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1
——拟定本学期教研计划
教研地点:四年级办公室
教研人员:萧敏、先华锋、蒋瑞芬
教研过程: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的挑战,我们四年级数学组的三位老师聚到了一起,制定了本学期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组数学教研工作以探讨“如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研究主题;以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为工作核心,认真总结第一轮课程标准教材实验工作,深入研究、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努力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指导,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凝聚整个教研组的力量,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指标。
2、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让学生轻轻松松学数学。
4、深化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
5、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6、努力探索数学辅导的有效途径,争取在数学各种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提高教育业务素质
1、确定学习重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我组数学教师应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学习活动:(1)有关课程理论,数学课程标准;(2)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与经验。(3)有关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理论与经验。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学习方式变革、评价变革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和具体做法。
2、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将利用一定的学习机会和材料,继续组织数学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另一方面,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研讨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3、本学期继续围绕课题《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开展活动,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数学教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增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学科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收阅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保证新课程的有利实施
1、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每位教师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配合教导处对教师业务常规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备课中动态生成的研讨,关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2、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备课、上课。认真落实“教学六认真”,规范教师的业务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做到备课要“深”。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后写好教学反思。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3、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细化集体备课的过程指导,集体备好课后再延伸到上课、评课,使集体备课不是只停留在“备”字上,而是真正做到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增强教师为学生学服务的意识,探索出一条学生“能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情趣”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到每节课成为每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4、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积极撰写教改论文。鼓励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理论学习、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数学组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5、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备课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重建。
(三)、抓住平时,认真做好辅优补差等工作。
1、要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补缺补差重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有针对性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拓展,要不断发现有潜力的学生,提高优秀率。
四、工作日程安排:
九月份       
1、期初教材分析
2、制订工作计划,落实研讨课安排。
3、参加市“整数计算”研讨活动。
4、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5、四年级研讨课(蒋瑞芬)
十月份       
1、四年级研讨课。(先华锋)
2、配合学校进行常规调研工作。
3、交“2008”小数会论文稿。(截止日期:10月15日)
4、交区优秀教育论文征稿(截止时间:2008年10月20日)
5、知识检测。(找规律)

十一月
1、期中考试并进行期中质量分析。
2、参加期中后教材分析;
3、知识检测。(解决问题的策略)

十二月       
1、迎接省“学业水平”测试。
2、理论学习。
一月       
1、教研组工作小结。
2、期末结束工作。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2
       ——研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研地点:大接待室
教研人员:萧敏、先华锋、蒋瑞芬
教研过程:
1、蒋瑞芬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2、蒋瑞芬介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蒋:老教材是把初商偏大和初商偏小放在一起教学的,网上查以后发现很多老师反映放在一起教学比较难,所以还是决定照书上教。增加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和试商几的练习,减少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在例题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让其余的学生提出解决方法,而且对初商的作用进行了讲解,使学生对初商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降低学生的错误。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后反思
老师们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常常犯难,因为学生在学习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尤其是除数是非整十数的除法的时候,经常会发生错误,错误率之高令人惊叹。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说不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几,也就是试商速度慢;二是直接写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除数乘商的积)有困难或错把除数“四舍”或“五入”成的整十数与商相乘,造成误算。由此,为了促进学生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我觉得本课的复习内容:()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要长抓不懈。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在本堂课中我重点让学生说出计算时每一步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说促思,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教材第8页的例题分别创设初商过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这些问题揭示新的认知冲突,放手让学生解决新的矛盾,从中体会什么是调商、为什么要调商以及怎样调商。例题的教学我先让学生自己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试商,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不仅使学生感受调商的需要,掌握调商的方法,而且学生从中初步 感受到试验和调整本身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例题教学时还可以放得更开一些。让学生把自己的做法都展示出来,包括没有做完的、已经做好的做对的、做错的,然后共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做错的学生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做对的学生可以介绍自己遇到困难后是怎么想的,怎么调整的;没有做完的学生听了被人的介绍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也会学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全课总结时,可让学生说一说今天所学的内容你认为哪些地方是重要的?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3、反思交流:
