以同学自学为主,教师在旁适当指导的方式解决文本上的语言关和寓言寓意关以和人物形象特点,主要是想通过此课文重点讲解庄子哲学思想和其来源和初中教材中出现的有着与庄子类似思想(或者说传承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历代文人墨客之间的联系性,拓宽阅读视野,增加我们对保守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也方便初三文言文复习的统一性,为以后初三文言总复习在零散的六册课本中找一条线进行串联讲解准备起来。让同学先有这样一个意识,学会融会贯通,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1、提前安排预习作业:借助参考资料,收集阅读关于庄子的生平和其哲学思想。
  2、请同学朗读,请同学正字正音,教师范读。
    相 鹓鶵 夫 醴泉 鸱 吓
  3、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醒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可以运用比较法,通过同学译文和规范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
   ⑴ 惠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⑶ 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⑷ 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⑸ (鸱)仰而视之
  4、小组讨论:
   ⑴ 庄子讲的故事中,鹓鵮、鸱、腐肉分别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禄比作。
   ⑵ 庄子对惠子讲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你说说看。
     在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身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标明了自身的立场和志趣,又和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好友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⑵ 通过文本研讨庄子和惠子两人物形象(性格、品质)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不讲朋友情意,急功近利,不折手段,多疑……
     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轻视功名利禄、机智幽默、善于借事说理……
  5、课外拓展:(印发庄子生平故事和其哲学思想的资料)
    结合庄子生平,说说庄子为何有此种处世倾向和志趣?
    (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索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哲学思想?又应当怎样予以正确地评价?应当从庄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政治倾向、生活态度、阶级出身和其思想渊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剖析。)
  6、考虑:
    从庄子的身上你是否在恍惚间好像想起其他古代文人的影子,他们是那么相似,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但是他们的风格和精神实质和庄子是如出一辙,只是表示形式各有千秋。
    九年级下:
    庄子(战国中期)《惠子相梁》:内心深处充溢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
     ↓
    八年级上下:
    陶渊明(晋)《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自我写照。
    八年级上:
    陶弘景(南北朝)《答谢中书书》:移情山水,聊以自慰。
     ↓
    八年级下:
    柳宗元(唐)《小石潭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独失意、《江雪》“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的执着坚持。
    八年级上:
    刘禹锡(唐)《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八年级下:
    范仲淹(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入世,坚韧不拔。
    欧阳修(宋)《醉翁亭记》:“于民同乐”的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
    周敦颐(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苏轼(宋)《记成天寺夜游》以闲情雅致来宽慰郁郁不得志。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挣扎。
     ↓
    袁宏道(明)《满井游记》:脱离官场,脱笼之鹄般的欢呼雀跃。
     ↓
    张岱(清)《湖心亭看雪》:午夜观雪景之痴人。
  7、作业:根据所整理线索,复习所提到文人相应的文言文,进行比较,从文和人两方面寻找异同。
【课后体会】
  中国多少古代文人都有积极入世之志,实现宏图伟业之心,却极少有入世平顺之势,到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的。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让心灵不间断地挣扎于出世和入世之间,最终都以各自的方式退居内心世界,自守知识份子的品质。或许也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誓言。有“移情山水,聊以自慰”苏轼、陶弘景、刘禹锡、袁宏道;有“与民同乐,尽力而为”的欧阳修;更有人走出官场,抛弃名利欲求,降低生存需求,隐居山林。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庄子编制草鞋来维持生计,当无欲无求时人才干真正地挺直腰杆吧,也大概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有人弯腰有人低头,或许也不能一味地探究人格品质的好坏吧,甚至只是克服不了那点欲求,意志力差了点。但有人同样弯腰同样低头,为的却是沧生,那就又是另一种人生境界了。当然也有让人肃然敬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那是一种不为私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永不放弃。从古到今,政治与文学、为官与从文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无休止尴尬无奈却一直无法妥协的磁场。庄子的哲学思想传承在历代文人的精神文化之中,久久弥香,到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16: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