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学习方略》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0:3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 历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一、学习理论和历史学习过程模式的建构

(一)行为主义学习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或“学习联结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派。【2-3】

几乎所有的行为主义者都强调联结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他们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相伴于有机体的行为看作是反应,因而他们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作用。【3】

(二)认知主义学习观

认知心理学家的学习观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正相反,他们着重研究构成人的心智的结构和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强调用认知结构来解释学生学习过程。【4】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用来“固定”或“归属”新知识的过程,是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或“类属”的过程。【6】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

第一,关于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他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中,他们需要被重新建构。第二,关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编。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心、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7】

(四)人本主义学习观

学习就是理解,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学习就是潜能的发挥,首先是要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景,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就是学会如何学习。【8-9】

(五)我国对学习过程理论的探索

第一,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能否顺利学习的重要因素。

第二,元认知的培养应成为今后学习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第三,依据知识的类型选择学习方式。

二、历史学习过程模式的确立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对问题的分析

(二)构建历史学习过程模式的思路

1、“为理想而教”的过程模式

2、“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模式

3、“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模式

历史知识的构成为具体的历史事实与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线索——历史结构。其中历史事实是学科的血肉,历史概念是学科的细胞,历史线索是学科的筋骨,历史结构是点、线、面的统一体。它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等特点。【20】

(三)在教学层面促进学生历史体验与探究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观念上要有新型的学习观

第一,历史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加以建构。【23】

第二,历史学习活动是认知框架不断变革或重组,即新的学习活动与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三,历史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一样,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并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的文化传承行为,具有社会性。

2、确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适应新课程的学习观体现在教学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怎样美好的教学设想在学生冷漠或厌烦的情绪中都将难以实现。

改编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人生体验,人生意义,人生启示。

创设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氛围,既要重视教学环境、历史情境的创设,更要注重教学民主,创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的宽松环境。

课堂不追求表面的热闹,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提倡应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思维参与为核心。

应把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同教学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的过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也是反馈、反思、激励、发展的过程。【25-26】



第二章 历史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历史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一)心理学关于动机与兴趣的理论

1、兴趣和学习兴趣

2、动机和学习动机

3、兴趣和动机的关系

(二)历史教学中面对的实际问题

1、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水平

2、影响历史学习兴趣和动机水平的因素

(三)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的途径

1、学习心理学理论的探索和建议

2、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对策

二、历史学习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历史学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几个问题的探索

1、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原则

2、历史课堂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目标与教材的结合点的研究

3、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化过程的研究

4、学生品德发展评价研究

(三)对学生品德发展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1、遵循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实际,以“导”代“灌”

2、注意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教学民主

3、情感和理性要结合

4、要采用多样的形式和渠道

5、注意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动”“静”结合



第三章 历史学习方法之一:材料研习与运用

一、 历史资料的运用

(一)历史资料在学习中的运用

1、展拓和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对于特定历史现象在教学中的展开,运用材料应该是首选的手段。运用材料展开历史现象比起传统的和常见的单纯依靠教师陈述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重要方法。【56】

例如关于北宋时期东京汴梁商业兴盛的内容,本书建议引用两种类型的材料:前一段资料是古人撰写的“第一手材料”《东京梦华录》,后一段材料则是今人的述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里的论述。【57】

2、利用历史材料系统化和深化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对于教材限于篇幅或限于教学目的没有深入阐释的问题,可以利用历史材料做进一步的阐释,达到启迪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认识历史发展的深层问题的目的。【59】

例如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本书中建议教师补充列宁的相关论述,那么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因、以及其与新经济政策的关系等问题就可以更深刻更系统的呈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学生的活动不仅仅体现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而应该体现在教师——学生——文本的互动上。教学文本并不仅仅限于教材,而应该包括所有进入了教学活动的历史资料,教学文本的内容越丰富,越具有开放性和可探索性,就越能给学生的智慧和认识的成长提供理想的环境。【62】

例一:孔子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关系这一问题,补充《论语》中孔子对社会变革的态度,然后通过对比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差异,探讨两种思想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的不同作用。

例二:汉武帝雄才大略和赫赫功绩的另一方面,“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

(二)历史资料在学习中的使用

1、历史学习中使用的历史资料种类

   (1)历史教科书中提供的历史资料和教科书以外的历史资料。

教科书给出的历史资料因为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不必采取另外的手段向学

生展示资料,是最易于使用的历史资料。但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在数量上毕竟有限,在资料的取舍上也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更广阔的空间。【67】  

   (2)原始材料和后人的论著。

原始材料能够令人信服地说明历史事实,能够给学生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一些非当代历史的原始材料在语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与现代社会有一定的距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68】