这是一节技能训练类型的课,教学设计较好,特别是针对学生需要,安排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在找初商的过程中,先要把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试商。通过主题图引出今天的例题,板书上,初商偏大,调商,试商、初商、调商都是操作过程,应强调最后要找到合适的商。例题是先让学生先做,最后的讨论是围绕着一个算式进行,可以把做完的和没做完的放在一起比较,也可以把做完且作对的和做完但没作对的进行比较,如此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做不下去的道理,也可以让学生理解错在什么地方,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技能,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会过程的基础上,能力有所提高。练习安排让学生多说过程,对学生掌握技能也很实在。在小结时还是要安排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在解决问题中要注意什么,使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3
       ——研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课》
教研地点:大接待室
教研人员:萧敏、先华锋、蒋瑞芬
教研过程:
1、先华锋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课》
2、先华锋介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练习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先:复习除法,第一课时着重安排计算复习。从口算开始,到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到比较大小,逐层深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第二个环节是笔算,考虑到本班学生对试商不是很熟练,所以安排了试商的练习,希望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试商能力。在计算并验算的过程中,安排了几个平时比较差的学生进行板演,希望通过课堂上的资源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安排估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后面还有很多练习没有能够进行下去。
关注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复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重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通过组题的对比练习,学生试商的技巧和速度能有所提高,根据自己口算的功底,能巧妙地利用商与除数的积大约是多少来试商。尤其是一些没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寻找哪个数与除数末尾乘等于被除数的末尾数。在本节课的计算中还隐藏着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计算、比较、研究可以让学生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商的变化;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体会如何快速的找出商。计算复习容易枯燥,我根据书上提供的众多练习,选取典型,让学生分析、发现问题,以提高认识能力。养成学生爱思考、会辨析的能力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如果把这类课就上成做作业课,那只会使学生变得更机械。纵观自己的教学设计,觉得,设计还是可以的,有复习巩固的内容,有拉高层次的内容。但这节课上完后,终于再次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之前设想好的教学设计,由于高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完整地展现出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以下遗憾:
1.        学生的口算能力差异比较大。如复习开始,根据口算训练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速算能力,为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作好充分的准备。于是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了3种类型的口算题,但实际效果不好,有部分学生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口算还没很好掌握。第2种类型的口算在上练习课时做过,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花费时间较多。
2.        笔算环节,没有实效,浪费时间。
本来是想让学生在计算中,初步回顾复习内容,然后总结方法的。结果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差异比较大,只安排做两题,有的学生做一题用去5分钟,总结方法时学生不能完整地说计算过程,而且出现从未出现的错误,如在试商时把被除数看着整十整百数。现在想想,是否可以改成先练一道,然后让速度快的同学介绍方法,然后其他同学换题目用这个方法进行计算,可能会更有实效。
3.        细节把握不到位。如学生在说计算过程时,我急于把计算过程写出来,就没有按部就班地写,商和除数相乘时,应先乘个位,而我直接把得数写出来,这样会给学生产生错觉,容易出错,应一起回顾计算过程。
通过本课的复习,细思量学生的掌握的情况,真是令我担忧。作为老师,面对学生那样的错误真是可以说黔驴技穷。而学生面对繁复的计算不是这儿错就是那里错,也显得无可奈何。不过,也许是刚从六年级下来重新接的班,短短的两个多星期师生之间不能互相适应,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多关注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进一步训练自己的时间掌控能力和紧凑教学环节能力。
3、反思交流:
萧:今天主要复习计算,整个设计,预设比较好,但实际效果没有预设好,为什么?学生在算14×7时,很多学生用的是笔算的方法,怎么口算,应该让学生说清楚。而且在练习填<、>或=时,难度太大,对很多后进生来说比较困难,可以降低点难度,如32×9○271,可以改为32×9○270,学生通过口算30×9=270,就能确定括号里填什么。板演时,要按笔算的方法演示出乘法、减法计算的过程,如此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蒋:计算课要扎实,不能跳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步步推进。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4
       ——研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研地点:大接待室
教研人员:萧敏、先华锋、蒋瑞芬
教研过程:
1、萧敏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萧敏介绍《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在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课上设计了两个摸球游戏,让学生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的活动有开球、摸球等,让学生体会公平性在生活中处处存在。让学生体验在公平游戏规则下,输赢不是绝对的。

《游戏规则公平性》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自己总结出的“新知猜想——自主探究(活动验证)——巩固内化——拓展延伸”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尝试体验,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有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加强实验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实验不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需要讲究策略。只有那些调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实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中,我着力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发展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现游戏的公平性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会得到发展。
二、立足实际,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本课学习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验,为此,我能尊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民主、自由的空间里探索,主动建构知识。
这一环节我将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教学教材中的例题,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我打破了教材的原有编排。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过如何去判断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果在这里按照书上的方法直接让学生看到4个红球和2个黄球,学生就能够马上判断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再去做实验验证猜想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并且由于事先已经知道了游戏的结果,学生的游戏热情也不会太高。因此在这里我:先不告诉学生袋中球的个数,让学生根据游戏出现的结果进行合理地猜想,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接着问学生:“那你认为怎样修改这个游戏规则,就使游戏公平了呢?”让学生在小组里尽情的讨论交流,这里学生应该能想到多种方法。这时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只要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同就可以了。最后学生分小组自己选择游戏规则进行操作,这里要加强游戏的分工与合作的指导,否则学生会在无序的分工与嘈杂的合作中探究,学生容易失态、场面也易失控。
