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到民间采风去》公开课教案
【活动设想】
  新春佳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同学放假在家,有了自主支配时间,趁此机会让同学关注平常习不焉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了解中华民俗的丰厚内涵,积累珍贵的社会学习资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探寻民俗文化,达到了解民俗文化,欣赏民俗文化,积累民俗资源的目的。
  2、通过活动培养同学搜集、归纳、提炼资料的能力,鼓励同学发明性地参与活动,展示效果。
  3、通过活动培养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局部:
  精心备课,明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局部:明确活动任务,根据活动内容建立活动小组,明确分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课题、调查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同学情况布置不同活动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
【活动内容】
一、必选活动
  “春节风俗”趣话。
二、选作活动
  1、我的乡土发现──某族同胞过春节。
  2、“……节日探源”。
【活动过程】
一、安排阶段
  1、导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是我们国家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不论你是在外打工,还是你在外求学,假如没有特殊原因,一般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可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习惯、风俗和讲究。我们准备在假期中让大家搞一次这样的民俗风情调查时间,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一下中华民俗丰厚的文化内涵,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
  2、指导:
   ⑴ “春节风俗”趣话: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保守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这些民俗风情,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都蕴含了浓浓的文化内涵。对这些民俗文化,你了解多少?所以,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过春节的各种风俗了解清楚,然后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要看一下谁了解的多,谁整理的资料好。
     调查、整理资料不难,难的是大家通过活动有自身独特收获,我们提倡大家在实践活动中有创意的表达自身的感受。举例来说,腊月二三民间都有此祭灶、辞灶等习俗,灶王的两边有一幅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带吉祥。”这个习俗的来历,你清楚吗?对这幅对联,你有什么看法?再如,过春节家家户户要贴春联,你又知道那些春联的故事?大家不难发现,现在印刷出来的春联既工整又漂亮,到处可见。你赞成买印刷的春联吗?为什么?把这些想法写出来最好。
   ⑵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习惯、信仰,表示在各自有不同的衣食住行、禁忌、习惯等方面。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您能借今年春节外出走亲访友之机去了解一下吗?把这些整理出来也是很好的一笔财富哟。
     大家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节日探源”为题,探寻一下我们国家的中秋、端午、重阳、元宵节等等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在班上交流。
   ⑶ 大家可以读书、采访、录音、摄影、拍照、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以不同方式进行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结束时以不同形式上交活动效果。我们可以编辑采访笔记、举办摄影展、民俗文化展,对有创意的文章我们要积极推荐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家的发现。
二、展示阶段(开学后)
   ⑴ 同学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⑵ 由同学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调查活动中的效果。
   ⑶ 小组推荐,每组推选2~3人在班里与全班同学交流。
   ⑷ 由同学展示并介绍自身在活动中收获的图片、影像、调查报告等资料。
三、评比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版块,举办墙报展示活动。可以分三个内容:
  第一局部,同学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
  第二局部,同学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
  第三局部,同学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优秀论文、调查报告等。
  每个局部都要组织好同学对展示的资料等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给活动中表示出色的小组颁奖。
四、整理推荐阶段
  编辑整理同学的采访笔记汇编成册,对优秀作品推荐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到民间采风去》公开课教案九
【活动设想】
  在短短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每次碰到综合性学习,我总是觉得很茫然,活动中可搜集的资料浩如烟海,可选择的形式多种多样,同学对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次活动虽然总是热热闹闹地开场、结束,但同学真正掌握、学到的东西却很少。我总觉得各项活动没有落在实处,活动过程很散乱。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克服不利的客观因素,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更为有效,真正地让同学在活动过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呢?
带着这种考虑我设计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的活动。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风情可采撷的很多,为了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于是我只让同学选择了那朵最独特的民间奇葩──“东阳道情”作为同学采风的重点。以这种东阳土生土长、原汁原味、历史悠久的民间曲艺为切入点,让同学去领略东阳民间文艺的魅力,从中汲取生动活泼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借本次“采风”活动引导同学了解道情文化、关注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2、通过活动,培养同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能对搜索来的资料进行鉴别、整理并按类别编辑成册。
  3、在活动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活动过程】
 
一、活动激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无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你能通过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并把它整理成册。我想你们一定会有一些你所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道情”,去领略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吧!
