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周我和同学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通过这局部知识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协助同学建立空间观念非常重要。针对同学的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
一、让同学大胆地、自由的想、说、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说才干反映出来。为此,在进行此教学时,首先让同学自主探究,通过自身动手剪一剪,想一想,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相互的想法,求同存异,最后通过争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方法正符合新课程规范所倡议的学习方法。
二、让同学在游戏中体会、感悟。
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让小朋友在玩耍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是极好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教此内容时,组织同学做观察游戏,在游戏中体会、感悟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这正符合新课程规范所要求的重视同学的情感体验,重视同学的体会、感悟。同时也使同学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无穷魅力。
三、置身于同学当中,做同学中的一员,增强与同学的亲和力。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不时增强与同学的亲和力,同学才干乐意跟着学。为此在学习此内容时,我参与到同学的行列,并与同学一起讨论外表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置身于同学当中,使同学感受到教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也正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新理念。
总之,通过本周的学习,使同学在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发展了同学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是在同学弄懂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要让同学初步掌握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求法,也是同学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教学本着“让同学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同学充沛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创设情境以“疑”激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的开始我以问题:店员阿姨做一个生日礼物包装盒需要多少包装纸?引入课题,同学带着疑问观看实物,并讨论。通过考虑与交流,认识到“必需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外表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同学发生好奇心。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局部要剪掉),再展开,让同学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同学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他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同学联系长方体的特征回答。这里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的判断每个面的长和宽应该是多少。让同学依照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说出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的。
  我在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这节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外表积——怎样求长方体的外表积——为什么求长方体的外表积这样一条线来布置教学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教材的深度钻研和对同学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课前在预设同学求长方体的外表积时,我只考虑到同学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面一个面的面积依次相加;二个面二个面的一对对相加;先求出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对于今天金校长提出的把侧面的四个面展开看成一个长方形求面积,再加上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的巧妙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实际生成时,同学只说出了其中的一种简便情况,假如我在课前有更深入的研究,还可拓展同学思维,引导同学找出第四种方法。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公式的归纳,同学和我也只总结出了文字公式,还应简化成字母公式,便于记忆和书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同学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同学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同学对图形认识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后反思 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同学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同学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虽然说长方体在同学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单薄的同学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沛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同学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同学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同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同学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同学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同学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同学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同学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同学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同学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同学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同学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同学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同学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同学自身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外表积做铺垫。
5、在练习中注重同学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同学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外表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资料。虽然同学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但是由于同学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同学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资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在教学中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同学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抵触是如何发生的以和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同学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同学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和表述能力。同时同学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沛体现了同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外表积。
2.使同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同学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同学学习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外表积的概念以和如何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外表积以和如何计算长方体的外表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外表积 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外表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外表积。正方体的外表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外表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同学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同学考虑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外表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同学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同学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外表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考虑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1.协助同学回忆鱼缸的形状(长方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资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外表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教学例3
(出示长方体模型,把它看成鱼缸的模型)
(1)鱼缸缺少哪个面的玻璃?(上面)
(2)要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哪几个面有相同的两个?哪个面只有一个?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5个面,没有上面,左面=宽*高前面=长*高 底面=长*宽)
(3)指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同学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鱼缸”启发同学如何计算制作一个鱼缸所需资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同学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示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同学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改变题目要求,使得长方体的宽和高长度相等,观察模型,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1: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同学2:长方体的宽和高相等时,它的前、后、上、下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同学3:这个长方体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5个面的面积,它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说明:宽和高长度相等时,长方体的前面、后面、下面这三个面完全相同(鱼缸没有上面),所以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乘以3就可以了,在加上左面和右面的面积,就是鱼缸所需资料的面积数量。
(点评:数学是很严谨的,所以在同学叙述的时候要规范同学的语言。我在教学的时候还注重评价,运用语言和体态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促进同学的学习和发展。第三位同学回答地最完善,所以我褒扬了他在叙述数学问题时所具有的严谨性,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在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4、练习
书P42页练习二的第一、二 题。
(点评: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协助同学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同学口答练习,可以和时了解同学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的课后反思:
一、积极参与,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要确立同学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肯定要注重同学经历同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同学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同学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协助同学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复习巩固,同时提出新问题——正方体的外表积是如何求解的?然后让同学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想,并且举例证明观点是否正确,最后由我来归纳总结。设计探究问题:1.你能根据外表积的概念说一下什么叫做正方体的外表积吗?2.如何计算正方体的外表积?还进行全班讨论,正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和长方体外表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种研究性的研讨以和对比的方式,教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同学从实质上理解了外表积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使得同学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自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二、以事实为依据,解决问题
在制作鱼缸的问题中,首先协助同学回忆生活中的实物,然后出示简易模型进行教学。先问同学鱼缸有没有盖子,接着启发同学猜测如何计算制作鱼缸所需资料的面积数量,从而引出问题,将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求解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的问题上来,这就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探索欲望。通过教学引导发现问题后,利用事实为依据,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让同学经历一系列的研讨研究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对数学的学习坚持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
三、巩固知识,归纳要点
改变题目的要求,发现新问题,全班讨论。经过多位同学叙述,他们便发现某些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叙述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结论不完全正确。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用充沛的事实来说话,资料这样才干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可以进行讨论,推翻,说出问题的结果和原来预测的不同点(区别),然后和同学一起总结,加深印象。同时正确评估同学的观点,通过练习,巩固新旧知识,考虑与讨论问题的答案,大胆的进行猜想,做好记录,最后归纳要点或者规律。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遵循这些理念开展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同学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教学需改进之处:
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同学的叙述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得教学工作能够让同学学以致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十”字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07: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