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二我校组织了语文研讨活动。我有幸执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节课。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但我们农村学生对天游峰险峻的特点没有形象的了解,对扫路人的艰辛也没有切身体验。因此我制作了课件,找到天游峰的图片,让他们形象感知,再对照课文中文字的描述,把天游峰的“高”与“险”表现出来。此外,根据我们学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的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这一实施方案,我让他们分小组从文中找出作者通过哪几方面来描写这位老人的。让他们展开讨论并交流,最终自己得出答案。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让他们自己去写感受,从而得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同时六年级小学生人生经验不足,对人的思想心态理解不深,在理解扫路老人的话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定为教学难点。在对“你认为这位扫路人累吗?”这个问题的抛出时,教室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我因此相机让他们分成两组,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在这激烈的辩论中,学生透彻的理解了课文。其中杨鑫宇的发言:“这位扫路人他是不累的,理由是老人在与作者交谈时说得很轻松,他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更能体现出他豁达开朗的态度及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这种合作式的学习,集思广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彰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课堂过程中都能得到最优发展。今后我准备继续在“合作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下走下去,因为我相信最终获益的是学生。
班庄小学 孙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