 
二、活动时间布置
  本次活动为期一个月,同学具体采风时间在双休日进行。课堂展示活动为一课时。
三、活动分组布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阶段进行如下准备:
  1、资料搜集准备阶段:
   ⑴ 老师确定搜集资料的角度:
    ① “有关道情图片搜集”;
    ② “道情剧本文字类搜集”;
    ③ “道情艺人资料搜集”;
    ④ “道情发展史资料搜集”;
    ⑤ “经典道情录像类搜集”;
    ⑥ 向长辈们询问搜集有关道情的“逸闻趣事”;
    ⑦ “摄制组”走村串巷采访“道情”艺人,并做好有关记录,拍摄艺人扮演录像,向艺术家拜师学艺。
   ⑵ 同学按兴趣报名,自由组合,以3—5人为一小组单位。
   ⑶ 由老师根据同学组合情况,再参考其家庭所在地,进行适当调整,确定小组。(便于同学周末就近联系,合作活动)。
   ⑷ 各小组分头搜集道情资料,初步了解“东阳道情”。
  2、资料整理编辑阶段──主要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编辑,并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
    说明:按小组确定活动重点,目的在于实行分工合作,更好地完成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便于同学取长补短,一起提高、扩大信息范围。
  3、课堂展示解说资料阶段──课堂上集中展示资料搜集效果,细说“东阳道情”。
  4、视野拓展阶段──自由选择另一种曲艺形式,同学间自由组合,依照“道情综合学习活动过程”的方法步骤,去进一步了解东阳的其他民风民情。
    说明:这次“到民间采风去──东阳道情专题”只是给同学一个活动的示范,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当宽广的,就我们东阳地方文化来说,依然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同学的语文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继续实践。假如同学能够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点语文,那么期望同学能够把这种体验和感受作进一步的延伸。
 
四、课堂效果展示
  在同学完成资料搜集准备阶段、资料整理编辑阶段任务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效果展示。
  1、“东阳道情”说明会:
    请五位同学分别从渊源,性质,类型,扮演形式,发展等五方面进行竞赛介绍说明“东阳道情”(要求:声音响亮,表述准确,清楚)
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说的最好,还有哪些欠缺,并评出“最佳说明员”。
   ⑴ 什么是“东阳道情”。
     “东阳道情”也称唱戏文,是浙江东阳地区历史悠久、渊源于原始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是土生土长、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
   ⑵ “东阳道情”的扮演形式:
     单人多角色坐唱,韵文加说表,以唱为主,说为辅,一个情筒(俗称道情筒)一副夹板(俗称笞板)作伴奏,右手拍情筒,左手打夹板,筒板间用。无弦乐伴奏,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曲调活泼简单,属曲艺范畴。
   ⑶ “东阳道情”的类型:
     “东阳道情”可分“摊头”“正本”两类。“摊头”篇幅较短,以唱为主,多在“正本”前加唱,与弹词开篇相似。“摊头”属短篇开场,多为讽刺幽默诙谐的笑料。“正本”篇幅较长,多为保守剧目,有表、白、唱,多数分回演唱。
   ⑷ “东阳道情”的发展。
     该说唱艺术的艺人在解放前大多是身残眼盲、身世凄凉、社会地位低微的人,历来被统治阶级所轻视,以致其难登大雅之堂。解放初期,东阳县文化馆重视东阳道情,专门组织了以道情、花鼓为主的曲艺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曾有吴荣春、杨满琴等盲艺人唱红金华乃至浙江。20世纪50年代末,东阳县电影放映队把道情唱词创作成幻灯片,将其作为电影映前宣传的一种形式,深受百姓欢迎。
     20世纪80年代,东阳道情《劝婆记》、《有气与无气》到北京向“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汇报演出,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
     1998年,蔡拱星同志根据当地全国模范村和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的发展实际,编写了道情《花园记》,并在东阳市庆祝国庆49周年文艺晚会上进行了演出。并以道情《花园记》为主轴线编剧,摄制了党员电教片《红“花园”》,然后又将《花园记》摄制成了道情艺术片,从此道情艺术真正走上了荧屏,走进了电视。前几年横店集团举办了金华市《牵牛记》道情竞赛,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⑸ “东阳道情”老艺人。
     比较有名的佼佼者有马烈商、赵寿兴、蔡拱星、吴洵梅、金洪进、朱国荣等。
     说明:这一效果的展示让同学对“东阳道情”的渊源、性质、扮演形式,以和发展等均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同学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锻炼提高了同学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能力,也让同学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听说能力,以和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2、七嘴八舌话“道情”
    师:听了上面的介绍,你想不想欣赏一下东阳道情呢?
