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参加了本学期第一次区级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的主题是“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高效课堂研讨。参加活动人数之多,形式之新颖,信息之前沿,让人难忘。
怎样做到课堂高效,开学初全校会议上校长带领我们探讨了这个问题,交流之后总结了三个评价高效课堂的关键词:信息量、思维含量、“练习”量。带着自己对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学习了三节课,得到很多启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高效一种实践方式。合作的确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从展示的三节课看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体现了以下优势:
一.组内合作,促积极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第一节课中小组合作的预习体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组内的分工细致明确,组员轮流组织,从读书到出词,到汇报展示,人人有事做,人人有目标。成绩好的学生有了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的责任,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分外轻松,学生学得自信快乐。
二.组外合作,学共处
在评价环节,我们看到同学们在不断交往合作中,逐步学会尊重、接纳、争辩、合作、关心与互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人 际交往能力。芮老师说,我们的课堂常常是老师与学生的单项交流,在课堂上没有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觉交互。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交际,怎么说。
在实际课堂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问题研究不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创设了几乎均等的学习机会,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但有了面上的参与的广度,对问题研究的深度却得不到保证。与师生互动相比,问题研讨的质量有所下降。
二.小组合作缺技巧
有人认为“好帮差”等形式不能算一种真正意义的合作。合作应该是一种相会依存、相互帮助、相互共享、相互促进的平等主体间的活动,这需要有一定的合作技巧。平等和尊重也不能是客套的“请给我提出意见!”“谢谢你的宝贵意见!” 任何交流应该是真诚地,有价值的,有效率的,不是形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