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见了,亲人》公开课教案(8套精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安排同学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布置
    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局部;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和四局部。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繁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交叉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局部。
   ⑴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他人最困难、最需要协助时给予协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局部。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局部。
    ⑴回忆学习第一局部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身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身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局部。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保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只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说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说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孩子,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防止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推荐相关课件: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说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相互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相互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考虑: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说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局部,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身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按“劝慰——回忆——抒情”分层,用“|”表示。
  10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说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说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示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分层。
  ⑸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说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不计其数,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你与亲人道别的情景的话
  和:板书
         6、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 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大 嫂 挖野莱致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同学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同学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暂时:zàn
    友谊:yì
    血泊:pō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他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协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局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考虑
  默读课文,考虑: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同学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考虑: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同学边读边考虑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同学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他人最困难、最需要协助时给与协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协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孩子,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同学自身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局部(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局部)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和: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布置了哪些资料。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说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 è 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局部。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同学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抚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布置了哪些资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1. 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身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和:板书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大娘
     志愿军    救伤员 失去孙孙  比海深
         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刚强 流泪
         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脚  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 yì)   挎着篮子(kuā kuà)
    血泊(p6 b6)   嫌(xián yán)   架着(jiá jià)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       )。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说句。
  教学过程
  一、假如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假如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身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局面)
  四、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说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4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布置了那些资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说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要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具:录音机、录相带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l)、2(l)、(2)、(3),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家长、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同学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
   2、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同学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同学通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现在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了。
  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
     教师引语: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有多少朝鲜亲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在送行的人流中,匆匆走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我们赶紧迎上去,紧紧握住大娘的手,动情地说:……
   2、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并考虑:这一段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3、感情导读,理解内容。
    (1)出示导读问题: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身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同学通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联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强调“多少"读重音,体会连用两个“多少"对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般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板书:洗补衣,几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3)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理解“雪中送炭":本义――比喻义――在课文中的意思:在我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处于困境,最需要协助的时候,朝鲜亲人给我们送来了打糕,送来了关心、协助、支持,送来了慈母般的温暖、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身的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通过理解“唯一",来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爱实际上是对自身祖国的高尚的爱,具体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然而,她还有更多的亲人。谁说我们不是大娘的亲人呢?谁又能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呢?
       比较反问和陈说的语气,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
   3、感情朗读,填表小结。
     导语激情,体会感情。
     导语: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衣服几夜没合眼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时,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时,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噙着泪,动情地对大娘说。。。。。
     明确表内要求,根据内容填表。
     自然段人物事情所付出的(代价)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1大娘洗衣服几夜不眠我们对朝鲜中朝人民
     2送打糕昏倒路旁亲人的感激之间伟大
     3救伤员失去孙孙和不舍之情的友谊
    小结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三、小结第一自然段的学法。(投影)
   初读课文,考虑问题,了解段意:(问题: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再读课文,品析词句,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
   感情朗读,体会感情,填表小结。(了解本段内容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运用学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和时反馈矫正。
   注意听导语(只说一遍),根据导语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小金花是在什么时候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的?
   听到噩耗后,同志们和小金花有什么反应?
   在这分别的日子里,我们看着满脸泪水的小金花,想到她说要为妈妈报仇时的情景,禁不住感叹道:……
   当我们面对架着双拐、背着小朋友走过崎岖的山路送了我们几十里的大嫂时,我们深情地告诉大嫂:……
   当我们回忆起大嫂为我们倒在血泊里的情景时,我们充溢感激地对大嫂说:……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如此刚强的小金花今天怎么哭了?这眼泪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和“同归于尽”。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联系课文理解“深情厚谊”和“代价”,再理解“这样高的代价”。
   检查填表情况并小结。
   看表考虑:这三个自然段除写法相同外,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协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却表达了同一个中心――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注意学习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
   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反复诵读,学习课文第二局部
   引读激情,体会感情
   教师引语,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只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浴血奋战的故事,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在与亲人告别的时候,谁心中没有千言万语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习课文4--6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2)、2(4);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题3。听写词语,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同学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听写词语。
  三、同学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1、导读激情,表达感情
     引导考虑:“再看一眼”、“再停留片刻”在这里表达了我们的什么心情?