三、重视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事物或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能合理的安排比较。如对两次摸球活动结果学生进行对比讨论:放得个数相等,输赢的机会就相等了,你通过两张统计表发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这里的设计意图是:首先在前两个层次让学生领悟游戏规则决定了输赢可能性的大小。再在后两个层次体验规则公平后,在可能性差不多的情况下,仍有输赢,这就要看运气了。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时也使学生对“等可能性”的理解更深刻。
3、反思交流
蒋:“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二年级上册教材已安排学生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三年级上册教材安排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会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萧老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课一开始,就提议学生玩一个摸球游戏,当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认为“游戏不公平”时,老师当即引导学生把游戏作为验证是否公平的活动。这样安排,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对知识的生长点十分清楚,早有预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游戏规则的公平”除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外,规则操作的规范同样十分重要。萧老师在摸球活动之前先进行分工。并把条件(提供的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都一样)和怎样操作(轮流摸,摸20次.每次摸球前把球搅匀,眼不看袋中球)讲得清清楚楚,把画“正”字作为记录方法提醒学生十分必要。
    第一次摸球活动在学生体验游戏规则不公平中结束.体验后老师没有立即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让学生再体验,而是提出要求“公平的游戏”让学生自己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要求。萧老师这节课中安排了三次摸球。第一次是验证,第二次是设计,第三次是拓展。目的是通过验证、设计和拓展让学生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摸到红球、黄球的可能性同红球、。黄球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即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达到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会设计公平性的简单游戏。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有趣的教学内容加上教学设计精彩生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整节课学生处于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全课主线是抓住知识生长点.让学生在摸球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而学会辨别、学会设计,最后用实例说明规则公平性的应用。符合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特征,所以教学效果甚佳。
先:第一次活动后“男生服不服”,第二次活动后可以继续追问“服不服”,从学生的亲身体会上得出游戏公平,结果随机。第二次活动后还可以追问,下次是否一定还是男生或女生赢?在活动处理时,老师关注什么,从活动的难易程度看,这类活动有两类,一类是比较简单的,如第一个活动,只有两种颜色,到后面研究三种颜色的球难度就提高了,在活动变化的过程中,游戏规则也要进行变化。材料和规则要有高度的匹配性,如只有两种颜色的球,让学生重新装球重新模球的过程中,规则是绿球男生赢,红球女生赢,可是学生的袋子中有红有绿甚至有的同学的袋子中没有红球,如何判断谁赢,规则和材料要匹配。摸三种颜色的球时,要规定白球不得分。材料的操作和规则的匹配性要重点强调。练习安排稍显不合理,从三种颜色的球,这样一个难得练习到后面生活中的公平性这些简单的题目,由难回到易,可稍作调整。这节课在操作材料和游戏规则之间如何相互匹配要稍作改善。这节课要更好的把握,有两点要说明,第一,特定情境下简单概率,这种概率排斥了其他特殊情境,是随机性的一种概率,活动设计时只要体现几类事件的随机性,规则设计时要保证事件的随机性;统计概率,是用数据说话,哪种情况下保证随机性,哪种情况下不需要保证随机性。第二,摸20次,摸到的时候,尽管规则是公平的,但结果是随机的,但随着次数的增加,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会越来越接近。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5
       ——制定复习计划
教研地点:四年级
教研人员:萧敏、先华锋、蒋瑞芬
教研过程:
制定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 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11个单元:1、除法   2、角    3、混合运算  4、平行和相交  5、找规律  6、观察物体  7、运算律 8、解决问题的策略  9、统计和可能性  10、认数  11、用计算器计算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进行含有两级运算或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能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础知识,在观察物体中加深对物体和相应视图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关系;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四、 复习形式: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数和运算、几何初步知识、统计图表、综合运用和应用题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先分类复习再综合复习。
五、具体安排 :
复习形式        复习内容        课时安排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2008.12.27------2009.1.8)        1.  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与整理。
2.  复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一课时
        复习混合运算、运算律、简便运算和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课时
        复习直线、射线、角、平行和相交以及观察物体。        一课时
        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和认数。        一课时
        复习统计和可能性        一课时
综合复习及检测
(2009.1.9-----2009.1.13)        综合全册内容       
七、复习主要措施
1、认真组织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与整理。
通过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回忆、交流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适时摸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体会和态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2、根据不同领域内容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1)除法笔算中要突出不同情况的比较,引导学生交流除法笔算和试商的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试商能力。在交流中突出怎样试商快,怎样才能少出错。并掌握验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2)混合运算中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并强调在做题之强要认真审题,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确保计算的每一步都能达到正确。
(3)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复习时,先出示字母表达式,让学生说说各表达什么运算律及其具体含义,并重视引导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应用运算律或其他规律,选择简便算法。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突出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自觉意识。
(5)多位数的认数复习要抓住其读法、写法2,沟通万级、亿级数的读写与个级数的读写的联系,以便对整数知识有较为系统的掌握。
(6)复习空间与图形知识,先联系具体图形复习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及有关垂直、平行的知识,进一步掌握量角、画角、画垂线和画平行线的方法,通过物体视图的辨认,进一步体会有关物体相对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7)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重点放在促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意识,进一步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重视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再相应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联系,开展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沟通各领域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16: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