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雷电颂》公开课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和《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掌握本文的前提。
2、指导同学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
2、体会象征含义,学习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端午节的由来你知道吗?──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屈原的伟大人格深深感染着无数后人,比方汉代的政论家贾谊写过《惜誓》《吊屈原赋》,现代诗人郭沫若也是对他无比敬仰的一位,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他具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二、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和全剧梗概
1、请同学介绍作者情况。
2、教师说明《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实际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实际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3、教师介绍全剧内容以和《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移”“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局部。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多少爱国人士的共鸣。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溢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誉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身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发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迸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嵇 卑目麋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肆虐 雷霆
迟疑 抨击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2、再读课文,概括全文表达的思想内容:
“雷电颂”这段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溢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屈原和雷电同化了,而郭沫若又和屈原同化了。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周恩来同志称誉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口说出自身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它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发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迸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
3、理清结构:
老师先介绍《屈原》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矛盾抵触,可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开端:
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抵触推到了顶点。以南后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欲除之为后快,暴露了他们根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第二局部:发展:
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实际,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示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三局部:高潮:
写婵娟之死。这一局部是戏剧抵触的高潮,表示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抵触。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再让同学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小结: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括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细读研讨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小结: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新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示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新力量。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
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
“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呵斥恶神。
作用: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抖,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自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五、对比阅读
与以前学过的《静夜》《天下的街市》对比,说说本文诗作的特色:
《诗两首》是在案头供人吟读的小诗,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实际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天上的人和事,写牛郎织女的故事,写鲛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实际中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以此反衬诗人对实际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对理想境界的朦胧的向往。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意象,隐隐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清幽、典雅、含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想像贴切新颖,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而《雷电颂》是供舞台扮演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所以它的抒情方式和前者不同。它不再是含蓄、婉转地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而是如急风骤雨般直接有力地表达自身的爱憎情感,气势澎湃,酣畅淋漓,以求最有效地抓住观众,感染观众,获得一种现场感,达到最大的抒情效果。所以它多运用呼告、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方法,有利于将积聚在人物内心的情感激流直接喷泻出来,使观众与之发生强烈的共鸣。
六、拓展延伸
1、在教师指导下课外阅读有关屈原和介绍的作品。如《楚辞》其中有名句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
2、阅读郭沫若的其它剧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