    生(非常活跃):想。
    此时我就让“摄制组”的同学播放“东阳道情”艺人──吴洵梅的扮演录像《牵牛记》(时间六分钟)
    (全班同学均看得津津有味。)在全班同学欣赏完了道情扮演以后,我就让同学进入了以下环节。
    师:欣赏了东阳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道情,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生①:听了道情感觉很亲切。
    师:为什么感觉很亲切?
    生①:因为他是用东阳话扮演的,这可是正宗的家乡风味。(同学笑)
    生②:我觉得道情艺人在扮演的时候声情并茂,感情十分投入,倾注了他对家乡改革开放后变化的由衷喜悦之情。
    师:看得仔细。
    生③:他扮演的内容来自东阳民间传说,但是又和横店集团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了。
    师:听出点门道了哦!(同学笑) 
    生④:语言幽默、风趣,带有相声的艺术韵味。
    生⑤:情节生动,扣人心弦,我听了很受感动。
    生⑥:感觉拍打节奏上有急有缓,特别有趣,到底是自身家乡的,太好听了。
    师:你能不能用自身的方式演绎一下这个节奏呢?
    (此生一手拍打起桌面,一手拿起一支笔敲打桌上的另一支笔,学起了道情拍打节奏
    嘭咭/嘭咭/嘭咭咭)(全体同学笑。)
    生⑦:道情扮演道具简单,一个人就可以弹唱。我特别喜欢。
    师:嗯,他使用的道具只是一个“夹板”和一个“情筒”。
    生⑧:在唱到因失去“金牛”,人们生活困苦,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艺术家用了非常悲伤的语调,特别感人。
    生⑨:他的唱词很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我们容易听懂。
    说明:这一环节的开展既让同学们学到了怎样欣赏民间曲艺形式“道情”的一些方法,又让同学们在七嘴八舌中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为了巩固以上的效果我又根据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话语中,老师感觉到你们真的是被这种民间曲艺感动了,的确“东阳道情”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道情”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品味出来?
  3、细细斟酌品“道情”:
   ⑴ 展示几段同学收集的道情剧本。
   ⑵ 同学小组讨论、比较、归纳“道情”的艺术特色。
     要求从“道情”说唱内容、语言、结构特点、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品味欣赏。
   ⑶ 课堂交流:
     根据同学发言情况,由同学各小组之间互评,评出“最佳评点组”。
     (六分钟后)
     师:同学们,请把你们各自讨论的结果拿来和全班同学共享。
     生①:我们小组认为道情的说唱内容很广泛,可以是民间传说,也可以唱新闻,真可以说是“想唱就唱”。
     生②:我们对他们小组有补充,道情的说唱内容还可以是文学经典,比如说《牡丹亭》,也有宣传一些知识的,比如说《闷鸡娘》这段道情,就是宣传农村计划生育的。
     师:看来道情的说唱内容非常广泛,它给黎民百姓送去悲欢离合的故事和惩恶扬善的社会新闻,反映出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生③:道情的语言非常口语化,带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生④:道情的语言太有魅力了。我特喜欢这句“八面山:山顶有天池、山腰有肚脐、山脚有田地、东看西看南看北看八面一样齐,千古传说多美丽。”
     师:为什么喜欢?
     生④:因为原来修辞在我们的民间文化道情里都已运用得得心应手了。这句话用了排比,不只句式工整,而且音韵和谐。
     师:音韵和谐,因为运用了什么?
     生④:是押韵。
     师:说的好。“东阳道情”琅琅上口,句式整齐,短促,句末多押韵。
     生⑤:我觉得东阳道情还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比如说这句“八面山,传说多来传说奇;金水牛,奇说之中奇又奇!”
