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练习:计算下面左边两个图形的周长,求出右边图形的内角和。
师生交流:刚才我们回顾了一些关于图形中运用转化战略的问题,那对于转化这一战略,现在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板书:复杂+简单)
3.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
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就是不时学会转化的过程。不只在图形的世界里经常应用转化的战略解决问题,而且在数与计算方面也常用到这一战略。
想一想:在学习认数和计算时,哪些地方用到过转化的战略呢?
先让同学在小组整理回顾,然后师生互动交流。(举例说明:如小数乘法是转化为整数乘法,分数除法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等等。)
练习:计算1/2+1/4+1/3+1/16。
先让同学试算,然后出示图片。
提问:你能运用转化的战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引导同学交流算法,明确把加法计算转化为减法计算的过程。
(板书:数+形)
[心理学考虑]结构性资料的组织和出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对转化战略的理解不能仅仅依赖直观的演示与形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能让同学亲身经历战略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思维不时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以逐步建构同学对转化战略的深层理解。以上公开课教案中主要从3个层面让同学经历转化战略的形成过程:(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2)图形周长、内角和方面的应用;(3)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在转化战略的形成过程中,遵循同学的心理规律,逐步深入展开:首先,让同学经历直观的单一图形的转化(即考考你的眼力);接着,让同学经历了形与形之间的转化(即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求周长和内角和中的应用);然后,又让同学经历了数与计算方面的转化(即数与形的转化)。不同层面的转化战略,思维含量是不一样的,分类让同学经历转化战略的形成过程,符合同学“感知——表象——笼统”的认知规律。在同学学习过程中,还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的练习,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践应用,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转化战略
1.关注生活。
教师:刚才我们回顾了以前学习过程中经历转化的一些例子。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也经常要用到这一战略。
举例:如何用转化的战略求一张纸的厚度,一枚硬币的体积,一个灯泡的容积。
(同学探索、交流、汇报。)
2.实践应用。
出示:有16支足球队参与竞赛,竞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竞赛淘汰1支球队)进行。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竞赛后才干发生冠军?假如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单场淘汰制就是一场竞赛就会淘汰一支球队,因为最终只有一支球队是冠军,就需要淘汰16—1=15支球队,所以竞赛的场数也就是16—1=15(场)。
追问:假如是64支球队参与竞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竞赛?假如一共有n支球队呢?比较画图与列式计算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为简便?之所以简便就是因为我们应用了什么样的战略?
[心理学考虑]转化战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但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同学的认知结构有关。因此,在实践应用环节,出现了一些适合同学探究的生活问题。这些鲜活的素材,一方面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同学的思维需要,丰富了对转化战略的认知,培养了应用转化战略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同学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拓展提升,在总结反思中提升转化战略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转化的战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可以把新的问题变成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还可以把数转化为形……这也就是转化的价值所在。)
反思提升:(出示3句话)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思想家老子
“假如说我看得比他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科学家牛顿
“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众多的数学家
围绕这3句话,从今天学习转化战略的角度,你能明白它们的含义吗?
[心理学考虑]学习转化的战略,不只要让同学懂得如何转化,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具有应用转化战略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萌发,必需建立在充沛体验战略价值的基础上。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教者不时组织同学对转化战略的价值进行了追问与引领。在课尾,首先让同学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与过程,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然后出示思想家、科学家与数学家的3句名言,让同学从今天学习转化战略的角度,谈谈自身的理解,力图增强数学学习的文化性、历史性,让同学在与先哲、大师们的对话中,充沛感受转化价值的魅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