     从理解“再”入手,理解句中表示的眷恋、依恋、留恋之情。似乎列车再停留片刻,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亲人,也可以慰藉我们充溢离愁的心。
     导语:当离别的啜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不要说出来,在朗读中表示出你的心情。
   2、分人轮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要求:
     朗读者读出感情(边读边具体指导);
     听者认真听,听后交流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样的心情。
   3、感情范读,内化感情
     随同播放的列车汽笛声、轰鸣声范读,要求:闭眼倾听,感受情境,品味词句,内化感情。
   4、考虑:第二局部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
   5、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回顾全文,归纳中心:本文以志愿军的口吻,生动地记叙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联系写作,掌握写法:
     知道中心确定之后,要紧紧围绕中心来写。
     回忆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来写的。
   6、回读课题,回应感情:
     每当我们想到朝鲜亲人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每当我们想到那些离情深重的日子,我们都会想到慈祥的大娘,可爱的小金花和顽强的大嫂,让我们再深情地喊一声吧:“再见了,亲人!”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几       夜不眠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小金花 救老王        妈妈牺牲
          大嫂 挖野菜        身受重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设计理念]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重在培养同学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再见了,亲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是实施发明性阅读的极好范例。
  [设计特色]
    注重同学在读中感悟,体验,拓展。
  (一),贴近生活,巧妙引题目
    师:导入体验生活中与亲人离别时的感受引出课题。
    生:初步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
    师:问:生活中谁是你最亲的人?板书:亲人
    师:当你最亲的人离开你时你的心情怎样?
    师: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提问为什么中朝两国军民要互称亲人?
    生: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回答。
    生: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联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回答。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了同学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读议,感悟探究。
    师:指名朗读课文。
    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深入领会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来理解志愿军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同时通过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来理解朝鲜人民为什么称志愿军为亲人。
    师:教师指导朗读。提问: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情?
    生:朗读课文。
    师:让同学从文中寻找一件最令自身感动的事,进行发明性地朗读,教师和时指导朗读。指导点拨同学合作学习。
    生:提出问题引导同学讨论,交流。根据同学汇报情况调控,点拨启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同学讨论。自主读议,边读边画。积极,考虑并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调动同学朗读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让同学朗读令自身最喜欢的事,注重了同学的情感体验,充沛体现了《语文规范》中关于阅读的要求。
     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同学表示自身的机会,获得胜利的体验,关注了每个人的发展,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三),拓展升华,完善个性。
    生: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师: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提问:在分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为什么把朝鲜土地称为亲爱的土地?
    生:积极考虑,讨论交流,在读中创新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激发想象力和发明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个性飞扬!)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36万      大 娘 
     志愿军  金 花代价!
               伟大友谊      大 嫂
  课评
  本节课的公开课教案,紧紧围绕《课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引-学。
  巧设情境、感悟体验、激发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同学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教材是生活的浓缩,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折射点,因此,“引”要引与同学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巧妙引导能为全课的学习提供情感的辅垫,着样能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为主体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二、导-学。
  同学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同学自身的语文实践习得的,良好学习方式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导”体现在:导读、导练、导方法,为小同学的阅读学习提供基本思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同学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完善,这样的课堂对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将是受益无穷的。
  三、展-学。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充沛利用好课程资源,拓展同学的视野,教材为同学的语文学习提供了范例,以此为凭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读写结合,应用与实际中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创新的教育所要求的 “展”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延伸;课外信息的搜集、积累;教材内容与同学生活实际的结合;同学已有经验与个性思维的和谐发展,这样才干为同学学习语文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实践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生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保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同学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同学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出示人物图片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五、评读课文,加深理解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身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同学的顺序,来布置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同学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局部,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同学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同学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沛发挥同学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六、小结
  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交流)
  2.师生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
  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一起的特点?(开头亲切称谓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只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一起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热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溢留恋之情的局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热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高尚、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相互的心中切有一个一起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02: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