     师:道情的语言真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啊!
     生⑥:我们组认为道情在结构上,开头就设置悬念,象“稀奇里头真稀奇,水牛夹在岩缝里。表:噢,水牛怎会夹在岩缝里,各位听众勿用急,且听我把来龙去脉道仔细。”一上来就吸引住了我们的注意力,非常想往下听。
     生⑦:还有中间的情节生动曲折。
     生⑧:我们小组认为道情一般都是由三局部构成的,它有开端,事情,结局。
     师:你们真善于比较、归纳。是的,道情的结构有开端、情节、结尾,也像我们写记叙文一样,有记叙文六要素。
     生⑨:我们认为道情中蕴涵的感情特别丰富。有喜、有怒、有哀、有乐。
     师:那么道情艺人是怎样表示这种感情的呢?
     生⑨:用叹词。在道情艺人说“金水牛尝得出来格!”这句话时他的语气特别的骄傲,惊奇。
     生⑤:用拟声词。像这句“谁料想,这一日,乌云遮日恶风起,吹得那水牛牛魂勿和体”,道情艺人模仿了刮风的声音,特别形象。
     生⑥:在唱“病死百姓无药医,饿死百姓遍地尸。千怪万怪都勿怪,只怪水牛勿争气。阿义他天天哭牛流眼泪……”的时候,道情艺人用了哭腔,我们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师:道情贵在以情感人,以声传情。喜怒哀乐都在语调中展现。
     小结:看来东阳道情确实非同凡响,在道情中我们学到了语文,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在民间文化中就有鲜活、生动的语言,值得我们去感受,体验。同学们,让我们把本次综合性学习带来的美好感受写下来吧!
  4、美好感受我来写:
   ⑴ 要求以“到民间采风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 “小试牛刀写道情”──对写道情有兴趣的同学,无妨可以用“东阳道情”的形式写写身边的事情。
四、活动的启示
  1、综合性学习激励了同学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同学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同学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成了主人。从活动的布置到制定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均体现了尊重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达到了培养同学学会学习的目的。这就大大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综合性学习强化了同学对语文学习的体验,为作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让同学改变了对作文的看法:
    语文学习不只仅是课堂的学习,或者更明确的说,语文学习工夫在课外。作为教师就是应该给同学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和情境。语文教师最高的境界是给同学搭建一个语文学习的平台。综合性学习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平台。同学在整个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会发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一次胜利的综合性活动会给同学带来许多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同学因此会一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被动局面,变“苦”学为“乐”学。假如教师能在同学处在展示效果喜悦中时,通过指导同学写“后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来强化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又将会使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净化,情操得到进一步的陶冶,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教后记
  综合性学习无非就如道情演出的道具,其最终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同学的语文能力,并进行情感的熏陶,借综合性学习的跳板摘语文海洋里的累累硕果,让同学快乐的学习语文和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如能有以上的收获则吾师亦乐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到民间采风去》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同学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维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同学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同学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发明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3.培养同学的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同学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同学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同学
    1.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课题、调查方式。(教师可以提醒同学运用以下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
    2.把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有发明性的看法或观点,写成小优秀论文,尤其要鼓励同学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族文化得以保管。
   教师
    做好动员,说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促使同学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设想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让同学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同学的社会责任感。把调查地点设在同学生活的区域,让同学更好地关注身边的事物。
   2.同学自由组合,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让同学自由组合,更容易激发同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让同学学会更好地合作。
   3.同学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墙报展示
   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版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学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
    第二阶段,同学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公开课教案
    第三阶段,同学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优秀论文、建议书等。
   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同学对展示的资料等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同时,起到激发同学发挥主动性的作用。
  课堂展示
    由同学筹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
  展示过程
   1.同学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由同学讲述调查活动中的趣事。(人数2~3人)
   3.由同学演唱活动过程中学会的民歌。(人数2~3人)
   4.由同学展示并介绍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
   5.由一名同学介绍本地民俗文化的现状。
   6.给活动中表示出色的小组颁奖。
  撰写建议书
    收集调查活动过程中,同学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议,整理成建议书。由同学决定是寄给报社或是递交有关部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2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