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早来到学校,心情不能算很轻松。本想参加晨会,和老师们一起朗诵“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可还没走到校门口,就接了一个不短的电话。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要鼓起勇气;每一天,都必须微笑。
来到教室,所有的不快,似乎被一阵风温柔地卷去了。
正是早餐的尾声。有的孩子埋头把喝粥,认认真真的样子。有的孩子很夸张地跳起来:“我还要吃块饼!”却又像小猫一样轻轻地走过去。有的孩子嘴里的东西还没咽下去,看到我就忍不住想分享他昨夜的美梦。有的孩子则不声不响地趴在了阅读角的地毯上,拿起一本书看……
阳光洒进来,每个孩子的脸,都是那么生动。
早餐结束,孩子们把碗筷放好,又收起餐布。
Gary大声告诉我:“王钢老师,我已经读完了所有的二十三本必读书!”他可真了不起!这是第一个完成“大满贯”的孩子啊。就在昨天,我还晒了他和妈妈共同完成的阅读分享作业,配了一句话是“这才是真爱。”是的,这才是真爱,拿出时间来陪孩子读同一本书,又那么用心地相互写信交流读书的心得。这才是理想的家庭生活,因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精神都因此而丰盈、美好。我,必须给这个勤勉的小伙子写一张卡片,表示由衷的祝贺。
大白则捧了他誊写的诗给我,眼神里满是期待。这是假期作业之一,我给他们读了一首儿童诗,然后鼓励他们不妨以“我有时大、有时小”的主题来写一首自己的诗。这算是一向兴趣作业,我没有板起脸来要求,而只是建议孩子们试一试。而这个孩子,竟然写的这么好!我拍了他的字,晒到朋友圈。我写的话是:“你也许难以理解,我为这个孩子而感到的骄傲……请原谅我在此省略背景,而只是表达感情。”这个天真简单的孩子啊……上三年级的他,却时常如小小孩儿一样失声痛哭,也会大老远跑来只是为了抱紧你。转来之初,孩子们不适应,有的家长也有质疑,作为我这个语文老师也有无力感——他很难把一篇课文读下来,他写的字需要仔细辨别,他几乎难以写出只言片语。可是今天……
只有给孩子安全感,才能帮助他实现价值感。
正如加斯顿小学的主张:从自由,走向自主。
八点四十。
孩子们开始晨诵,古诗,一首接一首地背诵,满脸的成就感。
我倚在门边,看着,听着。
我知道自己的微笑不知不觉在嘴角浮现。
我知道我的心在一点一点地柔软和温暖。
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很幸福。
在教我的第一届学生时,在那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上,我给孩子们读我发表在《教育时报》上的一篇文章——《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我甚至记得那一刻的阳光,是怎样斜斜地照进屋子来。
读着,读着,我的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听着,听着,我的学生的眼角泛出泪花,有的已经趴在了桌子上,无语凝噎。
有孩子递来一沓纸巾。
那一天,距离他们毕业,只有最后一周。
老师,当对每一个孩子心怀感恩。
因为我们的全部的职业幸福感,其实都来自于我们的孩子。
他们的爱,就像透明的玻璃,无暇的水晶,晶莹的雪,又像最明媚的黎明,像最炽热的火,像太阳。
当我们张开双臂,和孩子深情相拥——
获得疗愈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我们。
“可是,我不知道,
当我们想笑的时候
会不会
却是 潸然泪下”。
教育,是含泪微笑的,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