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5-12 12:53:40
|
只看该作者
3.小朋友们学得真认真,刚才生字娃娃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课文中去了,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大声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带着表情来读。
边读边看看书上的插图,(示:图文PPT)自己试着将课文读懂,读好后请坐端正,用眼睛告诉老师。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4.检查读课文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对,(示:红序号)
下面,老师分别请四位同学来读读这四个自然段,其他小朋友看好书,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相机正音: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作简评,相机正音)
【培养小学生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就有层次地安排了三次读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目标、方法,并用了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清了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过渡语:大家都读得很棒,不过光读通课文还不行,我们还要细细地研读、品味。
三、感悟体验,指导朗读。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其他小朋友思考一下: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长在山上。)
2.(手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看,老师这儿有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谁来帮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学生把这两棵松树贴到黑板上)
3.看来小朋友是真的读懂了这一段,好,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示:PPT图文)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赶快到课文里去找一找。(学生自读探究)
1.找到了吗?谁来交流一下——小松树对大松树到底说了些什么?
指名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告诉大家——请大家看好第X自然段,然后开始读。)
【跟同学的交流方式,也是一种语用能力的培养,不露痕迹。】
小朋友们,他找对了吗?(示:PPT 红线)
2.小朋友们,听了小松树说的话后,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A 生:太骄傲了!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师:嗯,小松树自以为长得——高,为了强调自己的高,说话时还特意加了一个字——“多”,谁来试着把这些个词读好?(出示小词语卡“长得多高哇”)
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棵小松树确实够高了;还不够高,谁来挑战,读得更高?我们一起来读读。)
【看似简单的评语,可能让迷途的孩子回头,也可能让胆怯的孩子充满自信。一句简单的评语不仅能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小松树为什么会认为自己长得高呢?(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出示小词语卡“很远很远”)谁来试着把这些个词读好?(手中拿着“很远很远”)。
指名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很远;还不够远,谁来挑战,读得更远些?我们一起来读。)
想象一下:小松树可能看到了什么呢?(老师点拨: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散步,还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远景,难怪它要认为自己长得——多高哇,也难怪它要骄傲起来了。
B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因此对大松树的态度是怎样的?(看不起)(板贴:看不起)
请你连起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可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呢?
交流:
“喂”,(师:嗯简直是目空一切,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好好体会体会此时的语气,想想该怎么读?指名读(简评:有点看不起的意思,嗯,傲气十足)。
还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呢?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你呢?”(师:其实还有一些话没有直接说出来,那就是——出示PPT:你长得 ,你只能看到 的地方。)
指名说。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想说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这里,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3.这棵小松树可真骄傲,要把这棵小松树的骄傲表演出来,你觉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比如声音可以喊得响亮些,理由是山上与山下;注意此时的神态——骄傲,表演时可以拍拍胸、翘翘拇指;还要注意说话时的重点词语:多高,很远很远;把看不起别人——的喂、你呢也体现出来)
【这里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为读好文本打好语意和情感的底色。】
好,大家可以先自己练习练习,你认为怎么演读才到位,就怎么练。
谁来当一下小导演?指名边表演边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4.我知道我们小朋友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和大松树说话?你会称呼它什么?(松树爷爷/伯伯)
5.大松树听了他的话怎么样呢?(没有回答)板贴:没有回答。
出示词语:回答
指名读。回答要用嘴巴,所以这两个字里面都有个口。回答的回有两个口。
6.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交流:
生1: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2: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小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懂得对人要有礼貌,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7.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但是小松树的话却被谁听到了——风伯伯,板贴图画:风伯伯。
8.“伯”一般指人,所以这里是单人旁。称风为伯伯,它肯定是小松树的长辈,也是我们小朋友的长辈,谁来又礼貌地和风伯伯打个招呼?
指名读词语。那风伯伯说了什么呢?
过渡语:小松树又是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现在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先来看第一个——出示:PPT松。
松 什么结构什么旁?(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松,怎样写?齐书空。(谁来帮松找个朋友,组组词?口答)
观察一下,写好松字要注意什么?
范写述要领。
(学生描一个、临写一个。)
2.再来看第二个生字——出示PPT多
多 什么结构什么旁?(上下结构夕字旁,下边也是一个夕。)
多,怎样写?齐书空。(谁来帮多找个朋友,组组词?口答)
观察一下,写好多字要注意什么?(多是上下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夕要上下排列,下面的略大于上面的。)
范写,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书空。
(学生描一个、临写一个。)
3.第三个要学的生字,大家猜猜看是什么?大口套小口。(回)
对,出示PPT:回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指名说笔顺,齐说齐书空。(谁来帮回找个朋友,组组词?口答)
要写好回,需要注意什么?
范写述要领。
(学生描一个、临写一个。)
4.实物投影反馈:(点评,当场修改)
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字,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5.现在请朋友们拿出铅笔,在习字册完成这几个生字的书写。
【由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字形的能力,在教写生字词时,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分析书空,再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最后由教师边进行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让学生对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更明确的认识。】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回去后,请小朋友们再认真地练读遍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且读得有感情。
下课!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图)
风伯伯 (图)
看不起
大松树图(没有回答)
【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