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4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下《美丽的图案》公开课教案与评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 丽 的 图 案
——公开课教案与评析
教学内容:“美丽的图案”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2-33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盒。
同学情况分析:
从年龄上说,大局部同学都在十二岁左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较高;从学习能力方面而言,无论是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还是概括能力都相对高。
教学目标:了解并会画简单分形图形,会计算周长。
知识方面:利用对称原理画图。
能力方面:同学经常在电脑上用Flash画图,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让同学在操作中加深对分形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逐步培养同学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课件演示和观察,使同学感受分形图形的对称之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指导本节课教学,六年同学学习能力较高,将学具盒中提供的资料融入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使同学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较好的完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协助同学掌握一些方法,增添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你都喜爱绘画吗?
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呆板的线段,生硬的铁架图形经过处置也可变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看:一个线段变成了一片美丽树叶。
小三角变成了晶莹,洁白的雪花。
一个圆,变成了漂亮的雏菊。
课件配乐动态显示依次出现轴对称图形对折---打开的画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让同学在悦耳的音乐中欣赏对称美,给同学提供了“学会欣赏数学美”的机会,也给同学带来美的享受。]
同学们,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发现?(同学自由发言,说明自身的观点。)
通过欣赏我们了解到数学与美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门类的完美结合。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是轴对称图形。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这节课我们来用“对称”知识中的“轴对称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边长3厘米等边三角形。(图A) (A)
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边长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得更漂亮?
美丽的图案是靠丰富想象和灵巧的双手完成的,希望同学们充沛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更多更美的图案。并用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好吗?
1、先独立考虑,再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2、小组讨论后作图。
3、全班交流作图过程,展示美丽的图案。
[在探索活动中充沛发挥同学个体的潜能,给同学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独立的小组合作式探究活动,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和作图过程说给大家听。(展示同学设计的美丽图案)
生1:我们小组设计了6个同样大的等边三角形。(图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生2:我们小组把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平均分成两局部,
找到每条边的中点,再连接各中点,变成4个小等边三角形。
(图C)
生3:我们小组先找到每条边的中心,作为圆的圆心,
取等边三角形边长的1/2为圆的半径,向外画圆与等边
三角形的每个顶点相交。(图D)
(D)
师:这三个小组的设计图案很有创意。
[苏霍姆霖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失时机对同学学习行为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同学主动学习。]
师: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作图方法吗?
生4:我们小组把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平均分成3份,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向内作等边三角形,变成9个小等边三角形。(图E)
生5:我们小组把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平均分成3份,以每条边中点的线段为底,向外作一个等边三形,擦去中间的线段变成一个6角星。(图F)
生6:我们小组把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平均分成3份,以每一边中间线段为底,向内作等边三角形,擦去中间的线段变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图G)
(E) (F) (G)
[利用同学爱绘画的兴趣,使每个同学都动起来,充沛利用手的中学具和已有的知识,在同学独立考虑的基础上,让同学在小组内充沛展示自身的思维过程,互相交流合作,共成完成设计图案,不但发挥同学的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同学探索与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绘制出意想不到的图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2、算一算
“美丽的图案”中包括着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去发现。
(1)分别算出图形A、B、C、D、E、F、G的周长各是多少?
(2)仔细观察图形A的一条边长与图形F、G的一条边长,有什么关系?
(同学讨论、算一算、全班交流)
师:图形A是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生:图形A是一个边长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它的周长是3×3=9(厘米)。
师:图形B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图形B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每条线段长3厘米,有8条一样长的线段周长是:3×8=24(厘米)
师:图形B中共有几条一样长的线段?
生:共有13条。
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8而不是3×13呢?
生:图形B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由8条一样长的线段围成的。每条线段长3厘米,求周长是:3×8=24(厘米),而不是求图形B中所有线段的总和。
师:仔细观察图形A与图形D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图形D的三个半圆一样大。
生2:我发现图形A的边长和图形D的直径一样长。
师:图形D的周长怎样求?
生:因为每个圆的直径一样长,所以每个圆的周长也相等,图形D的周长就是,三个圆周长的一半相加。
算式:(3.14×3)÷2×3=14.13(cm)
师:图形C、E、F、G的周长呢?
生1:图形C的周长:9厘米
生2:图形E的周长:9厘米
生3:图形F的周长:12厘米
生4:图形G的周长:12厘米
师:观察图形A的一条边长与图形F、G的一条边长你有什么发现?
生1:图形A的一条边长是图形F、G一条边长的3倍。
生2:图形F、G的一条边长是图形A一条边长的1/3。
师:你能得出图形A的一条边的长与图形F、G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图形A一条边的长是图形F、G的周长的1/3。
3、假如多次重复前面生5的作用图过程,会得到右面的图案吗?看一看,它像什么?
(同学画一画在交流)
[给同学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引导同学去观察、讨论交流、比较、通过计算、获得数学信息,并能清晰有条理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在交流中一起进步。]
三、小结
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处处有对称的物体,“对称”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考虑就一定能发现美、发明美。
四、小画家
奇妙美丽的图案,你也能画几个,下面就开动你的小脑筋,自行或小组讨论来创作一幅吧!并涂上最美的颜色。(展示同学的作品,交流作图的方法。)
整节课的设计,给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合理处置教材,做到以同学主体,注重小组合作同学的实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放飞同学思维的舞台,使同学在梳理知识中形成网络,进一步深化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同学的审美和发明美的能力。
1、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培养发明力。
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合理处置教材选准教学的切入点,培养同学发明力是本节课公开课教案的基本立足点。本节课的设计是利用“对称”作图得到美丽的图案,使同学对“分形几何”有所体会。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协助同学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同学空间想象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称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的美感。开课时,让同学欣赏,一条线变成树叶、三角形变成雪花、一个圆变成漂亮的雏菊等一系列图案展示,让同学观察它们的一起特征,认识对称。再举例说说身边的哪些物体具有对称性。激活了同学已有的认识基础,贴近同学生活,使同学学会欣赏数学美,同时也点燃了同学的创作灵感。但丁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数学美感可诱发出无限的发明力”。
2、为同学提供交流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不只为同学设置学习活动,还有意识同学创设良好的教学交流环境。如“创设情境”,动态展示一系列的对称图形,让同学交流自身的发现,并讲述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又如:怎样把边长3厘米的等边三角形变行更漂亮?让同学独立考虑后,在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作图,最后向全班交流、展示小组内设计的美丽图案。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同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培养了同学合作意识。
3、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充沛利用同学创作的美丽图案,使计算教学成为同学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增强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同学遇到问题能够养成认真考虑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03: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