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故事:《小猴卖O》教学反思
陈丽霞
2015年5月9日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的语言分析出各种动物所要的“O”各表示什么。
2.在理解童话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点,懂得做事要动脑筋。
3.乐于参加游戏,并能用语言描述圆形物体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圆形物体若干,头饰(小猴、小鸭、小猫、小老虎、小兔子)
三、 活动过程
1. 出示图片(动物、O),引导幼儿猜测、想象。
提问:小猴开了一家商店。一天,店里来了几位顾客,它们手里都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画了歌“O”,它们是谁?要买什么东西呢?(结合动物特征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和完整表达,肯定幼儿多种合理的答案)
2. 教师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学习对话。
提问:小鸭买的“O”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游泳圈,练习对话)
(小猫、小狗、小老虎、小兔买“O”的指导方法同上)
提问:小动物买的东西有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原来小动物们买的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和蛋糕,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圆的。
3. 教师再次示范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题。
提问:为什么小动物举着“O”,说出它们想要的东西的用途,小猴就能找对东西给它们呢?(引导幼儿理解动物的特征和所购买的物品的用途的关系)
提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
4. 师幼集体完整地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5.活动延伸师:现在余老师请小朋友讲讲在家里见到哪些圆的伙伴,在别的地方见过哪些圆的伙伴,(小朋友说了很多)我们的教室有哪些圆的伙伴呢?请小朋友找一找活动结束
反思:《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即符合幼儿的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大班故事:《小猴卖O》这是一个能让幼儿发挥想象力、锻炼创造力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有趣,又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故事选材符合《纲要》要求,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一个画着“圈”的纸片,引导幼儿去思考,这个是什么,并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有什么,幼儿的思维和积极性很快的被调动起来,较好的为进入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对话分析出他们所要购买的圆圈表示什么东西,以及让幼儿对猜想物体和变化形状感兴趣。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图片,而且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再加上故事中的动物角色丰富,而且他们都有不同的活动参与,他们想买的东西都和圆圈有关,这让孩子们很感兴趣。接着,我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动脑筋,猜一猜小动物们所说的圈圈是什么?
整个活动充分利用游戏性,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去听故事。孩子们都十分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本次活动就是要让幼儿通过各种动物的语言来分析出他们所需要的圆圈是什么东西,讲完故事后,给予了幼儿一定的讨论时间去思考,活动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小动物需要的是什么
故事结束后,孩子们自己归纳了故事中的这些东西都和圆圈一个形状,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物品,幼儿积极地进行了举例。
当然,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一,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小狗所需要的铁环,幼儿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因此在这个环节上的理解就显得不够;二,就是没有在幼儿理解故事后让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没有注意回应,从而提升幼儿的表达经验。三,教师在激发幼儿想象力时,语言上的引导还需要更加精炼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