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学习是学生分内的事儿,全力以赴完成学习天经地义。要尽可能珍惜时间学习,可是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情趣,需要一定的学习力和身体维持学习,从而保证学习效益。
同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不仅是学校课堂内的学习,还包括学校课堂之外的学习;况且谁不会有些头疼脑热,谁不会有些杂七杂八的事儿需要处理,特别是意外事件的兴起,请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宜。
但是今天,王老师一进入办公室,就有些匪夷所思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班一个同学竟然要求请假一星期,我说我没有权利批,让他找政教处处理,他竟然觉得我难为他而已。说他请假也是迫不得已。”经询问得知,孩子的母亲刚刚逝去,需要他参加埋葬事宜。而王老师觉得请假无可非议,只是未必需要一个星期,他认为两三天内他一定很快就批。
于是,学生请假,你批不批?就成为一个问题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立即提出,这可能涉及到一个人的情感问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尊重孩子的情绪,尽可能正确处理,以利于自己学习,为学生将来的健康发展奠基。
试想,如果孩子走不出母亲逝去的阴影,而且限于风俗,必须参加相应的葬礼等事儿,请假,我们不批,他即使来学校坐在教室里,又无心学习,是不是也于情于理不合时宜,是不是也与我们的期望相去千里。
王老师随即提出,“我记得我上初中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埋葬那一天我爸帮我请一天假,我当时的班主任都没有批。劝解说,‘人死已成过去,孩子将他爷爷记在心里就可以,明天就要考试,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他爷爷一定不会在意他孙子没有参加他的葬礼。”言语之间既有一些激愤,也有一些失落之意。
因此,我接口道,“如果你不在意,你又怎么会记得这样仔细?!”“咱们作为老师考虑,不排除你当时的班主任很在意你的学习,可是咱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你在你的班级考试成绩很低,总是拉低着班级的各种评价比率,又碰上这样的事儿请假,老师是否还是不同意?!”
一下子我们沉默不语,不经意间我想到我母亲去世当年的春节,我大侄女当年在广州打工,母亲去世之际,我哥嫂想着来回一趟不容易,就没有通知她奶奶得病及去世的信息,怕影响她在异地他乡的情绪。直到过年回来,又觉得不知如何提起,还是尽力回避。可是当初三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莫名地伤感和回忆,忆起母亲在世的点点滴滴,她不言不语,很长时间陷入孤寂,乍然间哭泣着离去,质问我哥嫂为什么不告诉她奶妈的离去。
因为我们知道,她作为我们家的第一个孙女,母亲曾经亲手缝制鞋子、裙子和外衣,曾经关系有多亲密。
所以,我们继续聊如何对待王老师班里这个孩子请假的问题,我建议,“不论孩子作何决议,我们都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决定背后的依据,尊重孩子自己想办法走出自己心中的悲戚,多一些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自我成长,在经历中学习的权利。”
学生请假,你批不批?
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的问题,也蔓延在课堂教学之际,我们无法揣测学生离去的动机,是对课堂的逃离,有时还是真的是人生的“三急”,我总是会让值日生记录下学生请假的信息(原因和时机),然后约定请假时间长短,结合汇总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提出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保证课堂学习时间利用率。
总之,学生请假,你批不批?我们反省自己,反省批与不批之间人性化的东西,反省是否真正出于为孩子负责而考虑,是为了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奠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