2、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思考或者讨论的时间,然后由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种答案可以是个别学生的口头陈述,也可以是所有学生的书面表达。【69】

3、历史资料在历史测试中的使用

通过材料创设情境,从而把许多原来看似分散的历史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给学生一个新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71】

二、历史地图和表格的使用

(一)历史地图和表格在历史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

1、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历史地图和统计表格,作为一种直观而抽象的历史现象的呈现手段,其直观

性,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其抽象性,则具有知识量大,信息丰富,能够总揽全局的优势。【74】

2、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能力和量化思维的能力

3、展拓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将环境知识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系统化历史知识,认识各

个不同时期我国不同地区的开放过程。

4、改善和丰富测试及评估手段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历史测试容易流于死记硬背的弊端。

(二)历史地图和表格的种类以及在教学中的呈现手段

1、历史地图的分类

(1)格局图,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领土的变化图》

(2)事件图,反映一种短时段的动态过程,通常通过一些箭头等标识表现动

态。如《张骞出使西域图》。

(3)资源图,所要表现得资源可以在地图上以点状、线状、面状的形式呈现

出来。如《唐代诗人分布图》。

2、历史表格的主要分类

3、历史地图和表格的展示手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0:33:07 | 只看该作者
三、阅读理解教科书和课外书

(一)区分事实和观点

教科书对史实的叙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大字粗线条勾勒;2、用小

字详细描述;3、用史料性课文提供佐证;4、用付诸系统再做补充

(二)发现和理解主要思想

理解教科书的主要思想包括搞清楚教科书编写的分期标准,了解每一历史阶

段的时代特征,还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课的中心问题及课与课之间的联系。【94】

(三)了解历史事实和文学作品的区别

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深有体会地说:“大多数中国人

的历史知识,恐怕多来自演义、戏曲和小人书,这类儿童读物和通俗戏曲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知不觉中,她对你灌输知识,培养你的兴趣,塑造你的性格,引导你走向生活”。【96】                                                                                                                        

四、历史图片和图画学习方略

(一)历史图片和图画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如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宋代的城市生活》中有11幅图,涉及北宋的商业、衣食住行、民间乐舞、体育活动,内容丰富。

2、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进对历史的体验。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的政治热情、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给学生展示《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等图中人们脸上露出的神情——激动、兴奋、欣喜——那一种从未有过的当家作主的神情时,这种视觉的感染力无疑会帮助学生体验这段历史。【100】

3、有助于学生通过历史思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4、有助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例如《时局图》,谁不发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叹。

(二)历史图片和图画学习方略

1、明确定位,认识图片和图画的不同功能。历史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五四运动中的漫画传单等。

2、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3、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历史。例如《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等图,想象北京人的生活情景。

4、以图育情,激发情感。例如引导学生学习表现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文物图,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又可激发其强烈的爱中华民族、爱祖国的深厚情感。【105】



第四章  历史学习方法之二:体验与思考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培养学生对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在课下收集、阅读材料,编写历史剧本,分配角色演练,而后在课堂上由学生担当历史角色来展示有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体验和感受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108】

其教学过程如下:学前调查、了解学生初始状态和求知的兴趣点;——制定学习目标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内容;——收集、阅读有关角色的历史资料,加以体验和感受;——做好活动准备,包括学生编写活动脚本、角色分配、自制简单道具、配乐等——课堂活动,包括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历史模拟场面、历史短剧、历史人物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深化历史认识。【110】

(一)收集、阅读材料,体验和感受所承担的角色

举例: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了解近代工业的兴起;重庆谈判的始末,感受两党的政治较量,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

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1、注重课前调查,了解学习对象的学习要求,为设计教学方案提供依据。特别是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投身其中,使学习真正建立在内发动机的基础之上,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活跃思维,勇于表达和发现,进而引发学生的创新。【118】

2、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要注重贴近历史,遵循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的科学规律。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围绕意义建构的主题选择和组织材料;二是尽量提供客观性资料,创设真实的情景,以便使学生发展自己的判断。【119】

4、创设民主氛围,加强合作交流。

5、注重构建知识网络,深化历史认识,探寻历史发展规律。引导的方法包括:通过巧妙的设问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120】

6、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要适时、适量,而且这种模式,较适宜在初中教学中采用。

二、联想与想象

历史是一门描述性的学科,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历史时代的变迁和风貌,即人类一切自身活动的历史都是形象的,它无疑是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活现出来。【122】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由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个人及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从事的社会活动。那些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言行举止、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都需要通过典型的、正确的历史形象来感知,并真正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123】

