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0-4-1 13:12:00
|
只看该作者
变 “废” 为 “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六年级数学下册8~9页
[教学提示]
统计知识同学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涉和到,同学应该能够应用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分析,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处置后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达出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组织同学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使同学明确:如何应用我们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同时使同学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为此,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使同学进一步熟悉条型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对废品回收相关问题的解决,增强同学的环保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环境维护教育,增强同学的节约意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准备]
1、让同学提前一周开始在家里收集各种废品,从周一到周五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备用;
2、同学提前自学课本内容;
[主要教学情景]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制造的垃圾很多,其实这里面也有许多有用的“废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尝试一下,如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大家说好不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身上周所收集的废品资料。并分小组交流,谈一谈自身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以和通过这些数据自身有什么想法和看法。推荐局部同学全班交流。
[[点评]:教师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利用同学自身收集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就把同学的探究欲望给吸引过来了,并符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
二、探究考虑。
1、投影显示书中的资料一。
同学独立回答书中的两个问题。并让同学简单说一说自身对这两个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师对同学的发言给予适时的评价。
2、试一试。
投影显示书中的统计图并提出以下问题:
⑴小红回收的易拉罐哪个月多,哪个月少?你能解释吗/
⑵说一说小红回收的易拉罐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给予解释。
⑶假如回收10个易拉罐可制成2个新易拉罐,分别计算每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制成的新易拉灌的数量,并填入表中(表见书第9 页)。
⑷小红回收的易拉罐一共可以制成多少个新易拉罐?在全斑进行交流。
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积极参与同学各小组的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并协助同学纠正思维上的偏差。
当同学讨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开始组织同学进行全斑交流,对那些语言准确,思路清晰的发言要给予充沛的肯定。同时对那些表述还完整的发言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鼓励他们对问题做进一步的考虑。
在同学的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见分歧,既一局部同学可能只是把自身现有的旧易拉罐拿去换新易拉罐,而另一局部同学可能会把自身换剩下的一局部与他人合作再去换取新的易拉罐。无论同学采用那种方法,只要是同学通过自身的独立考虑得出来的结论,切符合生活实际,教师都要给予充沛的肯定,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同学考虑:
通过小红回收易拉罐这件事请同学们谈一谈自身的看法和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这些“废品”?
[点评]:教师能够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藏特点,灵活的使用教材。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和讲解,放下老师的权威意识,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让同学有充沛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去探究,从而实现了课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以“教”为“学”的服务意识。
三、练一练(书第9页的1、2题)。
同学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同学出现的思维障碍和计算错误给予协助,完成后组织同学进行评价。
[点评]:两道练习题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对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应该属于应知应会内容, 因此教师并没有去组织同学讨论,也没有讲解,而是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同学去做,当然,教师也没有忽略对学困生的指导,让同学去充沛的体验学习胜利的喜悦,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想一想: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我们收集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点评]:数学来源于时候,因此要回归于时候。教学通过“想一想”这个坏节,使同学能够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总评]:本节课教师能够结合同学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使同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只使同学明确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而且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节约资源、美化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