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材研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一
  
  1、指导同学通读原文,熟记课文中有关生字的注音、生词的解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同学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全文分两大局部。第一局部写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请同学说出“乐园”的乐趣,然后要求同学能了解这一局部记叙的顺序,中间插叙的内容和作用,又是如何过渡到第二局部的,研究过渡段的内容和所表示的感情。第二局部,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这一局部先写书屋的摆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然后写了读书生活的几个片段。请同学复述这几个片段的内容并加以概括。
  
  3、让同学认真研读课文,领会课文运用对比来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特点。文中突出了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认真理解文中的对比之点,进而领会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儿童健康生长的伟大情怀。
  
  4、指导同学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特别要领会写百草园春夏秋景物用词的形象生动,体会用动词写冬天捕鸟过程的简练准确,写同学读书局面、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的传神和逼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参考二
  
  1、教师在课前可简明扼要地介绍鲁迅生平。结合鲁迅童年生活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局部,自然导入对课文的分析,引发同学的阅读兴趣。也可从反映鲁迅童年生活的一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中)引出本文的教学。让同学想一想:文中的生活经历在童年鲁迅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影响?
  
  2、课文容量大,难点多,但用于教学的课时却有限,这就要求处置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关系,对教学难点的处置更要多斟酌。描写三味书屋的局部是教学难点。难在两点:一是对这局部内容的理解困难,二是有些难解的词语。关于内容,主要是有些分歧意见。只要是从课文自身动身,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全面考虑,见解不同是正常的。教师适当引导,同学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3、本文的写景极为精妙,此中笔法,同学未必都能一一学会。但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诸如要抓住事物特点,有恰当的顺序等,应该指导同学掌握。另外,“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李何林语),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同学是能够接受的。
  
  4、“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等语是作者有意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正人君子”的,但说得较含蓄,同学不易理解,但这并无妨碍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对这类句子不必过多讲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问题研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局部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局部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示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示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局部是烘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烘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局部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示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原本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示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示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同学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论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协助?最后让同学明白:不论他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同学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体掌握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当中。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局部,两局部之间表示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生长过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容纳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溢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自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小朋友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身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摆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身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局部,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时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同学。从同学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小朋友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终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只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示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只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本文善于联想。作者写何首乌根而联想到成仙,写传说的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写捕鸟便提到闰土的父亲,写同学读书而提到先生读书等。这些必要的联想,使文章放得开,富有情趣,又收得拢,为表示中心服务,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8:21:00 | 只看该作者

  初一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问题研究
  
  一、依照要求阅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本题要求同学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引导同学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首先是读题目,看看题目能给我们阅读提供哪些信息;然后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最后再整体掌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感情。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局部,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局部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局部的起止语句以和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和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局部;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局部;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局部之间的过渡段。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局部联系起来考虑,讨论:这篇文章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⑴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烘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⑵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示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⑶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和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道练习旨在协助同学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上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初一同学难以理解得很深刻。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目的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同学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理由可参见“有关资料”。
  
  二、揣测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本练习旨在引导同学能够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想语气的“也许”。
  
  三、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身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本题是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练习。要引导同学在体会这段话准确使用动词的基础上,学着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可以用题目中提出的那些游戏,也可以自行选择游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3 22: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