(一)认识事物之间具体的联系或关系

1、运用接近联想

2、运用类似联想

3、运用对比联想

4、运用因果联想,例如翻车和筒车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图文并茂的教科书和其他辅助材料,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联想,达到“以图引思”(不停留在图像的表面情境上,引导学生发掘图的内涵,寻找历史现象的实质)、“以图(材料)启智”(引导学生向思维的高层次发展)的目的。【126-127】

(二)依据材料再造或形成新形象

三、分析因果关系

(一)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原因与结果

(二)理解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能够独立进行原因和结果联系的分析

1、由果溯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中国人民长期不满帝国主义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力                  根本原因 量强大

               内因            新文化运动发展,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举例五四运动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获胜

外因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由因联果

3、因果互证,形成因果链条

四、比较与分类

(一)能够发现历史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性

例一 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海活动

1、拟定比较提纲

2、逐项对应比较

3、得出结论

例二  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二)能够根据异同将事物分为不同种类

对知识的分类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利用概念形成进行分类

2、通过扩大和缩小概念的内涵进行分类

3、按照一定标准,把概念外延分成若干部分

五、归纳与演绎

(一)知道从个别的事实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

1、对一个历史事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归纳

2、对一类事物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归纳

3、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归纳

(二)能够从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对象的结论

1、可根据一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这一事物个人部分做出结论。

2、以对一类事物的一般认识为前提,推导出对这一类事物中个别事物的认识。

3、根据阶段特征,解释具体历史事物。

4、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说明具体史实。



第五章 历史学习方法之三:合作与交流

一、小组调查

小组调查的学习方式,是把历史学习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围绕着某个课题定计划、找资料、搞调查、作总结。这种学习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培养他们自我调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能力。【164】

(一)小组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手段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调查表法、测量调查,其中问卷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2、按照调查对象的取样范围分为普通调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调查法。

3、按调查目的分为现状调查、预测调查、发展调查、相关调查。【166】

(二)小组调查的实施步骤

1、选题并分组

2、小组调查设计

3、进行小组调查

4、准备总结报告

5、呈现总结报告

6、评价

(三)拟定调查题目和调查计划

调查“家乡的抗日活动”

(四)收集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二、历史学习中的访谈

(一)能够根据调查目的拟定访谈计划

1、访谈目的或任务

2、访谈对象

3、时间、地点等

4、问题设计

5、成果形式

例如你在“文化大革命”之中的访谈计划

(1)目的:了解家庭成员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处境和经历,以便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有具体的认识。

(2)对象:学生的父辈和祖辈

(3)时间和地点:学生分头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4)问题:爸爸,文化大革命发生时您多大年纪?您的工作、生活状况如何?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实是什么?

(5)成果:每人整理一份访谈报告,小组综合大家收集的典型材料撰写报告,并鼓励每小组用独创的方式展示成果,参与全班的讨论。【176】

(二)能够依据访谈记录撰写报告

三、历史学习中的辩论和讨论

辩论和讨论,从参与讨论的人员看,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强调的是多变活动、自我教育;从教学内容上看,过去只是给一种现成的答案,现在更重视的是多种见解的辩论和讨论,不一定有惟一的答案;从教学的目的来看,不是以认知为最终目的,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以史实或资料为依据,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解决历史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184】

1、以辩论和讨论的形式分类

2、以辩论和讨论的时机分类

(一)精心拟定题目是保证辩论和讨论质量的前提

1、具体性、准确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量力性原则

4、兴趣性、思维型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师生共同参与原则

(二)精心准备是保证辩论和讨论质量的基础

1、明确问题

2、补充资料。例如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如下信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辞典》、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网址:历史时空,历史回廊、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在线,中国历史博物馆。【190】

3、方法指导

4、拟写提纲

5、布置场所

(三)因势利导是提高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1、辩论和讨论前的导入

2、辩论和讨论过程中的引导

3、辩论和讨论的归纳、小结

(四)能够尊重和关注他们,听取他人见解

教学实例一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历史教师郑洁“对洋务运动评价”的讨论课

   教学实例二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历史教师白幼蒂“从”对内政策看拿破仑的讨论课

(四)撰写研究报告

  (一)根据确定的题目收集、整理所需材料

1、定性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

(二)理清思路,拟定提纲

(三)完成研究报告



第六章 历史学习方法之四:评价与反思

一、国外历史学业评价研究概述

(一)评价理论的发展

1、多元智能理论

2、构建主义教育思想

(二)国外历史学业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1、具有重视统一考试的趋势

2、注重表现性评价

二、历史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的原则和策略

1、原则:整体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反思性原则

2、策略

(三)历史学科发展性学业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历史学习方略》,张静、李晓风、姚岚、孙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07: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