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5-3 22:16:21
|
只看该作者
师:唐朝完善科举的人物都有谁?他们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继续看故事(出示故事3──刘进儿孙光宗耀祖:刘进的小儿子刘小进出生于625年,他在10岁的时候就与大哥一起去国学读书,国学的学员特别多,每年都有上千人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考中的只有数十人,他亲眼看着大哥从少年考到老年也未能如愿。645年刘小进幸运考中进士,并在后来生下了三个儿子。他的大儿子有一年被武则天亲自出题面试;他的二儿子不爱读书,却爱好骑射练武,武则天在位时也参加了骑射项目的考试被选中;他老来得子的最小儿子特别会吟诗作赋,唐玄宗时期也考中了进士。)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故事和教材18页完成下面的表格(出示表格),有难度的地方可以找同桌商量。
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主要科目
人物
做法
生:思考、交流,并填表。展示所填内容。
第三板块 反思故事论影响
【设计意图】反思故事,结合材料让学生认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利于锻炼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师:从《祖孙三代赶考记》这个故事中我们了解了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现在大家来反思一下这个故事,然后结合以下几则材料,讨论一下科举制有何影响呢?(出示材料)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二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大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
材料三 科举对于教育事业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学艺术普遍得到了提高。
材料四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被四书五经、八股文所朿;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限制。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
生:反思故事,并结合材料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师也参与讨论,与小组互动)
然后分组说出本组的观点。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指出看待历史事件的时候,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积极作用,又要看到消极作用。要求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科举制。(生评价)
(3)资料分享,知识拓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资料分享的方式对科举制的发展进行拓展延伸,这要比老师干巴巴的讲述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科举制在后来的朝代有何变化?何时被废除的呢?它对后世有没有影响呢?哪位同学能把你查阅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一下。(生展示资料)
3.小结升华,巩固新课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知识分享和教师的综合点拨,有利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
生:自由发言,交流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展示知识框架,根据框架综合所学知识。
4.图片解说,结束新课(播放一组关于古代科举制和今天考试的图片)
【设计意图】以展示图片为主,教师语言解说为辅,让学生认识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
漫长的1300多年如过眼云烟,但科举制绝不是昙花一现,它发挥过积极地作用,也阻碍过历史的发展,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立足点就是以史为鉴,今天的各种考试也是对科举制更深刻的发展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客观公平理念才是历史的必然,亲爱的同学们请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吧,我坚信──你一定也会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5.课堂检测,验收新课
师精选本课的检测题,题型包括选择和非选择,限制在10题左右,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为主线,采取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进行教学。成功之处有:
(1)用教师演唱《女驸马》选段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本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学生查阅资料、预习效果验收、小组讨论、填表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而不是把答案强加给学生。
(3)设计故事情节、选取各种材料、重难点问题的启发引导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4)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挖掘整合教材。
(5)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注意以史为鉴的历史教学意识。
不足之处:
(1)因为故事是虚拟的,人物是虚拟的,有些地方不够严谨,需要进一步推敲。
(2)选择的历史材料有的太长,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个人认为需要进一步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